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返乡创业做足“竹”文章

今年29岁的王诚从小在该镇治安村长大。2019年,在重庆工作的王诚回到自己的家乡,看到了丰富的竹木资源,就想利用这些竹木资源创业。于是,王诚辞掉工作,在老家办起了竹产品加工厂。王诚设计了产品商标“川竹清”,开始生产和销售竹筒、竹杯等竹工艺品。

“以前我在重庆做 站运营,有一天,我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我们宜宾竹产业现状和安吉的对比。安吉那边竹林覆盖面积比宜宾少,但产值比我们宜宾高了近两倍。看了新闻以后,我就想,我可不可以回来把我们当地的竹产业发展一下?”宜宾宜之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诚说。订购机具、选择厂址,王诚说干就干,利用自家楼下的小房间试着开始生产加工。

几个月下来,订单的不断增加,楼下的小厂场地不够生产。好在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他找到了现在的厂房位置并把厂建起来了。目前,通过电商渠道,他厂里的竹制品销往了全国各地。

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工厂建起了,用地、用电问题也困扰着王诚,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该镇抽调专门人员对口服务,协调解决有关事项,帮助公司走出困境。

创业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20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萎缩,王诚的竹工艺品销量一度只有个位数。但王诚并不气馁,他自学数控车床G代码、CAD等编程书籍和绘图软件,积极去宜宾市竹研究院学习技术,并经政府牵线,与宜宾竹研究院建立指导帮扶关系。2020年下半年,他引进了数控车床、激光雕刻机、数控精雕机、数控切割机等现代化生产设备,生产出了竹雕刻工艺品,迎合了市场需求,最终实现了产品销量的逆袭。

目前,王诚的竹加工厂占地2300平米,固定资产价值150余万元,拥有员工16名,年盈利可达60余万元。有朋友劝王诚搬去长宁发展,那边竹资源丰富,产业集群集中,成本更低。王诚回答道,厂肯定要建在复兴,为家乡做点事情是他的责任。他计划打造属于复兴的特殊竹品牌,让乡亲们在厂里上班就业,创收致富。

“我家就在附近,上班就二十多分钟,每月工资有三千多元,计划好好干,一起努力把公司做得更好。”该公司客服人员解贞燕说。

该公司工人单光荣说:“在家门口上班,比外出打工好一点。这里离家近,下午回去还可以照顾家里面。”

公司的竹产品,加工厂直接面向村民收购楠竹,没有中间环节,村民的卖竹收入自然也增加了。

“今年我砍了七吨多竹子,销售了三千二百元钱,种起竹子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还可以到厂头去干活,这收入又增加。”该村2组村民罗小琴说。

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加大对该公司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帮助其做大做强,同时带动村民发展竹产业,促进本土产业健康发展,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6月18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