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干净整洁,室外空气清新,治安环境优越,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时隔一年,家住古浪县大靖镇的宁女士再次来到武威城游览,看到这里发生的显著变化,不由地赞叹:“城市越来越美了,到处转一转,看一看,心情很舒畅!”
2018年3月,我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誓师大会上,提出打造“德城”“文城”“绿城”“清城”目标。一年多来,全市通过开展“多城联创”,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着力践行武威城市精神,向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不断奋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一
打造“四城”具体来讲,“德城”就是重德行,打造崇德向善之城;“文城”就是重文气,打造崇文尚学之城;“绿城”就是重绿韵、以绿为基、以水为脉,打造绿色生态之城;“清城”就是重清新,打造清新洁净之城。
市委书记柳鹏强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知名度、美誉度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我市文化旅游名市建设的重要举措。要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切实增强创城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抓住培育和践行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着力打造“德城”;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着力打造“文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绿城”;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打造“清城”。
据市三项办工作人员介绍,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机结合,成立专责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通过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赴县区实地观摩、交流经验、分析差距,全面系统推动落实。通过测评,群众对全域无垃圾工作满意度达到98%以上。
二
今年以来,全市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体要求,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科学施策、铁腕治理的工作思路,通过“控煤、管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等多项措施,持续推进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努力营造蓝天白云良好生活环境,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与此同时,我市紧紧围绕打造“清城”目标要求,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采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生态治理等综合手段,不断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已通过环保竣工验收和工程质量验收,总排口在线监测数据COD、总氮、氨氮、总磷日均值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任务全面完成,蔡旗断面过水量和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两大约束性指标、生态治理目标分别提前8年、6年实现。“如今,干涸51年的青土湖重现水面26.67平方千米,地下水埋深由2007年的4.02米升至2.94米,形成旱区湿地106平方千米。民勤夹河镇黄案滩2008年关闭的96眼灌溉机井中有7眼成自流涌泉,自然封育区芦苇、白刺等10万亩植被群落恢复。”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俞亮山说。
三
“从我做起、从青少年做起,预防毒品、远离毒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9月上旬,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组织师生到宣武派出所禁毒预防教育基地参观,通过观看实物、文字、图片、模型、真实案例及教育短片等方式,生动、直观地了解毒品的危害性及预防常识,让青少年接受禁毒教育,增强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加强人民调解工作,集中力量全面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案结事了,不留后患。做好安置帮教和 区矫正工作,实现刑满释放人员有人接(管)、就业有人扶持、创业有人帮、生活困难有人助的“四有”工作目标。切实加强管控,对刑满释放人员全部纳入建档管理,逐人建立由基层政法机关、 会、家庭组成的帮扶小组,确保其不失控、不重新违法犯罪。加强 区服刑人员日常监管,确保全市 区矫正监管持续安全稳定。
我市聚焦打造“清城”目标,突出综合治理,把整治“脏乱差”、建设“洁净美”作为创城的重要任务,广泛开展城乡清洁行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继续推进改炕、改灶、改暖工程,加强餐馆油烟、汽车尾气、扬尘等污染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河道、渠道污染治理。切实强化市容市貌管理,坚决整治乱搭乱建、乱掉乱挂、乱摆乱放、乱泼乱倒、占道经营、“牛皮癣”、流浪狗等突出问题,治理噪声污染,清除视觉污染,切实做到街面清洁、视听清澈、环境清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