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
Steem权利争夺战:交易所卷入风波
北京时间3月3日,以太坊创始人公开指控大型交易所使用用户储蓄资产进行投票,并称交易或被项目方“贿赂”一事引发关注。
据了解,Steem于2016年创立,是圈内首个专为内容 区设计的公链平台,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个利用虚拟代币奖励 区建设和互动的区块链数据库,用户可以在Steem应用平台Steemit上发文获取收益。2020年2月14日,Steemit前CEO 兼联合创始人宣布,将 Steemit 转让给波场创始人孙宇晨。
也是在这次收购中,孙宇晨通过Steemit获得了大份额的Steem共识投票权和控制权。
不过,收购完成后,Steem 区成员担心波场拥有太大权力,不利于Steem今后发展,于是在2020年2月24日部署了一次软分叉,试图设置新的规则,让孙宇晨持有的大量投票权失效。由此,一场由收购引发的“Steem权利争夺战”正式展开。
事情转折出现在2020年3月2日。Steem 区成员正开始对STEEM代币进行软分叉时,却在当日监测到包括币安、火币、Poloniex等多个交易所账户,汇集了超过4200万个该项目的投票权重,并通过投票让孙宇晨利益相关方占据了公链出块负责人名单前20的位置。
Steem软分叉被强势逆转,有 区成员指控,是孙宇晨“贿赂”了主流交易所,利用交易所的投票影响力一起重新选出了新的TOP 20见证人。
针对该质疑,3月3日,针对 区的质疑,孙宇晨发文承认了控制 络一事,不过是因为此前Steemit持有的STEEM代币遭到黑客劫持,控制 络并非真正目的,而在于确保Steem 络以及代币持有人的利益。
多家交易所紧急回应:撤回投票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场Steem票圈争夺战中,也引发了业内对投票“助攻方”交易所的关注。
正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刘峰所言,“这次事件中,交易所确实是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交易所行使了区块链理念中谁持有代币,谁就有投票权的权利;但另一方面交易又代管了用户的大量资产,并通过他人资产的投票权来进行了投票。”
“在本次事件的进展中,我们随后发现 区对于用户资产安全及投票方案存在很大争议,决定尊重去中心化治理的精神和 区意见,进行了撤票。这次事件提醒我们应该对事件本身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以确定该应急预案的适用性。我们将考虑成立专项委员会,在启动预案前增加复核机制,将 区意见作为重要依据,使该应急流程更严谨。”
不过,承认投票一事后,火币前述负责人对“挪用用户资产”一说进行了否认,“我们是接到项目方的申请,因为安全风险要换链,所以按照安全事故来处理了。这个不是挪用,挪用是用了人家的币去做别的去了。”
不过,既然未挪用用户资产,那用来投票的Steem代币又从何而来?投票前是否有征得代币持有者同意?对于这一系列问题,该负责人并未正面回应,仅回复称“这是 区的一个误会,火币并没有动用任何客户资产去交易或者自己使用。”
拷问交易所资产安全:存硬伤
这一场Steem权利争夺战,再次暴露了虚拟代币的硬伤。
然而,硬伤所在是,所有虚拟代币交易所都没有安全和法律保障,因此用户选择交易所也凭借感觉和信任。前述从业者指出,当前大多虚拟代币交易所均为中心化交易所,但交易所创始人掌握着用户的资产私钥,因此虚拟代币交易所行业常常会发生移动用户资产的情况。“很多时候,在我们用户账面上会显示有那些币,也可以正常交易,但是一旦交易所兑付金不够,我们的资产就提不出来了,之前很多交易所有过这样的问题。”
此外,另一资深业内人士也指出,近期币圈频频爆出交易所操作用户资产的情况,主要还是由于一些不规范、不知名的中心化交易所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出现的不合理操作,大部分暴雷或跑路的交易所都是由此所致。常见的有如某交易所拿用户的资产去大交易所炒期货爆仓后跑路,此外还有某交易所挪用用户的资产去一些质押机构进行质押来侵吞对应的币息等。
在他看来,“这些乱象主要还是由于没有监管所致,因此对于交易所的监管是大势所趋,大众所望。”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虚拟代币交易所,国内监管一直是严打状态。早在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就曾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此外,2019年末,国内多地监管也纷纷“亮剑”,对虚拟资产相关活动进行加码排查。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直言,虚拟代币交易所、项目方、导流方等,应当了解执法机关的意图,不应顶风作案,且不能趁着倡导区块链技术大发展,试图发币融资以充盈自己的“小金库”或为发币融资提供帮助,而应当理解到自己的行为缺乏正当性,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