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人诉求:盼能有手机流量爱心套餐
耳聋残疾也让罗小侃变得坚强。久而久之,他从老师、同学发音的口型中学会了读“唇语”,并靠着唇语与正常人交流。罗小侃说,学唇语的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自己的发音并不标准,一紧张起来还会口吃,容易遭到歧视。找不到朋友练说话,他就在家附近的超市找服务员聊天,有时候待久了就被人撵出来,接着就找下一家超市继续练。
作为企业内退职工,罗小侃每月收入1680元,在聋人中算较高的,但除去房租、生活费及小儿子的教育开支,就很拮据了。罗小侃说,为了节省开支,他手机使用的2G流量是大儿子买的电信全家套餐分给他的。即便如此,他和妻子一个月的手机费至少在150元,“我家里有无线 络,已经比不少聋人朋友条件好了。但在外没无线 络时,从不敢用视频,否则手机话费就‘爆表’了。”
罗小侃说,2000年时,武汉移动推出过聋人的爱心电话卡,16元套餐中包含400条短信,那时确实给聋人带来很大实惠,但时过境迁,如今聋人用手机进行视频聊天更方便,而且不少聋人是文盲,也只能使用手语。“希望武汉移动能升级听障爱心卡,把用不着的通话部分去掉,加到最需要的手机流量上,也希望其他通讯运营商,能制定出针对重度听力和言语残疾市民的爱心流量套餐,让收入不高的我们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和幸福,更好融入 会。”
聋人用手机视频手语交流,盲人靠手机导航软件外出
郑平:用手机视频手语交流排遣孤独
53岁的下岗职工郑平(化名)听力一级残疾,2000年从印刷厂下岗后,父亲病逝,不久老母亲也因中风卧床。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又要照顾母亲,郑平无法外出工作。
小余:手机是神奇的翻译器帮我找回尊严
用QQ开视频聊天、看电影、逛淘宝等等,80后的小余同其他年轻人一样,喜欢用手机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是很神奇的翻译器,把我们要表达的话都可以翻译出来,不用受到别人的歧视,在手机的世界里找回了尊严”。她说。
武汉盲协主席刘云汉:盲人靠手机导航软件外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