说起互联 创业,很多人都会认为,就是三两人做出一个APP或者自媒体 ,足不出户,就可以打造出“爆款”,吸引几百万粉丝关注,瞬间成了大牛。
好像只有这样,才不会辱没了“互联 创业”这个词。
但是真正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知道,打造一个新产品立马就红,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是不会发生的,特别是对刚创业的小公司来说。
美国著名的创业孵化基地YC的创始人保罗·格拉姆说过:创业要从“笨”的事情做起。
这位牛人的很多文章都被誉为硅谷的创业圣经,那么什么才是创业要做的笨事情呢?
Airbnb的笨招
美国有个 站叫Airbnb,主要业务是在 上为商旅者提供家庭房间的租赁。
一开始创立时,缺少租房子的用户,对于Airbnb来说,是非常焦虑的,这意味着他们没有说服力的数据。
创始人就开始琢磨美国人民一般去哪里租房?发现了一个叫Craiglist的 站,类似国内58同城这样的分类信息,其中有一个大类就是寻找别人家里的住宿机会。
创始人就在Craiglist的 站做了一个插件,用户在Airbnb上发布消息之后,就可以同步到Craiglist上,一个步奏可以发布两个平台。
借此,Airbnb获取了不少用户,虽然用户是有了,但要真正成为预订客户,还需要做出其他努力。
每周两位创始人会背上相机飞到纽约,给每一位房东拍照,这听起来很辛苦的举动,却是最管用的。
这些真实的照片发到 上之后,原先的用户纷纷从Airbnb上预订房间。
早起的创业就需要这样,通过一个个客户的接触,加深对业务的理解和打磨,才能慢慢创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携程免费发会员卡
携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预订酒店 站,而携程早期给业务带来飞跃的方式,也是一种看起来很笨的方法,在飞机场免费发放蓝色会员卡。
这个想法是销售总监吴海发明的,当时他听一位做牙膏生意的朋友说,雇佣大量销售人员,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这种不起眼的方法,换来了一年3000万的利润。
这种方式放到携程身上一样管用,带来30%的转化率。
这使得携程从原来每个月预订数1000增长到每个月2万,最终成为全国最大的酒店分销商。
看起来非常笨的方法,帮助携程成为早期行业的领头羊,并确立优势,一直持续到今天。
滴滴的艰难推广
再来说一家明星公司,现在很多人都离不开的滴滴。
现在的滴滴是打车行业的绝对霸主,但是初创那会,滴滴在推广自己软件的时候,也是下了很多笨功夫。
2012年,北京有189家出租车公司,大约7万辆出租车,10万个司机。
当时程维和团队的目标是,在两个月内安装1000个司机端,现在看来并不算事,但在当时是遭遇了很大困难的。
一个多月过去了,跑了一百多家公司,没有一家出租车公司跟他们合作。
每家公司都是一样的问题:你们有没有交委的合同文件?没有凭什么调度出租车?
团队成员都跑得没信心了,程维就鼓励他们,跑完189家公司,如果还是没人愿意接受,我们就认了,放弃。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北京昌平,一家只有200辆出租车的银山出租车公司,成了第一家与滴滴合作的公司。
当时程维在例会上花了15分钟跟司机介绍产品,100个司机在场,只有20人有智能手机,最后安装了8个。
之后程维拿着合同找到其他出租车公司,说人家都做了,你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就这样撬开了第二家、第三家。
到2012年9月上线时 ,滴滴安装了500个司机端。
滴滴一直把这种做法延续下去,到2014年,在北京已经有8个服务站点,地推人员早上7点开始,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每天15个小时,为六百个司机解决安装滴滴的问题。
这些笨功夫,也为滴滴带来最真实的用户。
笨功夫的背后
从这些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出笨功夫带来的实质:
1、很多创业公司一开始都是在垂直领域,然后慢慢扩张。
创业早期的资金有限,必须把资源放在产品上,创造好的口碑和粘性,获取用户,才能发展和壮大。
2、任何新事物和产品,一开始都只会有少部分人接受。
然后通过反馈去创新和迭代,慢慢获得大众的认同。
所以面对面直接交流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直接触达用户,赢得用户的信任。
3、很多人不愿去做笨事情,主要还是担心自己无法坚持。
比如每天坚持运动和看书,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开拓眼界,这需要日积月累才能看到效果,但就是难以坚持。
但真正坚持下来的人会发现,不仅能带来效果,还会推动自己不断持续下去,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就像滴滴和携程一样,从笨功夫中不断获取新用户,再困难也会坚持下去。
其实工作也一样,那些做起来很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变成你的财富,点石成金。
能让自己达到目标的秘诀,从来都不是某些捷径,而是扎扎实实把事情做到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