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T软件教程之建筑墙体-构造、包络、叠层

导 语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会分享“BIM”建模一些操作方法,也就是Revit软件的使用方法。

基本墙

1、功能分为:结构层、衬底、保温层/空气层、面层1、面层2和涂膜层这6个子项目。其中结构层为砌体、混凝土结构等;衬底为作为其他材质的基层,比如(胶合板或石膏板);保温层/空气层为隔绝并防止空气渗透层,用到较少;涂膜层为通常用于防止水蒸气渗透的薄膜,涂膜层的厚度应该为零;面层1通常用于墙面的外侧,也就是外墙的外侧;面层2通常用于墙体内侧。层的功能具有优先顺序的,层连接的规则:结构层具有最高优先级(优先级 1),“面层 2”具有最低优先级(优先级 5),Revit 首先连接优先级高的层,然后连接优先级最低的层。如下图,面层1高于面层2,则面层1延伸至结构层边。(仔细查看交界处的如何交错的)

2、 材质为选用的材料,后面我讲针对材质做一篇专门的设置讲解。

3、厚度项就是表示该层的厚度,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设置即可。

4、包络项就是表示在墙体洞口和边缘处,是采用什么材质进行外包的。如下图,通过插入点和结束点的不通设置,区分相应的设置。

第一种:插入点不包络、结束点无:

第二种:插入点外部包络、结束点无:

第三种:插入点内部包络、结束点无:

第四种:插入点两者、结束点外部:

第五种:插入点两者、结束点内部:

总结:综上可以得出,插入点控制着门窗洞口的墙体其他层的包络情况,结束点控制着墙体的端点的墙体其他层的包络情况。

5、修改垂直结构(仅限于剖面预览中)具体见如下

打开预览,切换预览视图至“剖面:修改类型属性”,则修改垂直结构的按钮变亮。

1)修改-修改层的厚度,先选择层,层选定后,进行调整层厚。

2)指定层-针对墙体拆分的区域,分别指定墙体的材质,增加墙体的多样性。

三维视图

剖面视图

3)合并区域-已经拆分完成的区域,进行合并。

4) 拆分区域-先选定层,然后进行拆分,拆分完成后无法修改。

5)墙饰条-主要就是墙体的装饰线条,先载入轮廓族,然后进行材质设置。

6)分隔条-主要就是墙体的区块分隔线条,先载入轮廓族,然后进行材质设置。

叠层墙

叠层墙,顾名思义就是叠加的墙体,在基本墙设置中,主要是墙体水平方向的分层概念,那么垫层墙就是垂直方向的分段。

叠层墙是以基本墙作为编制的基础,在墙体的高度方向用“基本墙”堆叠而成的。

2、高度-也就是选定的“基本墙”在垂直方向上的设置高度。如果设定为可变,即为在高度方向依据层高进行自动调整。墙只有一个可变。

3、偏移-设置垂直方向墙体进出调整定位。

4、翻转-墙体垂直方向镜像调整。

① 翻转前

② 翻转后

Step 3 墙体设置完成后,即可进行墙体的绘制,同基本墙的绘制方式是一样的。

以上就是REVIT的墙体绘制的一些重点和可能碰到的问题,比如墙体的设置要求、包络属性等。希望各位看完后,能开始建模,创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BIM墙体。谢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0月9日
下一篇 2019年10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