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有司机宁可走地面道路也不愿上高架
“这一段确实车子多,真多。”洪波是一名货运行业的从业者,在城里拉了十几年的建材,经常要走应天高架。据他回忆,应天高架早先是很难碰到堵车的,但最近三五年,在赛虹桥立交这段路“堵堵堵”却成了日常。某次赶上节假日,短短两三公里的距离,洪波在这截路上堵了大概半个小时。
“着急也没办法,只有耐心等待,跟着慢慢排队了。”洪波说道,“而且过了早高峰还是有点堵,所以我一般尽量从高架下面走,有时候比上边还快一点。”
分析:车流量大、匝道多是根本原因,疫情、不文明驾驶导致雪上加霜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指出,应天高架拥堵的根本原因在于车流量大,且匝道设置得比较多,车辆在特定时段集中在一起就容易造成拥堵。 根据交管部门流量测算,高峰时应天高架双向每小时车流量为9000辆,每小时上匝道的车流量为1900辆。由于匝道两股车流迅速汇入主线,对应天高架西向东整体通行造成了很大影响。平时早晚高峰,高架主线以匝道汇流点为起点,后面车辆排队数公里也不鲜见。
“特别是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发生后,更多的人选择了用私家车通勤、接送小孩,无形之中也加重了道路拥堵的负担。”顾大松说,“如果遇到一些驾驶习惯不太文明的司机,在高架上一次性跨越好几个车道进行变道、抢行,看到有空子就钻,就更加造成了人为性拥堵的可能。”
措施:交管部门针对堵点已展开定制化、精细化管理
针对应天高架另一个重要堵点——江东中路应天大街路口,交管部门也进行了精细化改造。除了对“梗阻”路段拆除部分隔离绿化带,新建了两股车道,同时还将主辅道汇合区进行调整,让辅道车流提前汇入主线。从而大大提高了路段通行效率,晚高峰车辆缓行排队现象基本消除。
“交管部门在管理方面做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加强宣传教育,减少司机的不文明驾驶行为。”顾大松提到,“对于交替通行、定向车道以及道路的精细化改造,有关部门也应当多宣传、多解释,让驾车人充分了解,并且能够提前预判,从而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
建议:要正视道路交通拥堵常态化趋势,采取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综合治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