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安全风险的特点及应对

核心阅读

当前,各种 络工具正深刻冲击着现代 会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既有模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但是,互联 的快速发展也蕴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络安全风险的独特之处

有 络的地方就存在 络安全风险。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互联 ,即使是物理隔离的内 、涉密 也无法保证绝对安全。一个有趣的佐证是,2016年,美国国防部首次开展了“ 络攻击五角大楼”的有奖竞赛,奖金15万美元。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1400人获准在五角大楼5个对外开放 站中寻找安全隐患。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从4月18日至5月12日,参赛者竟发现1189项薄弱点,其中138项被认定为“独特、有效”。

络安全风险大多具有爆发性特征,且针对不同目标群体的差异性日益弱化,危害性日趋增强。以 络犯罪为例,与传统意义上的犯罪不同,大到针对国家,中到针对机关单位组织,小到针对单个 民, 络犯罪均以各种木马、病毒为武器,攻击手段和攻击成本并没有显著差别,造成的危害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控制 络、窃取信息、实施敲诈勒索等。例如,2017年5月12日,“勒索病毒”首先在英国爆发,两天内就席卷了150个国家,涵盖政府部门以及医院、教育、能源、通信、制造业等领域。

络安全风险的源头日趋多元化。从已发生的 络攻击事件看,既有政府背景的 军,也有各种非政府组织的黑客团体,还有很多单枪匹马的技术怪才。更让人担忧的是,近年来有很多非专业人士,大多为年轻人,仅凭个人兴趣、借助 络的开源软件,也能靠自学变身黑客,造成严重后果。例如,“徐玉玉案”的黑客杜天禹只有18岁,最早爆出希拉里“邮件门”事件的黑客拉扎尔原本只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此外,部分黑客组织或者个人,也很难用传统意义上的善恶敌友来划界,如“匿名者”国际黑客组织,曾攻击过很多国家的各种不同性质的 络,但是在2015年11月巴黎恐袭事件发生后,该组织正式声明,向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宣战,并在后来打击IS 络恐怖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络安全的风险性与 络工具的便捷性相生相伴、如影随形。在互联 时代,一部智能手机可以呵护一个人日常生活的全部,从支付、导航、外卖,到信息搜索、新闻浏览以及交友、聊天和游戏,让 民受益颇多。但与此同时,巨大的安全风险也蕴藏其中,因为这个超级小助手必须通过 络才能完成每一项任务,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轨迹也因此被 络永久记录下来,并随着 络存储能力和搜索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变得日益危险。如运用简单的数据关联、借助免费下载的软件,普通人就可以在互联 中查找到特定 民的真实姓名、住址、电话,还能查到他常去的地点及日常生活账单等,这不只意味着人类隐私的终结,也意味着 民未来行为的可预测化:美国东北大学跟踪研究了10万欧洲手机用户,得出的结论是,预测一个人在未来某时刻的地点位置,准确率竟高达93.6%, 络工具的便捷性正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危险。

络安全风险发生的最重要导火索是 民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而不是黑客的攻击。与传统犯罪不同,以 络攻击为主的 络犯罪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但是除非发现漏洞或密码被破解,这些攻击并不会立刻产生安全威胁。因此,除特殊情况外(例如遭受有组织的黑客攻击),导致 络安全风险发生的最重要原因,其实是 民个人安全意识的淡薄和安全常识的匮乏。以希拉里的“邮件门”为例,按照规定,美国涉密人员严禁通过私人邮箱系统发送公务邮件,时任国务卿的希拉里原本只能在加密 络中通过公务邮箱收发公务邮件,虽然这样做不仅十分麻烦而且非常不方便。希拉里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在家中建立了一个私人服务器,同时收发公务邮件,并为图省事一直用这个私人邮箱处理公务直至东窗事发。另一个错误是相信永久删除后就没人能找到被删除的邮件。希拉里在上交服务器前永久删除了3.3万封私人邮件,但不幸的是,这些邮件很快被黑客找到,并在推特上公开了这些信息的藏身之处,“维基揭秘” 站则在投票前公开了这些邮件。更让希拉里的竞选雪上加霜的是,其得力助手阿贝丁也缺乏 络安全常识,竟与丈夫共用同一台电脑。结果,其分居中的丈夫因丑闻被调查时,联邦调查局意外发现其电脑中存有阿贝丁与希拉里之间的涉密邮件,于是,才有了投票前FBI重启“邮件门”调查的离谱故事,导致希拉里铩羽而归。可以说,缺乏 络安全意识与常识是希拉里总统梦碎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有效防范 络安全风险

积极推动企业和 会组织参与 络安全治理进程。一方面,要严格监管企业、 会组织履行法律规定的基本义务;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 会组织积极承担 络安全风险的治理责任,尤其在重大 络安全应急事件发生时,更需要那些拥有强大技术实力的 络安全企业主动出击。事实上,“勒索病毒”的蔓延之所以能迅速被遏制,就与很多互联 安全企业的主动出击密不可分。放眼未来,无论是在 络安全风险预防,还是在 络安全事件应对方面,企业和相关 会组织均大有可为。

全面提升 民的 络安全常识。一要宣传 络安全的基本知识。例如手机、智能摄像头随时可能被远程控制,变身窃听、窃照工具;各种智能软件的免费使用均需要开启定位系统,而这也意味着你的日常生活被 络完整记录;删除和格式化处理的信息均可以被恢复、看似只有几位密友的微信朋友圈几乎没有安全性可言等等。二要鼓励 民养成良好的上 及用 习惯。例如工作邮箱与私人邮件分离;不点击不明链接,高度警惕免费WIFI;日常工作中要遮蔽电脑摄像头等等。三要强化 民的加密意识和正确加密方法。信息加密如同给家门上锁,是每个 民都必须掌握的技能。设置密码有三忌:一忌密码设置过于简单,二忌所有信息加密使用同一密码,三忌将不同密码保存在计算机中等,密码设置的基本技巧是数字+字母10位以上。此外,不仅电子设备要设置开机密码,储存的重要文档、信息、图片等也需设置不同密码,在互联 传递信息时,更应该养成加密后再传递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个人隐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月12日
下一篇 2018年1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