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世界第三极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2017年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因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可可西里被称为世界第三极。通常我们叫做无人区。 ——题记
喜欢生态摄影多年,
一直对可可西里野生动物拍摄心存向往。
看到顾莹女士藏羚羊的帖子,
更加激发了跃跃欲试的欲望。
但是,
考虑到自己已经不年轻了,
能否经得住极限环境的考验,
有没有合适的圈中人同行,
几经沸腾的血液也就渐渐冷却下来。
虽然没有机会,
但是心却常系牵挂。
机会终于来了,
有志愿者相约同行拍摄,
2018年的12月13日,
我和永红等一行4人,
启程了!
出发前的准备
可可西里让人充满了敬畏之心。为了抵御传说中的极寒天气,出发前,我购买了波司登羽绒衣、裤,带护脸的绒帽,两双厚袜子,摄影手套和防寒手套,还特意从箱底翻出了20多年前买的羽绒大衣,又买了整整一箱的暖宝宝。另有水果、食品、药品等一应俱全。
在恶劣的环境中历经14天
13日到26日,14天的时间,从西安出发到青海省的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都兰县、可可西里、玉树藏族自治州曲玛莱县、海东州堪达佛学院,再回西安,全长5647公里。 整个行程80%的时间,是在海拔4000+的高寒、缺氧、风沙环境中活动。经常是开车数百公里不见人烟。在冻结的冰河上和戈壁雪原上,跟着感觉踟蹰而行。
我们分别在海拔4300——4700米的都兰县沟里保护站、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五道梁保护站、和五道梁镇成都宾馆、以及曲麻河乡措池村住宿数晚。虽然身体多有不适,但我经受住了了高反、严寒、积雪、大风的考验。
收获颇丰 不虚此行
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我携带着沉重的摄影器材,拍到了马鹿、盘羊、岩羊、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白唇鹿、藏狐、赤狐、草原狼、兔猻、高山兀鹫、胡兀鹫、大鵟、金雕、猎隼、白翅山鹑、高原山鹑、花彩雀莺、蓝马鸡等二十多种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感到不虚此行。
此行最大的收获,我认为并不是拍到了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而是进一步检验了自己的身体。我已经64岁了,冬季去这样的地方是有很大风险的,就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也是严酷的考验。没有成为队友的累赘,而且完成了拍摄计划。堪称此行圆满。
千里驰行奔高原,
洪荒蛮地望无边。
疾风吹得雪满面,
氧气奇缺不舒坦。
坐骑几经遭风险,
沟深山高路遥远。
喜得珍兽处处见,
安全归来苦变甜。
海拔4700+迎风拍摄
第一日(2018年12月14日)
12月13日下午5点,我和永红先行。从西安出发,行程329公里,晚10点住甘肃省平凉市宏达国盛酒店(每晚168元,条件还好)。14日早上,去平凉有名的胜利桥祥盛泡馍馆吃了泡馍(平凉有名的泡馍馆有几个,祥盛馆最富盛名)。而后,从平凉西上高速。
W教授和夫人是14日早上5点从西安出发,在宁夏的泾源加油站和我们汇合的。
此行第一站是青海省都兰县的沟里乡野生动物保护站,海拔约4300米。从西安出发经G70福银高速、G22青兰高速、G6京藏高速G109,历时16个半小时,行程1300多公里。为了逐步适应高原缺氧,晚11点到达都兰县香日德镇,我们住在距离保护站50公里的香日德镇金鑫酒店(海拔2800米,138元/天,条件还好,带早餐)。
第二日(12月15日)
晚上睡得不好,早上起来口干舌燥。在酒店匆匆吃过早餐,驱车保护站。8点到达通往保护站路口的时候,我们见到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肉保和龙老师。稍做寒暄,便直奔目标。在德隆沟崎岖的山路上前行,寻找仰慕已久的兔猻、胡兀鹫和金雕的踪迹。
三、四十公里之后,已是海拔4700+的高度了。一尺多厚的积雪,随着山峦、沟壑、河流、岩石的形状,装扮出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山,在这里,仿佛抬腿便能登顶。地上没有车辙印记,随处可见轻轻浅浅、蜿蜿蜒蜒的动物足迹伸向远方。金雕、胡兀鹫不时在高空盘旋,几十只岩羊在山崖上走来串去,成群的大石鸡埋头拨拉着地面,左、右手方向各有一只赤狐跑跑停停,偶尔向我们张望。他们所做的全部努力,就是寻找果腹的食物。然而,”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我虽然完美的拍到了他们,却为他们的饥饿担起忧来。
下午3点多,回沟里野生动物保护站拍马鹿。
保护站位于海拔4300米的山坳里。距保护站100多米,有一段斜凹路面,厚厚的积雪铺上,雪冻成冰。车辆行走上面,就像初学溜冰的小朋友,把控不了方向。W教授的猛禽150勉强通过,永红的霸道普罗拉2700却侧滑到了坡下(与先一天龙老师的三菱同样遭遇)。动用雪铲,工作了两个多小时后,用肉保的皮卡车才把车子拖上路。
这时,再拍马鹿,光线已经不行了。
当晚就住在保护站。肉保用奶茶,牦牛肉招待我们。善解人意的肉保,已经把肉在高压锅里多煮了一个多小时,但是嚼起来依然费力。担心高原反应,连带出其它问题,我吃的谨慎,只用刀子割下一小块,就着饼子吃,又喝下了一杯奶茶。
保护站内悬挂了许多野生动物的精美照片,让人羡慕不已。特别是那幅雪豹照:雪豹站在一块大石上,石头坐落在一片紫色的花丛中,就像是台上帅气的男明星,被台下热情的美女粉丝簇拥着、欢呼着。据说这就是在保护站附近用70-200拍的,可见拍摄距离非常之近。还有雪原上奔跑的一群马鹿,雪厚的几乎掩埋住鹿腿,鹿也几乎是挣扎的跑,很有力度。二十几幅作品张张精品,基本都是青海摄影师的作品。近水楼台,机缘自然要大的多了。
在站内喝着奶茶,观看了龙老师保护协会拍的都兰野生动物及风光宣传片,感动于他们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付出,大家在一起交流了很久。
高原的星空非常漂亮,几个人在一起听龙老师(龙尼智)讲星轨和星空的拍摄技法。我做了详细的记录。
星轨的拍摄技法:
1、 镜头设置:人工对焦,焦段无限远。
2、相机设置:单次拍摄、评价测光、B门慢拍、光圈最大、减曝光补偿1-2档,曝光时长25—40分钟。拍后可根据需求调整曝光时间。
3、使用遥控器快门,
4、拍摄:支好脚架固定好相机,对准北斗星,对焦清晰后按下快门并固定。
5、拍摄时间的选择:最好是每月的农历二十八到次月的初八期间的后半夜,远离干扰光源。
6、找个合适的物体作为前景。
动态星空的拍摄要有定时遥控器,间隔30秒一张,要拍300张左右,然后在软件中做成视频播放。
高原的夜晚,天空中没有一丝纤尘,没有一缕人为的光亮,星星近的好像伸手可摘。这样难得的自然条件,有龙老师的指导,怎能辜负?果断决定实习一下星轨的拍摄。忍着气短胸闷,凌晨4点起床,和永红、张老师摸索到房后的雪坡下,找好前景支起相机,对着北斗星调好焦点,手忙脚乱按下快门,就赶紧跑回房内。户外只几分钟的功夫,手脚就已冻得发疼。看看温度,零下30多度,风还呼呼吹着,难怪。25分后再去取回相机,相机受热后,镜头上结了一层霜,待霜雾散尽,再跑出去练习。
沟里之夜是我60多年经历过最寒冷的夜晚。
第三日(12月16日)
上午,去卡可特沟拍盘羊,路上拍到了金雕,赤狐,藏狐。未见盘羊,不甘心,我们又跑到另外一条沟中,在对面的山上发现了盘羊。由于中午光线太强,便在肉保的一个亲戚家休息。主人是一位热心的藏族妇女,我们坐在牛粪正旺的铁炉旁烤火,享用着主人提供的奶茶和炸果子,欣赏着屋外凌冽的寒风刮起的积雪在空中飘扬,心中很是惬意。
下午3点左右,我们带着相机,坐上肉保的皮卡,驶向对面的山。山路崎岖婉转,积雪一尺有余,三颠六倒之后到了山脚下。能否征服眼前这座高山,决定着我们的拍摄效果。一行三人各自扛着相机脚架,一步一大喘,五步一停歇,向上攀登了近百米,到达一个山脊。像是要奖励我们的付出,还没有架好相机,忽然就从我们刚走过的雪原上,跑来一对盘羊,而且一直朝着我们的方向跑。四面环山,茫茫白雪覆盖,中间诺大的一片开阔地上,两只盘羊在撒腿奔跑。一会儿直线、一会儿划弧,一会儿并行、一会儿追逐,那矫健的步态、光润的皮毛,四蹄扬起的雪花、口鼻呼出的气流,在斜阳的照射下闪着熠熠的光,那场景简直漂亮极了,以至于等我反应过来,已经错失了最佳拍摄时机。然而这种通过直接观察享受到的美感,在镜头里是会大打折扣的。我一下子理解了为什么会有“观鸟人”群体了。
转过身,一群盘羊出现在对面半山上,一个字:赶紧拍。
回来的路上,与一群白翅山鹑不期而遇。匆忙中虽然拍的不很理想,但带给我们的又一次兴奋却持续了很久。当晚回到香日德金鑫酒店休息。
第四日(12月17日)
今天因为遇见了北京同行老王,所以发生了一个故事,必须讲述一下。为了讲的像个故事,就给故事起个名字,叫“勇老王雪山陷车四千七,义教授猛禽施救开新径”。
按照向导的经验,德隆沟是兔猻出没频繁的区域之一,所以今天再次造访。在几十公里的沟内来回走了两趟,还是不见真佛,但见到了雪豹、兔狲留在雪地上的清晰脚印。
兴冲冲而来,岂能败兴而归。肉保说,前面那个山上一定有,只是山有点高、坡有点陡、路有点滑。北京老王一副职业探险家的气质,率先驾车冲上第一个山梁。见此情景,W教授、永红岂肯示弱,各自发动坐骑,紧随其后。就在后面两辆车刚刚冲过第一关口的时候,北京老王的霸道不霸道了。被冰雪埋掩了三分之二的车轮,只能原地打转,不能前进半寸。左边是向上的斜坡,右边是向下的斜坡,坡面是踩下去就看不见小腿肚子的积雪,积雪下面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在这样的山梁上,稍有不慎,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北京老王以他啥事都经过的淡定,默不作声的拿出铁锹挖雪。这时,陕西人不考虑后果的仗义就开始爆棚。先是拿出自己的铁锹帮着挖。无奈4700+的海拔,使不出多少力气。接着,鼓动永红翻出了车上的钢丝绳,准备用猛禽去拉霸道。为了保证拉出霸道,猛禽需要找一个优势的位置。不等肉保探路回来,猛禽喝了大口油后,冲出几十米,便成功的把自己深深的陷入了冰雪中。右后侧的轮子几乎看不到了,而且就着斜坡,车身与水平面呈45度角。
一时间,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挖,挖不出来!
垫,垫不起来!
顶,顶不上来!
猛禽也不猛了。关键时候,还是肉保。肉保几乎把右侧一块比较开阔的斜坡地,用脚丈量了一遍,探出了一条可能行走的蛇形盘旋线。在大家齐心协力挖的差不多的时候,指挥猛禽向坡下开,饶过大石,绕过深坑,披雪斩冰,冲出陷阱,跃上山梁。霸道也沿着猛禽开辟的道路,得以自救。
大家在零下20多度的寒风中,擦了很长时间的冷汗!
寻到一个背风处,在4600米的高处,开火造饭,吃了第一顿野餐。
经历了风雨,方见得彩虹,虽然彩虹不一定出现在风雨最狂处,但是它的灿烂是一样。下午3点多,我们在肉保保护站附近的雪山上,拍到了马鹿。无论光线、位置、背景、姿态,它满足了我对一张好片子的所有设想。艰苦啊,我是扛着近20公斤重的设备、踩着40多公分厚的积雪,攀爬了100多米的陡坡,在光线即将逝去的那一刻,才拍到的。
晚上回到香日德镇金鑫酒店休息。香日德,这个名字真好。晚上睡得香,源于白日有得。
第五日(12月18日)
今天的目标是去五龙沟拍白唇鹿。起个大早,天蒙蒙亮时刚好到达。悄悄的接近,静静的架机子、寒风中瑟瑟的等候。待天放亮才看清楚,在100米开外的山边,约有30只白唇鹿在牧场的围 里来回挪动。再仔细看,全是雌鹿。 因为没有漂亮的鹿角,兴致顿时褪去一半。加上背景不是很好,长草遮挡,因此没有拍好。上午10点,我们结束了都兰的拍摄,启程前往可可西里。当晚到达格尔木市,入住水电宾馆(每晚267元,带早餐)。
第六日(12月19日)
沿着109国道向前,一路是空旷的山野,绵延的雪山。走了250多公里,到达索南达杰保护站。休息,午餐。下午2点半,前往五道梁拍摄。
索站离五道梁保护站约50公里,路面属于冻土层,在温度的变化中变得凹凸不平。行进中,路两旁常见到藏羚羊和野牦牛。在下车拍摄时要格外的小心,路面不宽,道路不平,如果有雪就更加危险,停车一定要尽可能靠边。拍摄时也要关注往来的车辆。
可可西里冬季最震慑人的,不是它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而是刀子一样的风。我们大部分时候都是车拍,偶尔为了拍摄角度,下车也坚持不了多久。即使带着摄影手套,手也很快会被冻僵。带着护脸帽子,风也会照样吹的人喘不过气。
太阳落山后,我们又回到了索站。索站的用水相当不易,要到几十公里远的不冻泉去拉,储存在一个很大的塑料罐中。因此大家都特别注意节约用水。索站的海拔在4500米,晚上4个人自然都没有睡好。一般藏民来客,都在藏式的木质沙发上休息。缺氧,加上炉子里烧着牛粪,我睡着老是感觉气短,心中不舒服,于是不停地起身,在房子外的廊道中走走。折腾到晚上3点以后,才睡了一会。
高原一般都是旱厕,与人住的地方会有一段距离,晚上起夜不太方便。还黢黑黢黑的,生怕遇到狼。
第七日(12月20 )
五道梁位于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和西部高山地区。这里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多变,土壤含汞量较高,植被较少,被认为是青藏线上最难的地段,最容易发生高原反应的地方。
今天在五道梁附近拍摄。藏羚羊此时正是发情期,毛色也是最好的时间。在保护站附近的丘陵地上,能轻易地看到雄性藏羚羊相互追逐、打斗的场面,或者一头雄性藏羚羊带着五、六只雌羊觅食的情景,偶尔也有野牦牛出现。
太阳出来之前,我们就掩藏好了自己,想要拍到有朝阳背景的藏羚羊。由于云层较厚,没能如愿。但是,藏羚羊在梁上时,背景有青山与白雪混搭的远山,这样的照片也非常地野性和唯美。
夕阳落山时,我们在一个山梁下等候,希望能拍到橙红色背景的藏羚羊剪影,那也是非常有意境的片子。
相比藏羚羊,野牦牛更为罕见。据说它发怒的瞬间,低头翘尾,甚是威风。它的攻击性相当强,能轻易地将一辆几吨重的车辆挑翻,奔跑能力也不容小觑,因此要绝对的小心。我们还看到了一只猞猁,倏忽之间,便不见了踪影。
晚上住在五道梁镇的成都宾馆,每晚150元。条件虽不太好,但在海拔4800的地方 能有一个暖和的住处,也就心满意足了。永红受不了缺氧的煎熬,100元买了2个氧气袋,度过了一晚。
第八日(12月21 )
到沟里乡以后,一直是龙老师陪同,今天我们要去曲玛莱县,早餐后,便与龙老师在此道别,去往必经之地——措池村然仓寺。
通往然仓寺100多公里的路是名副其实的无人区。宁静而蜿蜒的道路看不到边际。路两旁的野生动物很多,藏原羚、藏野驴、草原狼、赤狐、藏狐、大鵟等,或成群结队,或你方唱罢我登场。
特别是藏野驴,会摆出各种队形、各种造型,让你拍个够。
一只藏狐,一直在路旁的草丛中,好奇的跟着我们的车跑。在这个地方,人类才是稀有动物呢。
到了然仓寺,尕玛周扎活佛热情接待了我们。招呼吃了午饭,还参观了寺院。下午3点多,措池村的土村村长,带着我们去了附近的长江第一湾寻找雪豹(土村曾在此拍到雪豹的视频)。汽车在结冰的河面上,一直开到长江第一湾的地方。仔细观察,从山势山貌感觉,是雪豹出没的地方,却一直到天快黑,也未见雪豹的影子。但是面前的山上有许多的岩羊,让我们拍了个尽兴。
晚上住土村家。高原虽然冷,但土村家的铁皮炉子,足有两米长,安放在屋子正中,牛粪填的满满的,炉火烧的旺旺的,房间被烘得暖暖的。
第九日(12月22 )
从土村家前往曲玛莱县城,大约200多公里。一路野拍,见到狼、大鵟、高山物鹫、胡兀鹫、藏狐、藏原羚等等。晚上在母亲河大酒店住宿(每晚268元,房子不大,条件一般)。这里海拔4175米。
第十日(12月23 )
一大早赶到离县城70公里处的一条沟中,找寻白唇鹿,雄的!一进沟,就见到许多高原山鹑满地跑,但是由于草比较高,没能拍好。继续前行约3公里,刚过一处藏寨,就见路边山腰的岩石上,站着两只胡兀鹫。下车,支好相机,正在寻找角度,只见3辆车直奔我们,呼啦啦下来了十几个藏民,有的拿手机对着我们拍照,有的围上来询问我们是干什么的。解释过后,仍然不同意我们在此逗留(后来知道,当天此地有一个重要会议)。于是,便转道另一条沟。
巡视沟里30多公里,没有新的发现。时间已过正午,懒洋洋的太阳光透过大片的云层,似有似无的照着我们。虽然直到现在还一无所获,但肠胃一直在勤奋工作。在转弯处的一条小河边,海拔4300米的地方,我们开始了野炊。吃饱喝足,刚向沟外走了几公里,忽然发现左侧的半山上有一只兔猻,在凛冽的寒风中,静静守候在一个洞口旁。在德隆沟找了两天都未见到的兔猻,就这样不期而遇,真是老天不负有心人。立刻架设机器,等他有所动作!猎物、猎者、摄者都在等,似乎在比耐心。洞里的老鼠在等待徒孙走了以后,好出来在自己的地盘上自在玩耍;兔狲在等待老鼠出洞,好捕捉一顿美餐;影人在等兔狲捉鼠的一刻,好得到一个大片。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无任何动静。这是耐心的比拼,也是智慧的较量。就在我们怀疑兔狲是不是睡着了的时候,不知怎样一个神一样的动作,我没看见,我们都没看见,然而,兔狲已经硕鼠在口了!
他仰起头,噙着几乎跟他头一样大的老鼠,威风凛凛的左看、右看,似乎在宣示着自己的最后胜利!然后,不紧不慢的走到一个土坎下,尽情享用。
尽管今天拍到了梦寐以求的兔狲,而且是迄今为止尚未看到的噙着老鼠的镜头。但想到在这场比拼中,最后的胜利者是兔狲,还有些惭愧呢。
晚,住曲玛莱县母亲河大酒店。
第十一日(12月24 )
今天踏上返程路,依然边走边野拍。
从县城出发,沿308S道到巴干乡80多公里,来到传说中野生动物集中觅食的一个垃圾场,未见任何可拍目标。看到那是一番乱象,便没有了守候的心情。
耿耿于怀于昨天看到的两只胡兀鹫,就又进到了那条沟里。又是3公里,左手半山的崖壁上,就发现了3只胡兀鹫。这是三只老年的胡兀鹫,毛色已经橘红。他们站的位置、离我们的距离,都恰到好处。拍!拍!拍!爽极了!
结束了曲玛莱的拍摄,便赶往海东市化龙回族自治县雄先乡,那里的夏琼寺有蓝马鸡。曲玛莱县巴干乡到海东市800公里,行驶大约12个小时,晚上12点多抵达,匆忙找个酒店住下。
第十二日(12月25 )
五点起床,五点半出发,不到八点,就已经在夏琼寺的门前了。是的,70多公里的路,我们走了两个半小时。从雄先乡口出高速,就进山了。山路狭窄,弯急坡陡,加上厚厚的冰雪覆盖,煞是艰难。然而有前几天的经历垫底,也就轻松应对了。夏琼寺在堪达佛学院后面的山上。顺着佛学院的围墙,走过拐角,进入夏琼寺的台阶,霍然站着几只蓝马鸡。
寺里的喇嘛很友好,一个喇嘛还走到树干前,拿了食物喂鸟,一个大躁鹛在喇嘛的手中取食。人鸟和谐的场面非常美妙。
至此,本次行程的拍摄计划全部完成。当晚住在会宁的国际大酒店,品尝著名的黑毛驴火锅,庆贺我们的胜利战果。
这时,我这才稍稍掉了一下链子:回到酒店上吐下泻。
第十三日(12月26 )
早上从会宁出发,行驶500多公里安全返回西安。
此行感触颇多,不由得想起著名探险家约翰.鲍卢森的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世界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还想起著名诗人汪国真《山高路远》中的诗句,“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唤我,我会走向远方。如果远山呼唤我,我会走向远山。”
我将在有生之年,不断地挑战自己。积累人生的不平凡。
人归来,意未尽,期待着下一个呼唤。
来自|鸟 论坛
图文|点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