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村里的“软件”发展起来——深圳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调查

帕乡核桃初加工车间的工作人员正在分拣处理核桃。 文阳洋摄

在深圳市对口支援下,新疆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近年来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已有资源;将生态旅游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开展技术培训、智慧输送;大力推进馕产业园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实现“村村有特色、村村有亮点”,各类业态蓬勃发展,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成为富民兴疆的一个缩影。

在新疆喀什市,有一个久负盛名的“红色稻乡”——帕哈太克里乡(以下简称“帕乡”)。近年来,在广东深圳市对口支援下,帕乡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各类业态蓬勃发展,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深圳援疆10年来,‘硬件’部分如基础设施,已陆续得到完善。现在的发展重心就是‘软件’部分,要在产业上下大功夫。帕乡可以说是富民兴疆的一个缩影,已经迈上了一条乡村振兴、百姓致富的新道路。”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杨春生说。

特色产品走出去

帕乡位于喀什市东北部,绿地覆盖率达90%,是喀什市生态功能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当地人的日常主食“馕”是新疆的一种烤制面饼,工艺独特、口味鲜明。

“这里的工人基本工资一年不低于2.5万元,还有绩效奖金。有的打馕师傅一个月能有四五千元收入。”吕元红说。

吕元红表示,将充分发挥喀什味道馕产业园示范带动作用,建立统一标准,构建市乡村三级生产体系,提升馕产品质量;未来还将投入6000万元建立专业化研发团队,创新制作工艺,根据市场需求研发不同口味的系列馕产品,推动馕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特色农业助增收

近年来,深圳在帕乡规划了万亩精品水稻生态园,着力打造“稻乡渔歌”生态项目。自2019年底项目启动以来,优果汇公司将稻田文化经济与企业精细化运营有机整合,已投入改造资金4000万元,在帕乡等7个乡镇建立稻米种植基地。未来,这里将打造成集观赏、考察、娱乐、餐饮、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

“我们还通过区域化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进一步提升土地收益,预计稻米产量可由农户自营的每亩350公斤提高至每亩500公斤。”雷涛说。

在“稻乡渔歌”不远处,帕乡3村乡村车间正在繁忙作业中。只见一名工人熟练地将核桃放入轧碎机,一手紧握操作杆,一个个核桃利索地裂了壳。分拣流水线上,工人们则小心翼翼地将核桃仁轻轻剥出……这里是由光华现代农业投资建设的核桃初加工车间,工人们在核桃生产线上有序忙碌着,破壳、拣仁、分装、称重,各尽其责。该车间自2018年3月建成以来,年产核桃达500吨,业务繁忙时,人员最多达106人。

“目前,我们已在喀什当地建设核桃初加工车间和深加工工厂各一座,可生产从核桃油、核桃粉到核桃休闲食品等全链条核桃产品,2020年的销售额达3000万元。”光华农业总经理李聪方说。

据悉,深圳近年来在帕乡安排项目资金4100万元协助引进深圳援疆企业,新疆优果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喀什光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代表。

生态旅游创品牌

“24根节气柱上的题字均由来自深圳、上海、广东、山东援疆省市的知名书法家免费题字,‘稻乡泉村’的打造得益于援疆省市倾情帮助。”王荣海表示,这24根柱子都是建设安居房时拆除危旧房回收的,立在景区既体现了破旧立新安居富民成果,又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

如今,6村“稻乡泉村”的品牌已逐步打响,区域吸引力日益增强。2020年“五一”期间,“稻乡泉村”共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营业额达23万余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月9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