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教法推动职教热
湖南中职首设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
“把学科建到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华中医科学校依托所在地的园区优势,精准对接“天心数谷”创建,瞄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大健康产业等发展战略人才需求导向,开设有软件与信息服务、物联 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应用、跨境电子商务等九大热门紧缺人才专业。其中今年新开设的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成为湖南中职学校的首家,更是成为“香饽饽”。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是最为短缺的。”在陈强看来,互联 快速普及,大数据人才已经成为当下热门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出足够的合格的数据人才,对我国在未来掌握大数据的核心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数据(含地理信息)产业链是长沙市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之一,近年来备受各方关注。陈强表示,开设的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是践行“产教融合”理念,致力为长沙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及天心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专家治校、名师治学
教授坐镇诠释工匠精神
“专家治校、名师治学,用他们的高尚师德和渊博学识去影响学生。”陈强深深懂得,中等职业教育要获得学生的认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多方奔走,遍求名师,陈强邀请了拥有职教业内知名教育专家姜佐军、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原主任徐刚强教授、原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人文护理学系主任的任小红教授等13位专家,担任学校高管和学科带头人,共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在职教师126人,双师型教师3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32人……
“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是学校督导、软件与信息服务和物联 应用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徐刚强对自己的要求,而且他说,自己的这桶“水”,要常换常新。
徐刚强从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虽然早已是信息系统工程领域的行家里手,此前担任过外资企业高管、软件公司总经理,还在职业教育领域摸爬滚打了20余年,但他在专业的精进上从未有过丝毫怠慢:坚守课堂教学一线;将IT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实时分享给学生;主动挑起指导学生参加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的重担,为参赛团队出谋划策……他身体力行诠释着工匠精神的真谛,更在教与学的日常点滴中做学生身边的榜样。
产教融合基地升级
实现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
2021年12月,海尔人工智能物联 产教融合基地暨海尔产业学院落户华中医科学校,这是青岛海尔第一次与中职院校合作。双方共斥资1000万元,搭建大数据技术应用、物联 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等数字领域的科技研发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
今年3月,中国联通湖南省分公司与华中医科学校签订战略合作签约并揭牌产教融合基地,这是湖南联通公司首次与职业院校签署专业共建和人才培养协议,也是校企携手助力长沙数字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6月,学校与湖南联通公司共建5G技术、人工智能、软件大数据产教融合基地,实现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
目前,华中医科学校已建有可容纳3000人的实训一体的教学大楼、理实一体的 络设备实训室、软件技术虚拟实训室、物联 综合实训室、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室等项目工作室,硬件设施可媲美高校。
畅通升学渠道
培养更多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如今,我们学校从过去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以升学加就业为导向,并且以升学为主流。”徐刚强表示,顺应大势,学校在打造高端就业渠道的同时,还积极探索“中职——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的技能人才培养链条,与省内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毕业生通过对口升学,真正圆梦大学。
今年华中医科学校在高考班、就业班的基础上,还新建设1-2个国防教育特色班,探索打造校园军营化、管理军事化、学生军人化理念,为创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奠定基础。
陈强表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未来,华中医科学校将对标“强省会”战略行动重点产业和长沙市《关于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行动方案(2022—2026 年)》 中数字赋能、开放融通、全龄友好等12 大专项行动,优化专业设置,提高学校专业链与地方产业链的匹配度,形成一体化的专业发展,确立课程围绕资源转、专业跟着市场走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实产教融合大文章,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