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食住行到“大国重工”,第八届上交会“满满科技感”

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下称“上交会”)于4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本届上交会参展企业超过1000家,创历年新高。

本届上交会由科技创新、城市更新、专业技术、创新生态以及交易服务五个展区组成。

“衣食住行”皆可数字化

“数字”,是本届上交会上最醒目的关键词之一。

本届上交会展示了一系列引领性数字技术,呈现数字抗疫、数字适老、数字 区和数字商业等应用场景,探讨城市数字化转型路径,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

“民以食为天”,人气最高的展位均与“吃”有关。

上海爱餐集团展示了一批“机器人厨师”,体积和冰箱相仿,使用方法与洗衣机一样简单,先将各类调料加入机器的调料盒,再把食材放入机器,设置烹饪方式,几分钟后就可以得到一盘出自机器人之手的菜肴。

这款做菜机器人名为“味霸”,是基于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上的数字化厨电设备,在13年前就开始研发,到2018年,第一款“味霸”成型,首次在深圳高交会上亮相。烹饪工艺数码化、菜谱指令可编程技术、无油烟处理技术是“味霸”研发团队的首创,此外,与传统标准化的烹饪机器相比,“味霸”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使用者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操作,来选择自己喜好的口味。

据了解,目前研发出来的炒菜机有大也有小,适用于大家庭,也适用于城市独居者。炒菜机还可以实现全自动洗锅,整个过程没有油烟,没有明火,不需要人力操作。目前国内外的专利申请已经达到了436项。

这款机器尤其受到中老年人的关注,很多观众在试吃区品尝机器人的手艺,尽管口味和人类大厨还有差距,但机器人确实可以将简单的家常菜做好。

大受欢迎的“机器人厨师”

一座机器人咖啡亭坐落街角,占地仅两平米,无需咖啡师和服务员,不到1分钟,花10元至15元,快节奏的都市人就可以手握一杯现做的咖啡。

据悉,这款机器人咖啡亭在上海街头已经投入使用。

机器人咖啡亭

投入一天的工作之前,便捷的早餐也是现代人的需求,逸刻早餐车为此推出了一项新服务,消费者只需提前使用APP下单,早餐就会被放在餐车尾部的盒子里,取餐只需要扫码,上班族不必再为买早餐排队。

逸刻早餐车

美容方面也有“黑科技”亮相,在本届上交会现场,两款智能美容机器吸引了众多观展人士参与体验——玛丽黛佳色彩定制口红机,以及羽西“知肤精灵”测试仪。

“研发时间为两年,可以提供100多种色 供使用者选择,一键启动后机械手臂就会现场制作口红。”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玛丽黛佳色彩定制口红机的首秀。

在现场,三台机器正在不断作业,它们的机身只有一台普通台式电脑机箱那么大,但功能与大型口红生产设备一致。

玛丽黛佳色彩定制口红机

离口红机不远处,是一台白色测试仪,就是羽西带来的“知肤精灵”。这台机器基于中国女性的皮肤检测数据建立了算法模型,采用日常光、紫外光、伍氏光、平行偏振光、交叉偏振光五种医疗级光源呈像,能够分析出毛孔、粉刺、皱纹、等多项皮肤问题。

现场,不时有观众亲身体验,体验者将头放进球形空心装置中,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完整的面部便在显示屏上成像,体验者可以任意查看五种不同的光源呈像,判断在不同的评判标准之下,肌肤呈现的问题,基于此,“知肤精灵”还可以为体验者打造一套个性化的护肤方案。

羽西“知肤精灵”测试仪

很多科幻影片里都出现过这样的场景:放着食品饮料的小桌子自动飞到手边,坐着不动就能吃吃喝喝。

工作人员介绍,“魔吧”其实是在车内两座中间的“轨道”上配备的可移动中央扶手箱,前方的储物格带有制冷及加热功能,后方的储物格则可放置茶具。它还具备智能交互的功能,

大型医疗设备总是会让人们产生畏惧心理,而搭载人工智能诊断软件的新款飞天Apsaras 128 CT,便是一款注重人性化的现代医疗设备。

除了人性化的设计之外,快速也是psaras 128CT的特点。得益于智能滑环技术,Apsaras 128CT可以缩短患者检查时间,实现0.35秒扫描,60张/秒重建图像的智能大范围扫描。

数字化养老方案

深蓝科技的城市清洁机器人

防疫科技各显神通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首次举办的上交会,各类防疫科技占据展区半边天。

新冠疫情初期,大量的病患给医院病房供给带来了超强压力,针对类似情况,充气膜结构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有望发挥作用。在数字抗疫展区,一个外形酷似蒙古包的充气帐篷十分“吸睛”,这种充气膜结构的负压隔离病房成本低、生产速度快、安装简便,几乎没有施工限制,不使用的时候做“放气”处理,节约空间。

新冠疫情初期,大量的病患给医院病房供给带来了超强压力,针对类似情况,充气膜结构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有望发挥作用。

在数字抗疫展区,一个外形酷似蒙古包的充气帐篷十分“吸睛”,这种充气膜结构的负压隔离病房成本低、生产速度快、安装简便,几乎没有施工限制,不使用的时候做“放气”处理,节约空间。

“200张床的规模可由30个工人在一周之内搭建起来,通过飞机运输在3天之内可以到达大部分国家,长期在室内放置可使用2年,打包回收后可重复利用20次。”工作人员说。

充气膜结构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

TIANGEN核酸提取及纯化设备

各类防护用品

中国首款“64通道全无线脑机接口芯片”

高校展位区此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硬科技”。

一直以来,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展道阻且长。而复旦大学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究院的芯片设计团队在全无线脑机接口芯片设计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在上交会上,该团队展出了“64通道全无线脑机接口芯片模组”。据悉,这是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研发的无线脑机接口芯片模组产品,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

“对比NEURALINK团队之前研发的1024通道无线脑机接口芯片模组,虽然在单芯片集成的通道数量上,我们的产品无法与其媲美,但是,NEURALINK团队研发的芯片使用标准的低速率(数据率为1Mbps)蓝牙收发模组来进行无线数据的传输,这就导致了他们无法使用无线的方法实时地传输从多个模拟通道(如64个通道)上采集下来的全频带高精度神经元信 数据。因此,他们的产品在需要长时间、大批量地采集神经元信 的脑科学活体实验中是不适用的。”叶大蔚说。

数字技术撬动大国重工

早在2015年,我国即提出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基于互联 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等。

如今,距“中国制造2025”规划已过去10年,在这1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在智能智造、数字化领域取得的成果在本届上交会纷纷呈现。同时,本届上交会将大国重工的数字化转型作为关注视角之一,共同见证新时代下,中国在基建、动力、制造、信息等领域的发展成果。

在基建领域,“盾构机”因其构筑隧道之“盾”而被认为是隧道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本届上交会现场,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展出智能盾构建造技术,这是国内首次应用盾构自主巡航定位技术。这项技术构建了完整的智能控制体系,实现了盾构机立体位姿的精准控制,有效降低了施工运维中突发小概率灾害事件的比率,目前已成功避免10起一级风险,63起二级风险的发生。

2021年“千兆光 ”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 告,标志着国家明确了未来新基建部署的重点方向——用光纤取代传统铜缆,进一步推进“光进铜退”。上海博达数据通信有限公司展出的BDCOM博达光通信POL采用点到多点的组 架构,具有简组 ,高带宽,低成本,易维护等特点,实现了千兆光 到桌面。

在芯片领域,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拥有先进芯片制造主流工艺技术的8+12寸芯片的制造企业。在上交会现场,上海华虹带来了以“中国智造”为主题的12英寸和8英寸集成电路晶圆的先进、特色工艺平台。

上海遨拓深水装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就将带来三款水下机器人,其中2000米液压水下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水下结构物的检测和维护、海底油气管线的检测和维护、海上油气田和海上风电场的安装检测和维护、海底观测 的安装及维护;1000米级电动水下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海底管线、电缆光缆检测及维修、水下结构物检测、水下打捞救援、水下无人侦查、反潜作战、军港工程水下维护等领域。

上海电气则带来了数字赋能、城市数字治理、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如“星云智汇”工业互联 平台、智慧电站数字孪生系统、搭载人工智能诊断软件的新款飞天Apsaras 128 CT和5G超声远程诊断系统等,开启了数字赋能的新时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3月13日
下一篇 2021年3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