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研的同学担心公共课过不了线,于是一心攻公共课,忽视了专业课复习。
但这些年考研录取的重心已经逐渐从初试变成了复试,听到了太多初试高分在复试却被刷的消息,由此可见专业课真的太重要了好吧。
即使你不是跨专业考研,你的本科积累未必也能很好的对付考试。
想要成为考研大军中的胜利者,必须搞好专业课!!
专业课如何开展复习? 各个阶段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呢?
下面咱们就来唠唠。
这个时候我也就不具体划分时间节点了,因为有的同学是考一门专业课,有的是两门,占比不一样,复习进度也各不相同。
大家自行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来,但不管怎样,都逃不开下面这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要做的是,把目标院校官 上要求的参考书目进行“地毯式”的学习。
要做到对每一个知识点都理解,重在理解,不需强制记忆。
目的是对课本建立一个宏观的知识逻辑框架,对每一个知识点做到认识、理解即可。
这一阶段要保持踏实认真的态度,静下心来,全面复习,可以注重多方面、广泛的复习,这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来说还蛮重要的。
看书时一定要踏实、透彻,注意细节,不要局限在大纲。
另外,建议复习专业课的时间可以交叉进行,一天可以看两门专业课或更多。理论部分与研究方法部分可交替进行,减少疲劳,提高效率。
这里我强烈推荐画思维导图 (知识框架逻辑图)的方法,可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印象,同时建立起初步的知识体系。
画知识框架图的三大原则是:逻辑清晰,知识点全,点到为止。
每章看完教材之后,可以用半小时~1小时左右的时间,画出知识框架图,用最少的字总结出最为完整的知识点,细分知识点用一个词概括即可,甚至只标出1、2、3、4的标题也可。
手机上列框架图用这两个软件都挺好的,看自己喜好选一个就好。
(我站幕布哈哈哈哈)
知识框架图完成之后,可以看着框架图回忆教材中讲到的内容。
如果能够回忆出来,说明本部分知识基本掌握,如果回忆不出来,再回到教材进行巩固强化。这是第一轮复习时可以使用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不过,千万不要将知识框架图变成抄书!
框架图的篇幅不超过一页A4纸,时间不超过1小时。此外,如果 了相应的辅导班,该阶段要认真听听辅导班的课,做好笔记,增进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
第二阶段:强化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要根据近五年的专业课真题,由真题上的题目来推出书本重点。
可以在书上把曾考到的知识点重点勾勒出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很多学校都特别喜欢把一个知识点翻来覆去的考。
如果没有被考到的章节,那就是非重点,不需要再在上面花费过多的时间。
这样的话,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一份专属于你自己的复习笔记就出来了。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强化复习。保证自己能够理解、记忆、掌握、应用这些知识点。
这一阶段的学习最好11月30日之前完成。
通过强化阶段的学习,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就是完全掌握了各个知识点,能熟练应用这些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阶段:冲刺阶段
这是在考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主要是去培养考点意识。
学会用标准的答题方法解答相关问题,多做模拟试卷,进一步归类整理总结。
有时间的话,应当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兼顾零散知识点。
不断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最好能按照难度和每部分所占的分值来合理分布政治、英语等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学习时间,不要顾此失彼了。
还有,一定不要抱侥幸的心理去猜老师出题的重点,因为在某些看上去阐述的文字并不是太多的地方,也可能出大题的!!(咆哮出声)
复习方法
复习方法其实刚刚就已经有说到了,这里再简单汇总一下吧,你们看得更直观一些。
一、笔记整理法
看完书本把框架整理出来后,仔细看书的同时就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后期完全可以抛弃课本,直接看笔记就好。
做笔记的方法不是要你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
很多同学都会容易陷入这个误区,光输入,不懂得输出。
二、真题使用法
认真分析历年真题,做好总结,这可以帮助你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
分析真题时主要应该注重这几个方面:
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
我又可以了,上手真题~ 500+院校的专业课真题
免费分享了!!!(敲锣打鼓吆喝)
三、参考书阅读法
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体系法:画思维导图,把框架建立起来,否则知识内容繁杂容易抓不住重点,最好做到闭上眼睛时,脑海里能浮现出完整的知识体系。
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获取更多考研干货咨询 可搜索关注微信公粽 【雷哥考研】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