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室内低盐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

大黄鱼室内低盐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

2016年大黄鱼产量达16.55万吨,居海水鱼类产量之首,是我国最大规模的海水 箱养殖鱼类和八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在大黄鱼养殖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海岸带土地局限性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发展大黄鱼的低盐养殖技术,将可能使大黄鱼养殖业能够在内陆地区开展起来,解决大黄鱼养殖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已证实通过缓慢淡化,大黄鱼可在低盐(盐度 0~10)的环境中存活。且大黄鱼在盐度0~1的环境中养殖成活率显著高于正常海水养殖组,生长速度高于正常海水养殖组。但对于大黄鱼室内低盐循环水养殖技术的研究,目前未见 道。本次试验将大黄鱼放置于盐度5的水环境中进行循环水养殖,以期为实现大黄鱼低盐工厂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018年4月,取平均体重(0.083±0.022)克、平均体长(1.55±0.16)厘米、平均全长(2.22±0.26)厘米的健康大黄鱼,置于宁德师范学院海洋平台12个循环水养殖桶(规格:2吨/桶)中进行养殖,每桶养殖1000尾。采用缓慢降盐法,由海水盐度24直接降至盐度为8,然后以每天降盐度1的幅度,再将盐度降至 6,再接着以每天降盐度0.5的幅度,继续将盐度降至5。最终在盐度5的水环境中进行低盐循环水养殖试验,并设置正常海水循环水养殖对照组。

2.养殖管理

(1)饲料:采用市场上销售的大黄鱼配合饲料,每天8:00和17:00定时投喂,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5%。

(2)吸污:每天吸去残饵、粪便、死苗,清除表面的脏物,并观察苗种摄食及死亡情况。

(3)有益菌添加与换水:每个月添加复合乳酸菌(主要成分:乳酸芽孢杆菌、植物乳酸菌、酵母、活化剂代谢产物、载体等),添加量为500克/次。每天换水量为5%~10%,换水量的大小根据鱼的健康程度而定。

(4)观察:每隔3小时观察鱼苗摄食、死亡和游泳状态等情况。

3.数据采集

(1)成活率:成活率=(存活数量/投苗数量)×100%;存活数量=投苗数量-死亡数量。

(2)生长数据:每月每组随机取50尾样品,用尺子(精度0.1厘米)和电子天平(精度0.1克)分别测定全长、体长和体质量。

(3)水质监测:养殖水中总氮和总磷均按海洋监测规范中的方法进行。

4.数据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处理软件处理,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比较分析对统计结果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

二、结果

1.大黄鱼室内低盐循环水养殖成活率与水温的关系

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室内循环水养殖大黄鱼的成活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正常海水循环水养殖组当水温高于22℃出现大量死亡,水温达到28℃全部死亡。盐度5的低盐循环水养殖组当水温高于26℃出现大量死亡;水温达到30℃,盐度5的养殖组成活率(46.0±3.76)%(图1)。

图1 盐度对室内养殖大黄鱼成活率与水温关系的影响

2.大黄鱼室内低盐循环水养殖生长速度比较统计结果显示,室内循环水养殖大黄鱼试验养殖6个月后,平均全长为(9.60±1.40)厘米,平均体长为(7.80±1.29)厘米,平均体重为(8.30±4.41)克,而正常海水养殖组3个月后全部死亡,前期的生长速度较低盐循环水养殖组均慢(表1)。

表1 大黄鱼室内低盐循环水养殖生长速度统计情况

3.大黄鱼室内低盐循环水养殖总氮和总磷的变化

统计结果显示,室内循环水养殖大黄鱼水环境中的总氮和总磷的含量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低盐循环水养殖 6 个月总氮的含量在0.286~0.515 毫 克/升 , 总 磷 含 量 在 0.024~0.050毫克/升,前期低盐循环水养殖组的总氮和总磷的含量均小于正常海水循环水养殖组。

三、分析与讨论

1.大黄鱼室内低盐循环水成活率的影响

在大黄鱼产业迅猛发展30多年,渔民为追求产量和利润不断扩张养殖规模,养殖密度逐渐增加致使养殖海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剧,恶化的养殖环境导致大黄鱼极其容易感染寄生虫,继而感染继发性细菌病使鱼致死。有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在18.0~30.5℃容易感染刺激隐核虫(死亡率达80%以上);水温20.0~25.0℃是感染本尼登虫的高峰期(死亡率 50%以上);水温在 23~30℃,室内养殖的大黄鱼极易感染淀粉卵甲藻(死亡率80%以上),因此专家学者提出了大黄鱼感染寄生虫病采用淡水浸泡治疗的方法效果较佳。本次试验,盐度24组,在水温20℃后,先后检测到感染刺激隐核虫、淀粉卵甲藻、瓣体虫三种寄生虫,虽用甲醛、灭虫精、土霉素等药物进行灭虫和消炎,效果依旧不佳,试验过程也采用淡水浸泡,但还是无法治愈,最终在水温28℃时,因感染寄生虫导致继发性感染细菌而全部死亡。低盐室内循环水养殖组在寄生虫感染高峰期之前已对养殖水体进行了降盐,因此并未发现因寄生虫感染造成的死亡现象,所以养殖成活率均明显高于海水养殖组(P<0.01)。

2.大黄鱼室内低盐循环水养殖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大黄鱼室内低盐循环水养殖组前期生长速度较正常 海 水 循 环 水 养 殖 组快,这与有学者认为硬骨 鱼 类 在 低 盐 度 环 境中,有利于鱼体生长结果相一致。笔者认为 ,大黄鱼在低盐环境中 ,因在高温季节可以有效地躲避寄生虫等病害,改善养殖环境,从而显著地提高生长速度。

3.大黄鱼实现室内低盐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的可行性分析

从产业发展考虑,将海水鱼类引入内陆低盐或淡水水域养殖,首先应解决被驯养海水鱼的淡水驯化、对温度的适应性以及在当地养殖条件下的放苗密度、饲料与投喂等养殖关键技术。已有专家学者证明了大黄鱼渗透压调控功能较强,对盐度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本次试验证实了大黄鱼在室内进行低盐循环水养殖时,可以有效地避开原本海水寄生虫的感染,在高温时做到正常投喂饵料,促进大黄鱼正常生长,使得大黄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高于正常海水养殖组。而且在养殖过程中对养殖水体总氮和总磷进行跟踪也证实了水质一直保持在大黄鱼所能承受的范围内。综上,本次研究结果将为大黄鱼实现室内低盐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提供理论基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3月11日
下一篇 2019年3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