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人才 才能让更多《流浪地球》“霸屏”

怎样的人才 才能让更多《流浪地球》“霸屏”

“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2019年春,电影《流浪地球》曾以富有想象力的剧情和炫酷逼真的特效,收割好评与票房无数,一度成为中国影史票房亚军。

中国观众对科幻片历来青睐有加,从《阿凡达》《复仇者联盟》的场场爆满,到《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的一票难求,再到《流浪地球》的好评如潮,中国电影市场对科幻电影的需求无比巨大,也让近年来的中国科幻电影市场产值大幅攀升。

作为21世纪“最贵的资产”——人才,能否为科幻电影产业持续造血,考验着中国科幻教育、科技、产业的创新能力。

科幻编剧“一人难求”

根据《2019年中国科幻产业 告》显示,科幻电影市场在2018年全年总产值为209.05亿元,其中国产科幻片为33.707亿元。2019年上半年上映的影片产值已达172.339亿元,国产科幻片占68.565亿元。《流浪地球》等国产科幻片的横空出世,在产业份额上挑战着好莱坞的票房统治地位,国产科幻片的贡献日益攀升。

“国内虽然有一批科幻作家,但据我所知,科幻作家想成为科幻编剧,要能在创作之初就考虑将情节、节奏、人物等转化为电影语言和视觉画面,要看大量的电影,要琢磨科幻类影片的规律。”吴岩说。

将好的科幻文学作品搬上大荧幕,也考验着影视从业者的自我迭代能力。

科学与艺术素养缺一不可

“由于缺乏市场需求,以往每年的科幻文学硕士一般也只有一两个招生名额,十几年下来,这些硕士只有三四个人从事科幻相关职业。有的在做编剧,有的在做老师,还有的在

写小说。”曾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吴岩,2003年招收科幻文学方向硕士;2015年,他招收了中国首个科幻文学博士生。

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也有教师开设科幻课程,例如清华大学贾立元、中国科学院大学苏湛、重庆大学李广益、西安交通大学王瑶、南京工业大学付昌义等。他们从科幻文学史、科幻电影、科幻写作等角度为学生传播科幻知识。

如何在大学阶段积累科幻电影从业的技能和素养,学者们见仁见智。南京艺术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系主任、中国高教影视学会会员尤达认为,这些学生除了要掌握策划、剧本写作,拍摄、剪辑,沉浸式AR、VR数字媒体技术等电影制作全流程的技术,还要大量的阅读、观片,了解行业发展,学会如何将人类的理性与感性融合,“尤其要注重创意性和艺术视觉化能力的培养”。

姜振宇认为,科幻产业发展不拘泥于电影,在科幻游戏、出版、美术等相关产业,同样需要相关人才,而且电影人也需要从其他产业汲取营养,涉及科幻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都应该关注。

“在大学开设科幻教育课,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科学和工程伦理理念,在中小学则可以推广科幻阅读和创作,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参与科技创新的兴趣。”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兼科幻专委会主任、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付昌义建议,可尝试组织专家分类编写大中小学的科幻文学、科幻电影、科幻创作等教材,分别组织大学、中小学科幻创意征文大赛,发掘优秀科幻创作人才,建立科幻创意与科技创新的联系。

科学家是很好的领路人

电影《星际穿越》中最令人难忘的场景,莫过于被誉为“最符合物理原理的黑洞”的“卡冈图雅”。“卡冈图雅”的缔造者之一、该片的科学顾问,便是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

祝世宁认为:“科学家如果为科幻电影做顾问,可以从科学性上把关,但也要与文学家、艺术家合作交流,兼容并包。科幻片不同于科普片,要有一定的科学超前性和想象力。很多问题即使科学家也难以给出完美解释,例如时空穿越、量子纠缠、超光速等。通过科幻片将这些问题抛出来,可以激发观众尤其是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科学的魅力。”

科学与艺术的碰撞,也曾让吴岩瞬间被“唤醒”。吴岩参与过一次科幻作家与科学家的座谈会,会上许多科学家交流了他们的科学设想。有人就提出,设计一款足够高能的电池板,只需铺满一个中国中等省份的面积,就能满足全球用电所需。

“听了众多奇思妙想的设计,大家都非常兴奋。科学给科幻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科幻电影及创意也让我们思考如何面向未来——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科幻电影可以带来更多思考与启发。”吴岩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7月11日
下一篇 2020年7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