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文摘』当你们玩 交软件的时候,我在想些什么?

有读者经常问我:你是怎样训练你的思维的?怎样才能深度思考?这种问题,通常而言都很难回答,不是一两句“看问题不要看表面而要看本质”就能回答的。需要长期的思考、观察、实践,在这里,我想跟你们谈谈 交软件。

注:知乎是个类似于“百度知道”的回答问题的 区。

有人说我自己对知乎要求多了,一厢情愿。

可是知乎自己的介绍是:知乎——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寻找答案、分享知识。而不是娱乐段子抖机灵。

我曾经段子也抖过机灵,写过干货,分享过经验。

总体而言,段子确实能获得高赞,但仅仅是博人一笑而已,别人赞了以后就走了,很少人因此而粉你。

这意味着,如果你是一个专业的段子手,被粉的概率相当低,相对于微博而言,段子手在知乎的日子并不好过,更成不了规模和产业。

相对答一个问题,段子也并没有你说的那么好抖,假设整个问题是一个箭靶,那么段子必须正中靶心,别人才会觉得“好棒”。

况且,和微博里开放式的段子不同,知乎属于命题式作文——在这里,你的任务是答问题,而不是搞笑,这大大限制了段子手的发挥。

不同的人,感觉也会不同(比如我就觉得“忽然多了铠甲,又忽然多了软肋”不会火,没想到成了个经典回答),即使你是个段子老手,在命题作文面前,一不小心就抖偏了,被人踩到下面,甚至遭骂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听到的诸如“段子手在知乎里很好混”的观点并不赞同。

知乎里的干货并不多,在这里,我看到更多的是经验分享——这样的原因只有一个,大多数读者喜欢看经验分享。假如一个段子既抖了段子又分享了经验,我觉得那并没什么不好。

你说知乎的定位是“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现在已经偏离了。我看过这么多SNS平台,QQ空间也好、微博也罢,没有哪个是想把自己定位在低逼格、给弱智人群用的,但最后的结果都无一例外:真正好的东西凤毛麟角,大多都是信息的堆积而已。

因为,无论你当初的定位是什么,一个SNS(Social Network Site,即 交 站),你如果想存活,就必须吸引大量的人群过来。你吸引的人越多,生产出来的内容质量就越参差不齐,没法保证,这是必然,不管你当初的口 喊得多么响亮,你的初衷是什么。

我加过很多把自己定位成高端的微信群、QQ群,除开那些严格限制群员身份的群,最后无一不是沦为灌水群。

为什么呢?因为一开始,当很多人听到这个群高端、牛逼以后,会想方设法地挤进去。挤进去以后,这些人为了博得大V的关注,会不停地在群里灌水。然后群里会到处充斥着”我下班了哦“,“XX牌子的爽肤水很好用,严重推荐”,“还有没睡的吗”这些句子。

这些无聊的话题泛滥以后,最后的结果是:大V开始沉默不语、最后退群,群里的格调整体被拉低,高端群和其他的灌水群变得没什么两样,这就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所以我从来不要求加进某群,我加不进去,说明我自身的条件不够,我不想因为我,整个群被搅混,群规被破坏。有了我一个,就有第二个,最后这个群也好不了,因此,我自己也从不拉任何不符合群要求的人进群。

实际上,知乎也是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你要做大,你的总体质量必定被拉低,因为群众需要的并不是那些偏而专的知识。他们希望的是结束了一天沉重的加班以后,来点娱乐,如果能学点知识,那就更好了。

我已经不止一次听到大V也好、用户也好,回忆起当初的知乎:那时候的知乎可单纯啦,随手都是干货,不像现在——其实你要像2012年那样也行,控制好人数就行了,别让那么多人知道你,别去宣传,你就默啦吧唧地做一个冷门的 站就好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他假如这么冷门下去,人气低迷,他靠什么支撑下去呢?嗯,曾经有个 站也是这样的:我要做逼格,我宁愿冷门也不愿同流合污——他的名字叫豆瓣。可是他仍然被骂,依旧在日新月异的互联 世界里变得越来越暗淡。

作为一个用户,你如果仔细想想这些,就不会这么苛求知乎,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失望了。

我希望你能够理解,只要是SNS,一个以 交为基础的软件,就尽量少谈学习,毕竟, 交追求的是热闹,而学习需要的是孤独。既然你是那么地热爱学习、追求上进,你为什么不一个人静下心来,拿本书去看看呢?

是的,你也知道,你害怕孤独,所以你来到SNS,来看别人答问题,看评论,在下面留言,你也需要别人的认同,希望答主和你互动。黄继新说的好,你来到SNS里,你就是想证明你的存在感,用小米的话,不伤人一点地说,那叫“参与感”。

我做微信 的时候,也有很多读者跑过来跟我说:“哎呀,万老师,你怎么又发这种没营养的东西呢?”

“果取关。”

“对不起,我是来学习的。第一次来到你这里的时候以为你是个学者,可没想到你是个逗逼。”

你知道吗?假如那些几百万粉丝的大 ,他们天天发“深度好文”,我也天天发“深度好文”。我想请问你,我跟他们比有什么优势?

你明不明白?每次我发语音或者段子的时候,后台收到的回馈,远比发一篇文章多得多——这说明,事实上读者他是很需要娱乐的。

长枪有长枪的灵活,短炮有短炮的威力,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别人的劣势,拿着自己的优势和别人的劣势去竞争,这样才能生存。

最后,我希望你们,每次在看这个世界上很多看不惯的现象之时,多想想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让情绪占了大脑的上峰,一个劲地去吐槽。当你理解了这些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以后,你就会试着去原谅别人,同时也是放过自己,你也才会有进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5月10日
下一篇 2015年5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