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哔哩哔哩联手联通公司,推出了填写信息换取会员的“福利”活动。有 友开始发微博,嘲讽B站让用户卖掉自己的隐私换取会员活动这种行为,填写的隐私具体包括用户的真实姓名、身份证 、联系电话、收货地址等。
对于这一事件,B站官方回应称:很抱歉带给大家不好的体验,用户所填信息是申请流量卡必须向运营商提供的信息,活动文案确实存在措辞不妥,已下线该页面并整改。
从 上曝光的截图看到,活动页面显示,用户信息将被授权共享给特定行业的商家,包括汽车、教育、旅游、家装、本地生活等,并且可能会收到来自商家的电话或短信。
从这款条例看出,B站会把用户信息提供到第三方。难怪 友质疑:“你就算改了文案,还是没有改变售卖个人隐私的事实啊”。
B站这次吃相难看,以为用一点点会员的利益就可以让用户把自己的隐私乖乖奉上,不知是看轻了用户,还是拉低了自己的底线。
除了B站这次事件外,从过往的新闻中,也能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案例频频发生。
根据最高检发布的消息显示,2021年共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000余件,同比上升近3倍。
为了保护用户隐私,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出台了相关法律规范——我国出台《 络安全法》、欧盟出台GDPR。
但各国对于泄露用户隐私行为的处罚力度并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2019年7月,Facebook因隐私泄露丑闻,将在20年内支付高达50亿美元的罚款。同时,针对收集用户数据的业务,重新构建隐私保护策略,并接受外部的监管。
那我国对App开发者泄露用户隐私行为的处罚力度如何呢?
根据我国《 络安全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在App泄露用户隐私的法律责任中,最高的罚款数额是一百万,更严重的可能会面临被关停业务、停业整顿、关闭 站、吊销营业执照。
威科先行法律数据库中的检索结果显示,在适用此条规定的563个行政处罚决定中。
行政机关作出“暂停相关业务”处罚决定的只有2份,关闭 站的处罚决定也只有2份,停业整顿和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决定数量为0。
而在其中一份涉及“暂停相关业务”的行政处罚决定中,罚款数额只有5000块。
处罚力度如此之低,也难怪许多APP敢公然套取、泄露甚至贩卖用户隐私。比起犯罪成本,隐私信息能够换来的利润空间实在是大得多。
在生活中,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上一秒在聊天软件上和朋友说的物品,下一秒就会被推送广告,还会接到很多骚扰短信和电话。
正是因为一些APP软件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等,把获取到的用户信息贩卖给各种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才能精准定位目标用户,定向推送骚扰信息。
保护用户隐私,不仅需要法律的重拳出击,同样需要App开发者对用户隐私的尊重与敬畏,这里根据小编的自身体验,蝙蝠加密聊天就做得很不错。
蝙蝠采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加密方式 “端对端加密”,端对端加密是确保只有消息发送者和接收人能读取消息。
消息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均受到保护,任何第三方包括开发者在内,都没有权限读取内容。
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不调取用户的任何聊天记录,不获取任何与软件使用无关的用户个人信息,不过度获取用户手机的权限,每一项权限的使用都会在用户的同意下进行,保障用户使用软件的自主权。
除了聊天加密APP外,我们上 还经常用到浏览器,推荐使用Firefox刘览器, Firefox是一家非盈利性机构,比商业公司更加的注重隐私,而且产品本身也是一款主打隐私保护的浏览器。
Firefox直接使用密码派生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它可以让您在所有设备和操作系统上同步密码、扩展、表单数据,附加组件和其他首选项。同步数据也是加密的,没有人可以从外部访问这些数据。
用户需要的是有良心的APP,不用担心被窃取聊天信息,也不用担心泄露个人隐私。希望有更多的APP开发者保持初心,回归软件本身,不要为了一些灰色利益毁坏自己的口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