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隼驱鸟计划逐步靠近飞机起降区域

去年冬天,首都机场在全国率先引入鹰隼来驱赶机场上空的鸟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期在首都机场上岗的鹰隼有三种,分别为栗翅鹰、雀鹰和猎隼。首都机场飞行区鸟击防范技师隋国辉跟动物“同事”已经相处了近一年,对于它们的特点已经了然于胸,比如说,鹰捕食过程很短,出击快,所以这种鹰被称为“杀手鹰”;隼的盘飞能力强,所以技师们采用抡饵的方式对此进行训练,让它盘飞,通过空中“巡视”起到驱鸟的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训练、实战,鹰隼的驱鸟能力大幅提升,隋国辉说:“鹰隼毕竟也是鸟类,如果控制不好,它们也会对飞机带来影响,所以刚开始用它们驱鸟的位置离跑道比较远。现在我们有一个目标,就是让它们逐渐靠近飞机起降区域,这样可以起到更好的驱鸟效果,但前提必须是鹰隼在驱鸟过程中不会对飞机飞行带来影响。”

“杀手鹰”“巡视鹰”配合可更好地威慑鸟类

隋国辉介绍,鹰可以分为“杀手鹰”和“巡视鹰”,将来的理想驱鸟状态是两种鹰互相配合以猎捕或者驱赶鸟类。

举例来说,比如松雀鹰对麻雀有一定的驱赶效果,那么就可以首先用松雀鹰在空中巡视,麻雀有可能看到它并不害怕,然后驱鸟技师派出“杀手鹰”捕杀一两只麻雀,这样一来其他麻雀可能就会四散而逃。“杀手鹰”捕杀的同时技师吹哨或者播放声音,从而让麻雀产生应激反应,下次麻雀听到哨声,即使“杀手鹰”还没有飞过来,麻雀可能也会飞离机场。

下周鹰舍将迎来新“房客”

进入夏季,首都机场的鸟类比较集中出现在清晨时分,但是这个时候,“住”在城里的鹰隼们正在往机场“赶”。到了机场,它们还得经过安检方能进入飞行区开始工作。这往往会误了鸟类最密集的时候。因此,为了让鹰隼能够及时出现在飞行区,首都机场为它们建造了“集体宿舍”,以方便其“上班”和“回家”休息。

下个星期,鹰隼们将陆续入住“新家”。这样即使在清晨,鹰隼们也能和驱鸟技师及时出现在飞行区驱赶鸟类。

首都机场部分驱鸟方法:

更换草种切断鸟类食物源

自2019年4月起,首都机场就着手对飞行区内的草种进行改良,力求以更加生态环保的方式驱赶鸟类。经过一番咨询、调研和试验,最终选定了野牛草作为换新草种。

据悉,首都机场已完成飞行区的草种改良。其中,2019年种植面积为21110平方米;2020年种植面积为195087平方米,其中机械播种183912平方米,营养杯人工移栽11175平方米。未来,首都机场将持续跟进草种改良,加强对草种的养护作业,确保草种顺利生长。

绊鸟绳抓小猛禽最近捕了五只

据介绍,猛禽捕捉后,机场工作人员会将其送往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或者在距离机场较远的空旷地带放飞。

知道多一点:

鸟击对飞机来说有多危险?

鸟击将严重威胁飞机飞行安全。美国电影《萨利机长》讲述的就是2009年全美航空的一架航班在飞行过程中遭遇鸟击,导致发动机失效的故事。虽然萨利机长最终成功迫降,拯救了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但这一事件也成为航空史上难以磨灭的一次降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5月11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