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的冰雨一直下,冯天薇竟被新加坡乒总裁员!

木梳有话说

10月26 傍晚,新加坡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本地媒体推送了这样一条新闻:老将冯天薇被新加坡乒总裁员。这条新闻的末尾说,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是的,令人震惊的不仅仅是冯天薇被裁员,还有新加坡乒总在声明中冷冰冰的语调,“冯天薇不在乒总的未来计划中,双方合同期满后不再续约。”仅此而已。

冯天薇是中国乒乓球训练体系培养出的优秀运动员,但是新加坡国家队给了冯天薇更大的舞台,她也以出色的运动成绩回 了这种机遇。她曾经给新加坡带来过奥运铜牌的荣誉,也在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的舞台上将中国队拉下马。这名出生在哈尔滨的运动员头像被印在各种宣传新加坡体育成绩的画 上,她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新加坡代表队的旗手,反复出现在新加坡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宣传片中,甚至在总统陈庆炎探望奥运健儿时也让冯天薇坐在他的身边。她曾经是新加坡乒乓球运动的象征,也是新加坡体育的一面旗帜。对于从中国来到新加坡的新移民群体来说,如果真的有所谓的“新加坡梦”,那么冯天薇一定是一个形象完美的代言人。

起码到2016年10月26日之前,都是这样。但是一切,也就这样了。

新加坡乒乓球女队兵败里约,冯天薇单打爆冷早早出局,团体赛又接连丢分,竞技状态下滑严重。对于这名30岁的老将,也许已经没有另外一个四年周期给她东山再起了。

在新加坡,针对冯天薇,甚至整支新加坡乒乓球队一直争议不断。一些新加坡人称这支由大批中国移民运动员组成的球队是雇佣军,没有灵魂的球队,只为金钱打球。但也有很多人称赞他们是为国争光的健儿,不应该因为国籍问题对他们带来的荣誉抱有偏见。很可惜,新加坡乒总用这份冰冷的声明为争论画上了句 。谁都知道,体育确实是个唯成绩论的赛场,再美好的故事没有成绩的支撑也都是笑话,但是体育也折射了人们的希望和感情,再耀眼的成绩没有美好故事的衬托,也显得冰冷无趣。

对于一名功勋老将,其实有很多更好的办法,给她与荣誉相称的体面结局。2016年,美国篮球职业联盟迎接了一波老将的退役潮,这些以赚钱为第一要务的职业球队纷纷竭尽所能地向自己的传奇表达敬意,科比布拉恩特、蒂姆邓肯都在巨大的欢呼与赞叹声中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其实对于一支运动队来说,新鲜血液意味着创新的力量,老将则意味着球队文化的传承。而运动本身,不就是对人类运动精神的一种传承么?很可惜,新加坡对于现实的需求往往要大过感情的考量。新加坡乒总也是在用这样的方法告诉所有队员,只有能力才能决定存在,没有例外,连冯天薇都是如此,这是那种新加坡特有的现实主义。

采取这种现实生存主义的不仅仅是新加坡乒总,新加坡政府也在通过不停调高工作准证的收入门槛,保证在这个城市工作的外来人口水准。在这座全球知名的高物价城市中,生存是很多人每天早上醒来所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对于那些并不是出生在新加坡,而是在这里寻找机会的外来者们更是如此。中国同胞在大排档里颠勺;马来兄弟在商场门口站岗;印度、尼泊尔、孟加拉的小哥们在建筑工地挥汗如雨。他们在热带毒辣的太阳下,拿块毛巾盖住眼睛就能睡着,但是却不知道明年、下个月或者明天自己还属不属于这里。甚至拥有新加坡国籍的功勋运动员,也不能保证在运动能力下降后还能不能得到应有的体面待遇。

外籍劳工、移民群体到底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还是这个国家的雇佣军,谁都没有给出答案。有能力就留下,没有能力就离开,无论是工人,还是在滨海湾商务区工作的白领,一视同仁,这是那种新加坡特有的现实主义。

“存在价值决定存在”,这种既带有些东方式实用主义,又有些西方式冷酷无情的新加坡价值观,考验的其实并不是“球队有没有灵魂”这么空虚的问题,而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外来人群最终能不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这种生存带来的鞭策与动力推动了新加坡的发展,但是过分的现实主义和过度缺乏的归属感也在侵蚀着新加坡的竞争力。持续走低的制造业,不仅是因为全球市场的萎靡,也代表着新加坡对制造领域人才的吸引力在下降。

新加坡有一首爱国歌曲叫做《家》,其中唱到:“这真的是我的家,我知道我应该在的地方。”但是对于日渐庞大的外来劳工群体,甚至新移民群体来说,真正有这样感觉的,又有多少人呢?所以冯天薇的离开,其实是个投向整个新加坡外来人群的问题,“在这个小岛上,你到底是应该为了新加坡,还是为了自己而战?”

欢迎发表评论,期待您的真知灼见!

小贴士

环球资讯旗下媒体

环球资讯广播

北京FM90.5

广东FM107.1 上海FM102.5

天津FM105.4 重庆FM91.7

环球资讯官方微博

环球资讯APP

环球资讯搜狐新闻客户端

环球资讯广播微信服务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9月23日
下一篇 2016年9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