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 ·齐鲁壹点
天津到聊城不过八百里之遥,这么多年,总想与这座 称中国北方威尼斯的江北水城谋面,但终未成行。今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友结伴走进聊城这座古老的城池。说是水城,就以水为胜,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徒骇河穿城而流;东昌湖绕城荡漾,还有一些小的水域散布在城区的各个角落,水域面积竟然占了城区的三分之一,所以被誉为“湖水相连,城湖相依,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独特风貌水城,应该是实至名归的。
到聊城,必看的肯定是东昌湖,这里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环绕于古城区四周,这片水域从宋朝熙宁时期就形成了,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内人工湖泊。东昌湖还有一段美妙的传说故事:据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聊城一带有一片梧桐林,住着一对凤凰。有一年发大水,东海一条恶龙来到此地,调来洪水淹没毁掉了梧桐林,驱走了凤凰,这一带变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叫它东州湖。地方官见湖波荡漾,周围林茂花繁、景色优美,就想在湖边建城,但工匠们感到工程艰难,都不敢承担。这时,来了王东和王昌两兄弟,他俩自告奋勇,建设城池。原来这两人就是被恶龙赶走的那对凤凰所生的儿子。王东和王昌建城时,凤凰率领百鸟送来木石用料,当一座雄伟的湖城建成后。人们为了纪念凤凰在建城中的功绩,就将这座城起名为凤凰城。后来,东海恶龙又来兴风作浪,企图摧毁新城。王东、王昌协力斗战恶龙。恶龙逃往东海,扒出一条水道,引海水来灌城。为救凤凰城的百姓,王东、王昌兄弟二人钻入水下,用身体堵住了水道,保住了城池,但却献出了生命。人们为感谢两兄弟舍身保城救民众的高尚品德,便将凤凰城改名叫东昌。这段优美感人的传说在聊城世代相传,成了刻在人心里永远抹不掉的城市印记。如果是夏天,一定要到东昌湖上划船,绕城游览,定会别有风味,还是留下这个遗憾,另待机缘。
聊城有很多的人文故事流传,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书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聊城。比如,宋江三打祝家庄、没羽箭张清镇守东昌府、李逵大闹高唐州、武松景阳冈打虎、老残海源阁借书等等。这里名人贤达辈出,是商朝名相伊尹躬耕处、战国军事家孙膑诞生地、东阿王曹植梵呗音乐发明地;这里诞生了宋代医学家成无己、出现了明朝宰相朱延禧、明代文学家谢榛、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国画大师李苦禅、抗日名将张自忠、著名学者和 会活动家傅斯年、国学泰斗季羡林、当代保尔张海迪、九十年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历代名人。他们或文章千古,或武功闻名,各领风骚,将聊城的文化一次次推向高峰。
聊城借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之利,声名日隆,八方商旅,船装水运,两岸会馆,生意兴隆,聊城因此成为中国古代闻名的九大商埠之一。山陕商人在近代前后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乘着诚信和谐之风,行走天下,熠熠生辉,于乾隆八年,合资兴建山陕会馆,在这座富丽堂皇、雕梁画栋的文化圣地,住宿、议事、交易、酬宾。成了商人们相聚议事、交易的场所,也就是今天的商人俱乐部。据说整个大运河世界遗产的58个遗产点中,只有两个运河会馆遗存录入,其中之一就是聊城山陕会馆。山陕会馆位于京杭大运河西岸,琼楼玉宇,璀璨多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那些木雕人物、花鸟、兽头图案花式繁多,造型生动,技艺精湛,令人惊叹。据说,建设山陕会馆用了66年,耗银9.2万两。在全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面积不算很大,但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却是国内罕见。山陕会馆关帝大殿前有两只石狮子,雕琢之精美堪称绝世。会馆一色的青灰色砖石结构,从上到下都透着沧桑。两个朱红色的侧门上有两个牌匾,分别楷书“履中”、“蹈和”,意思就是“处事公正,和谐”。影壁也有两块牌匾,左边的上写“精忠贯日”,右边的写着“大义参天”,看到这些文字,就看到了几百年前晋商、秦商对国精忠、对商大义的品质。在百年风雨的山陕会馆里徜徉,脑际便映出几百年前繁华的画面,似乎看到了一种诚信文化的传奇,似乎看到了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有光岳楼,这座名楼就静静地卧在古城中央,呈现着这方水土得天独厚的历史表情。光岳楼是聊城的象征,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中国三大名楼。据资料记载,光岳楼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明代楼阁,最初为军事目的而建,但今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聊城古城就是以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东西南北四条干道,其它大街小巷,也都是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像棋盘方格一样的布局。高楼凌空,巍峨壮丽,飞檐斗拱,气势非凡。主楼为全木结构,四面斗拱飞檐,因有回廊相通,4层主楼组成,总高33米。令人称奇的是,气势磅礴、巍峨雄伟的光岳楼四层主楼竟没有一颗铁钉,全部为木结构。更让人惊叹的是,六百多年间,经历数次地震,光岳楼却没有任何损坏,也没发生过火灾,堪称奇迹。据说古时候,如果遇到光线好的天气,从楼上可以望见东岳泰山金顶。历史上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经过聊城都要登楼抒怀。光岳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其中尤以清康熙皇帝御笔“神光钟暎”匾额乾隆皇帝9次经过东昌府,6次登上光岳楼,题写“光岳楼”匾额,悬挂于四楼南檐下,他还把光岳楼当作南巡36行宫之一。清代状元傅以渐、邓钟岳的手迹,郭沫若、丰子恺题写的匾额、楹联最为著名,也十分珍贵。走在光岳楼的楼梯上,似乎可以感受到先民的呼吸声和脚步声,还好像听到朗朗的书声,或者依稀听到城外喧闹的兵戈之声。坚固的光岳楼,当年阻挡了城外军队的侵扰,护佑了全城百姓,也形成了聊城独特的文化风景。如今,有着斑驳的厚厚包浆的木柱,还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昭示着往日的繁华景象。站在远处回望光岳楼,感觉光岳楼就像一个魁梧墩实的山东大汉,膀大腰圆,根基扎实,似乎任何力量都难以撼动它。一座光岳楼,演绎了历史,经历了盛衰,是历史的见证。我想,光岳楼会用历史的目光注视着今天这个时代!由此想到,外出旅游,看到的不应只是风景,而是要发现和领略历史的遗韵,而是要对古今文化进行思辨。作为今人,应当用心去与历史沟通,与古人交流,让那些莫名的情愫在尘封的时空里弥漫。让万千感慨,随悠远岁月去温婉流淌,去悠然回溯,去触摸那些尘封的遗迹,去触摸久远的历史。
聊城,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恣肆滥觞着温娴浪漫的故事,在灯红酒绿间散漫着柔情,于是,聊城的气质与优雅,便被磅礴兴盛的诗意点燃,便成了亦诗亦画的城市,便成了一个存放梦想与希望的地方。
聊城,以严肃的姿态和古朴而又不事张扬的风格屹立了千年,与聊城人的低调沉稳,与聊城文化的沉郁内敛相得益彰。
(杨伯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协全委会委员,天津作协签约作家,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静海区作协主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