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和湖北首次牵手!北大500全球校友聚汉,在鄂设立北大校友企业基金项目

每年两百湖北学生考入北大

湖北籍知名校友遍布各界

据北京大学湖北校友会会长刘萌介绍,北京大学全球校友有近35万人,其中登记在册的湖北校友有四千多人,数量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近年来,每年湖北向北京大学输送近200名新生(仅包括本科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从北大走出的湖北籍知名校友,他们中有政界精英,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他们中有科技巨擘,籍贯湖北黄冈的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霍裕平,出生武汉的中科院院士、遥感学家童庆禧;他们中有学界翘楚,原籍黄梅的当代哲学家汤一介,经济学家屠光绍;他们中有文化名人,中文系86级、文化学者余世存,方正璞华公司董事长管祥红……

胸怀未名海洋,俯瞰长江浩荡。当天,在首届北大全球校友论坛上,北大湖北校友会会长刘萌刘萌表示,“武汉已经进入校友经济升级版本,在湖北工作生活或者投资的,都是荆楚北大人。”他表示,这次北大全球校友大会首次在武汉举办,并举办了首届北大全球校友论坛,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也来到湖北参与座谈,“这几个第一,意味着北大和湖北的首次牵手。”据悉,北大校友会目前已经和22个省市自治区建立合作,和湖北的合作尚属首次。

在武汉创业最好的时候

10个合作项目落户光谷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北大校友选择来汉投资创业,不少校友感慨“现在是在武汉创业最好的时候”。

昨日签约现场,北大校友企业基金项目首次在鄂设立,十家北大校友企业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签订合作项目协议。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此次的北大校友企业基金的初始规模为18.98亿,和北大创办时间呼应。10个签约项目,则涵盖生物健康、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教育文旅等多产业。

其中,中亿燕园科技金融合作平台这一新项目经校友论坛牵线搭桥,旨在建立一个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孵化的平台,5年内计划完成一个亿投资。“项目落地武汉是天时地利人和。”该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14级校友冉庆军说,“武汉作为中国的核心腹地,在光电子、生物医疗有着很好的产业基础。”

湖北黄冈人、北京大学2016级校友徐长春带来了腾飞高科康复医学设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该项目聚焦康复医学领域,未来将聚焦医疗家用市场,打造可移动、便携式、智能化家用医疗器械。 “我们很多企业家是有湖北情怀的,回到家乡,既为湖北发展做贡献,也可以实现自我。”徐长春表示。目前徐长春的公司已经投资1.1个亿在武汉生物城生物医药园自建了研发、制造、办公一体化的大楼。

教育首富谈燕园求学

院士徐红星押对武汉

“我特别感谢北大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公职类考试培训机构中公教育CEO李永新日前跻身中国教育领域新首富,他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参加北大全球校友大会,“想表达对北大的特别感谢。”他说,在北大求学期间,自己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是生存问题,由于家庭贫困,每个月只有80块钱的生活费,每天两块六的伙食,但是他在北大生活的很好,“食堂免费提供粥和汤,最便宜的一道菜3毛钱。”他仍记得,大一的时候,班主任偷偷地把他叫过去,说“李永新我知道你家里很贫穷,所以我特别给你申请了800块钱的助学金。” “北大让我懂得人品才是最高的学历,懂得勤奋和努力才能成功最重要的基石”。

“这个宝我押对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徐红星笑着说,自己2012年来到武汉,从事等离激元光子学、分子光谱和纳米光学研究。回忆起当初的选择,徐红星笑道,“我想这个宝我真的押对了,各个方面都比较顺利,自己科研也取得了新进展。”2017年,徐红星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有北大精神的支撑,我们永远不老。”

校友们五湖四海欢聚一堂

编钟伴奏唱响荆楚北大情

肩负家国情怀,演绎知音情长。此次北大全球校友大会,在前日晚还举行了全球校友联谊会,湖北大鼓、黄梅戏等充满楚风韵味的文艺节目,让四海宾朋如痴如醉。北大湖北校友会合唱的《荆楚北大情》在编钟的伴奏下,余音袅袅,楚楚动人。据北大湖北校友会会长刘萌介绍,这首歌由北大湖北校友集体创作,历经多次修改。 “为了能参加这次校友会,我们连上了十多天班,就为了挪出三天休。”1984级医学部校友、北京人民医院主任医生彭莉在联谊会上表示。和她一起来的,还有从新疆、汕头赶来的当年一个寝室的同学。“我们四个从北大毕业三十年后,就相约每年要见一次面。”留在武汉,从事平安好医健康检测工作的许红俊表示。

1953级哲学系校友、武汉大学教授朱传棨,今年91岁了,是此次来的年龄最大的校友。“自己年纪大了,这次能在家门口参会,十分开心。”他还和北大不同年龄段的校友们参与了诗歌朗诵的节目。

“很多人问我没去过江南,为何写出梦里水乡,我说未名湖就是我的梦里水乡……”代表作《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的词曲作家洛兵、北大草坪音乐节发起人巴特尔等一批北大人用歌声诉说属于北大的自由与浪漫,理想与坚持。

越来越多北大人扎根荆楚大地

北大硕士张红兵

两年见证分公司由3人变120人

“我是湖北黄石人,所以我回来了,并且试验成功了。”2017年底,今年35岁的北大硕士张红兵回到武汉,作为北京北大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的首批三名员工,他亲眼见证了公司两年来在武汉的迅速扩张与发展。员工由3人发展到120人,营业额达到三千两百万元,他也由一名技术人员成长为武汉分公司总经理。

“这依赖北大的品牌价值、核心技术的自主产权及武汉的广阔市场。”张红兵说,此次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签约了武汉研发中心,将作为第二研发总部进行建设,未来五年将投入三亿元服务于国家信息安全、信息化治理、军工研究所等领域软件开发,将提供一千多个优秀技术人才岗位,“相信今后有越来越多的人才会涌入武汉。”

大山走出去的北大博士

回到大山扎根一线

2018年6月,汪漭从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面对众多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回到湖北,扎根一线,目前任职于湖北省红安县人民政法副县长,主要从事乡村振兴相关工作。

汪漭是土生土长的湖北人,老家是湖北省竹山县。大山走出来的博士回到大山,想干点实事。求学路上,高中时学校提供了助学金、生活补贴,邻家老人将自己家中的20多个鸡蛋送给他。大学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研究生期间国家奖学金、国家生活补贴等,帮助他顺利完成了学业。“国家 会为我们这一代人做了太多太多,我就想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做点什么。”汪漭说。

汪漭目前主要负责红安县科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相关工作,他说,乡村振兴工作目前最缺的是人才,他期望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到基层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1月1日
下一篇 2019年11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