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 卢传坚教授
冬天本来应该是比较“适宜”长胖的时候,毕竟大家都说“脂肪层厚好保暖”,趁着冬季可以好好“贴膘”。但是,有些胖子却会说自己一身肉“胖而无用”,他们冬天比一般人还怕冷,而且还容易疲劳、乏力,也就是属于人们常说的“虚胖”体质。而且,这类“虚胖”还容易水肿和多汗,他们也常觉得自己“湿气很重”,不仅人没力气,出汗后还容易感冒,属于看则“壮实”实则“虚弱”的类型。
这种“虚胖”体质该怎么调理呢?一方面自然是要益气补脾胃,另一方面,也要把多余的水湿化开,才能把体重减下来;这时候,有一味老百姓熟悉的本草就非常合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北芪”。
细解本草
“北芪”更准确的叫法是“黄芪”,它能“补气”已为众人所熟知,《神农本草经》记载其“味甘,性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是一味补养调理的好药。
黄芪入药取的是根部,它的根茎很有特点,非常长而笔直,很少有分支,就像直达电梯一样,直接把养分从最底下输送到最上端。它的味道甘甜,又带有一股类似豆香的香气,在补养脾气的同时还能促进它“运动”起来,把体内的水分向上输送,因此在益气的同时还有“化湿的作用。
本草功效
黄芪常用在“虚胖”人群的调养和治疗中。“虚胖”的人虽然看起来很丰满,但往往身体并不结实,容易出虚汗、乏力,稍微活动下就遍身大汗,气喘吁吁,其实这是“气虚湿重”的一种表现。这类人体内有太多的水湿堆积在皮毛肌肉里“搬运”不走,因此整个人看起来很胖,但这种胖就像一个刚出炉的热腾腾的馒头,手指一戳软绵绵,肌肉也是软而乏力的。
正因为肌肉皮肤没有足够的“气”去充养,因此才会多汗盗汗。同时,这种脆弱的“屏障”也不“保暖”,导致“虚胖”的人特别怕风怕冷。而黄芪最擅长的就是从里至外地“补气”,能够在补脾胃里气的同时,引导这股阳气充实到体表;表气充实了,自然能把身体里堆积的“水湿”向外发散,因此黄芪虽然是个补药,但也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服用,还能暖身御寒,老少皆宜。
温馨提示
“话说补土”精华集合
《善用本草养脾胃》及《妙用食材养脾胃》出版啦!
两本套装更优惠哦!
扫码购书
专家介绍:卢传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医药学组组长等职务。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流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