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米级翼展太阳能无人机呼之欲出?
那么国产太阳能无人机矩阵中,还有翼展更大的机型吗?
大翼展——太阳能无人机的关键
国际上太阳能无人机发展也经历了翼展尺寸逐渐增大的过程。自1974年Sunrise-Ⅰ太阳能无人机问世以来,各国在太阳能无人机领域取得多项突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致力于飞翼太阳能无人机研制,经历了Pathfinder、Centurion、Helios等多个型 ,翼展从Pathfinder的30米量级增大到Helios的75.3米。Helios在2003年试飞中达到了2.95万米的最大飞行高度,不过当时受限于电池性能,只飞行了不到一天时间。波音子公司的“奥德修斯”(Odysseus)平流层太阳能无人机项目的翼展达到243英尺(74米)。
傅前哨表示,太阳能无人机不断发展,翼展越做越大,目的是使其可以在长达一个月甚至数个月的长航时任务中,携带并使用重量更大、耗电量更大的载荷。太阳能无人机想具备长航时,尤其是不间断跨昼夜飞行能力,就需要把太阳能无人机的翼面做大,安装更多的光伏电池,携带多个电机,让无人机有足够的功率在高空进行巡航。如果昼间储存的电量不能满足越夜使用,那么无人机的留空时间就非常受限。
傅前哨解释说,如果无人机携带的载荷小,可能难以执行相关任务,所以这也要求太阳能无人机通过增大翼展尽量增大发电能力。另外,大展弦比机翼飞机的升阻比一般比较高,升阻比高的飞机通常留空时间也会比较长、巡航距离也就比较远。综合这几个角度考虑,太阳能无人机的翼展会做得越来越大。不过,在无人机放飞以及爬升时,越细长的机翼受外界气流干扰的影响就越大,如果结构强度问题没有解决,无人机可能还没有达到任务高度,机翼就折断了。所以想要增加翼展,还需要解决结构强度问题。
傅前哨认为,除去翼展的增加,新款太阳能无人机使用的光伏电池的性能也会有显著提升,这也将提升无人机的发电能力。在太阳能光伏发电这个技术领域,我国不但是全球第一,而且技术进步比较快。整体而言,我国大型太阳能无人机的技术发展水平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
无人机研究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黄大庆教授表示,我国在太阳能无人机领域,无论大型、小型,技术水平都处在国际领先的第一梯队,“接下来要看谁的产业化做得更好,谁先投入商业应用”。
有国内太阳能无人机项目的负责人认为,中国的太阳能飞机硬件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气象保障、航路计划等“软件”尚显不足。
“伪卫星”前景值得期待
上述专家表示,如果一架太阳能无人机可以连续飞行100天,每天飞行3000公里,就可以飞行30万公里。当然受限于发电效率,太阳能无人机目前还无法在全球使用,它们通常只在南北纬度45度之间使用。要想研制出一架可以实现越夜飞行,特别是拥有在1.7万-2.7万米的大风层以上越夜能力的无人机,要求非常高。因为只有长时间保持在大风层之上才能保证完成任务的能力,否则遇到雨雪、大风等天气,无人机没法执行任务,可用性将大大受限。而要实现在这样的高度长时间巡航则要解决总体、气动、结构、动力能源等技术难题。
将来这些问题全部解决之后,是否就可以实现“伪卫星”的定位呢?上述专家认为,这种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未来长航时大型太阳能无人机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一种模式是定点小半径盘旋,“挂”在天上盯着某个地区;另一种模式是一天跑两三千公里,进行巡逻,并在巡逻过程中根据需要再次进行定点观测。如果多架太阳能无人机组合,就可以形成一个非常有效的信息获取系统。而且太阳能无人机站得高看得远,如果在2万米的高空巡航,视距就可以达到500公里,相当于可以覆盖几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多机组合可以携带不同的载荷,包括无线电信 、光学信 、多光谱传感器等,以应付不同的环境与气候条件、满足不同任务需求。这样的综合费效比就会很高。
如果太阳能无人机与卫星组合使用的效果会更好,卫星可以实现多颗、广域、大视野,太阳能无人机则可以实现详查,长时间盯着一个区域。在民用领域可以进行通信,以较好的费效比满足通信覆盖困难的高山地区、特殊地区的通信需求。比如,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如果要布设基站费效比很差,可以在当地高空“挂”一架太阳能无人机,并动态分配传输速率。
该专家认为,在区域范围内进行通信保障等任务时,高空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可能在性能、费效比方面都要优于美国的“星链”卫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