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大厂备胎,互联 中厂开抢人才

互联 大厂发展渐入平台期之际,一些追求长期成长性的应届毕业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中厂。

所谓中厂,指的是规模没那么庞大但在业内也拥有相当知名度和口碑的公司,它们的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也获得了一席之地,甚至让一些大厂为之警惕,是行业中的“潜力股”。

此前,不少应届生将中厂当做“备胎”:先拿中厂offer做保底,拿到大厂offer后毁约。如今,趋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位互联 行业猎头透露,许多应届生甚至在接到大厂offer后主动放弃,并前往中厂工作,大厂的“光环”正在逐渐消褪。

BOSS直聘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春季,互联 行业的招聘规模处于2019年以来的低点,而求职激烈程度则高于往年,运营和销售类等岗位的求职者竞争则明显加剧。相比大厂,依然在稳定扩张的中厂,似乎成了更好的选择。

以发展势头正猛的小红书为例,截至9月底,校招简历投递量较去年上涨两倍有余。其中,高学历、名校生源增长十分明显,博士学历的简历数量是去年的五倍,来自C9名校的应届生占比也大幅提升,中清北(中科大、清华、北大)生源数量增加近七成。

据《晚点LatePost》 道,截至2022年8月,小红书APP月活跃数据同比增长34%,也是当前为数不多用户数增速依然超30%的互联 平台。

互联 新鲜人投奔中厂的浪潮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厂 PK 大厂:薪资福利看齐,业务在上升

招聘会现场。视觉中国 图

此前,吸引应届生的大厂“光环”,主要来自其薪资和福利水平,如今,不少发展势头不错的中厂福利也正逐步向大厂看齐。

2022届应届生竹青(化名)曾在小红书技术部实习8个月,她发现免费三餐、租房补贴这些大厂标配这里也有。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8月2日司庆的时候,公司给所有人放了一天假,让大家出去玩,公司买单。“有200多个项目可以选,挑花了眼。”竹青说,“这种氛围是大厂没有的,没那么洗脑,感觉更有活力,再加上做的事情也不差,这样比起来,大厂好像也没那么‘香’了。”

与此同时,一些处于业务上升期的中厂,不仅岗位数量不减反增,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在提升。“业务越往上走,用户体量越大,技术问题的复杂度都会指数级上升,就会想要市场上更好的人才,几乎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公司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一位负责技术招聘的资深猎头说。

不想只做“螺丝钉”, 更关注成长空间

求职者在人才市场了解岗位需求。视觉中国 图

当高薪和福利这些硬性条件上,中厂逐渐追赶上大厂的时候,00后们开始在个人成长上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如今的互联 行业,已经不再那么“年轻”, 不少知名公司都已经迈入成熟期。在不少更年轻的求职者看来,大厂各业务早已发展成熟,很多岗位其实更像流水线作业,大部分人都是“螺丝钉”。相比机械化的大厂,许多中厂具备一定规模,却未完全发展定型,未来的发展潜力具有更多想象空间。

“通常情况下,6个月以上的实习期刚好能让我跟完一个完整的项目。相比起去大厂做螺丝钉‘镀金’,我更偏向选择有成长空间的工作。”实习期间,竹青参与了一个重要功能的迭代上线,获得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也顺利拿到了公司的留用offer。“比起大厂,小红书的员工数量精简,也有更多独立负责业务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公司还没有上市,有更多想象空间。”

小远(化名)去年从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毕业加入小红书,一年内就获得了晋升,目前已经开始带团队,搭建了公司搜索QP的完整体系,对重点技术进行攻坚。

小远的经历让一所985高校2023届毕业生邦邦(化名)颇感羡慕:“现在进入大厂很难获得组织和业务扩张带来的红利,坑都被占满了,应届生刚进去一两年大多要做最基础的事情,获得特殊晋升越来越难,刚毕业就获得带团队的机会,更是不可能。”

另一位应届生小朱在放弃阿里的offer来到B站后,也直言自己没有后悔:“虽然团队小,但氛围好,大家都是技术驱动的,内部也不搞‘赛马’机制。比起单一地执行领导的要求,更加会从内容业务的角度来思考如何用技术去达成业务目标,促使自己多建立全局思考。”

他提到,自己最大的成就来自于从零到一搭建项目。“以前在大厂实习,感觉自己在一套已经非常成熟、封装完善的系统上工作,像开着一辆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而在这里却能参与‘造车’,这样更考验自己能力,让自己获得更快的成长。”

负责质量保障的阿肯(化名)在BAT遭遇晋升瓶颈后,跟随原上司跳槽来到一家处于上升期的中型公司。在他看来,相较于大厂,有足够的时间去成长,负责的业务变多,挑战性更大。他在新岗位上负责对测试流程的工具平台进行规划,可以作为项目管理者从头到尾地推动业务落地,这是此前他在大厂的一年半里从不曾体会过。

随着求职趋势的变化,如今进入中厂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中厂公司规模较小,每个部门配备的实习生数量和新岗位招聘数额有限,“优中选优”则成为必然。

一位去年校招进入B站的员工透露,入职后才得知,自己所在岗位的录取比率达到了惊人的3000:1。

对于职业规划,邦邦坦言,“对于应届生而言,在职业的起点能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工作,也是影响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和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秀的人一起工作,我的成长也会更快。”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4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