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军校,这批新学员经历了啥?

初入军校,这批新学员经历了啥?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生长军官学员成长纪实

十二月的武汉,寒风凛冽,冬意浓郁。清晨,一阵急促的哨音划破校园的平静,震天响的口 此起彼伏。戎装笔挺,迎着朝阳,行进在强军路上的生长军官学员精神盎然,步履铿锵。四个月前,他们作为毕业国防生初入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参加岗前任职培训。来自不同大学,隶属不同军种,工作单位和工作性质不尽相同的他们相聚于此。思想认识不足、能力素质欠缺、体能水平低下、作风纪律松散……这些负面消极的标签牢牢贴在他们身上。从地方高校到部队院校,如何在短时间内撕掉旧标签,完成“菜鸟”逆袭?如何步步为营,脚踏实地,实现由国防生到学员兵,再到基层干部的身份认同和思想蜕变?

国防生到学员兵,“一次蜕变”问题繁多

“一周安排五次武装五公里训练,这样的强度太不合理,因此造成训练伤该怎么办?我之前从来没有这样练过,如果坚持不住我就选择打 告放弃。”细看了学员队的体能训练安排表后,还未适应军校生活的高松向室友抱怨道。

事实上,刚入学那段日子,整个学员队气氛古怪,“水土不服”现象极其严重。

女生班一共7个人,开学初,有擦脂抹粉的,有长发披肩的,也有挂珠戴链的。在一次全系组织的军容风纪突击检查上,7个人彻底露了底,出了丑,名字全部挂在了楼前的大黑板上。学员队队长及时约谈,下了死命令——严格按照条令条例上的要求进行整改,每人上交深刻检查,并利用晚点名时间在全队面前逐个作出自我批评。

这突如其来的“大礼”让她们顿时手足无措。情绪还未下喉,便上心头,从队长办公室出来,脸上挂满难以言喻的不情愿,个别女生眼中还噙着委屈的泪花。

“实在太不人性化了,妆不让化就算了,连头发也不给通融,我们可是女生,难道要个个变成‘假小子’吗?我为姐妹们感到不平!”女生班班长吴男言辞激愤道。

此外,出楼帽子不戴裤腿不扎、列队讲话意识极差、遇见领导不会敬礼等问题都被队长一针见血地指出。

“虽然你们是地方高校毕业的国防生,但现在也都是有工作岗位的干部了,别把在地方大学沾染的劣习带到军校,带到部队。要当好干部,先要当好兵,你们这种状态是来当兵的吗?”在一次军人大会上,队长毫不留情,抛出的尖锐问题让全体学员陷入沉默。

学员兵到基层干部,“二次蜕变”代价惨重

“这周的值班情况实在有些糟糕,不堪回首。”模拟一排排长康淙塬满脸无奈。

入学初,学员队承担了地方大学的军训任务。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军事素质和指挥能力,队组织所有学员上山开展为期一周的强化训练。集训结束的那天下午,值班员康淙塬“人性化”地询问大家关于着装的意见,最终确定为全套体能训练服。当队伍带到车前,所有人脸上都充盈着凯旋般的畅意,这时系领导走上前来,正颜厉色。

“谁同意你们这样做的?有这样穿体能登车的吗?说是高材生,做事却太欠考虑,不讲究工作方法,干部的意识亟待提高啊!”面对领导严肃的批评,一旁的康淙塬无地自容,真想挖个地洞钻进去。

随后学员们便乱成一团,在操场上就地换装,场面十分尴尬。最终的登车时间比原计划延误了半个小时。

康淙塬的经历并非个例。整个学员队60余名学员,被这般“实战考核”打个措手不及的不在少数。理论基础匮乏、专业技能欠缺、组织能力低下、军官意识淡薄……从学员兵到基层干部,这条路似乎走得也不顺畅。

“该想的问题不去想,该做的工作不去做,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什么都不会想,什么都不会做。这就是当学员舒服惯了,快忘了自己是一名基层指挥军官,是要去带兵的。”模拟连连长韩枢魁不由得感慨道。

蜕变不易,状况百出究竟为哪般

“有些问题只有被当面指出才会发觉,这不禁让人反省自查。”尖刀班班长符丹感触颇深。

他们都毕业于高等院校,自我感觉良好,而大学相对宽松的环境更是滋长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沾沾自喜”。理想丰满但现实骨感,在全新的环境和更大更全面的参考系面前,问题暴露得淋漓尽致。

指挥口令扭捏小气、集会拉歌害羞拘谨、训练组织毫无章法、工作安排凌乱芜杂、上级指示理解不清、请示汇 贻误拖沓……结果就是“说啥啥不对,干啥啥不行”。或徘徊,或迷茫,或苦恼,浓厚的“本领恐慌感”萦绕整个学员队。

“兵的意识淡薄,干部的觉悟不高,思想认识水平先天不足,军事素质、指挥能力摆不上台面,对自己未来任职定位模糊不清……从国防生到学员兵,从学员兵再到基层干部,如何引导他们走好走快这两条路,的确是道难题。唯有迈过这一道道沟坎,人们口中的‘天之骄子’才能克服‘水土不服’,早日成为军中英才,在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学员队政委语重心长地说。

多管齐下,助力走上成长“快车道”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事物并不是一开始就利剑佩妥的。我们这个群体太特殊,自身问题和环境问题错综复杂,得给我们时间去消化,去适应,最终走向成熟。”模拟连指导员李猛有感而发。

着眼现状,学员队多措并举,上下联动,为这批准军官特制了“营养套餐”,助力他们走上蜕变成长之路。

为夯实学员思想根基,强化学员理论素质,学员队切实落实每周一次小谈心,组织每周一轮小考核,要求每人一篇小影评,筹划每月一堂大授课“四个一”活动,用教育启发、考核评定、文化熏陶、理论讲解等方式,抓好抓实思想点滴培养,倒逼学员政治理论能力,帮助学员系好军旅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其次,以提高学员指挥管理能力为出发点,学员队实行月骨干轮换和日值班轮换制度,确保“人人当上指挥员,个个拥有官思维”。同时,通过成立军人委员会、团支部等重要组织,新闻宣传、黑板 等兴趣小组,严密有序地开展了技能授课教学、专题演讲、读书交流等活动,用多种方式为学员搭建平台,相互交流经验,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另一方面,针对学员长跑能力弱的问题,学员队科学调整训练计划,将体能强化周期由原来的一周延长至一个月。在区分梯度划分小组的基础上,利用专业手机软件成立“跑团”。要求学员将每次训练的成绩公开上传至软件后台,并安排骨干对成绩进行汇总分析,建立个人体能数据库,生成排名。通过横向纵向的双向对比,树立“优秀典型”和“进步典型”,以鼓励激发的方式极力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挖掘学员潜力。

作风纪律差又该怎么办?学员队自有妙招。从细节严起,从点滴抓起,学员队每周开展“学条令、懂条令、守条令”主题教育活动,在学员“吃透条令”的前提下,让每个人当上小教员,讲述自己对条令条例的体悟,最大程度发挥条令条例的基础性作用。每半月组织队列会操、每周评比内务卫生、每日检查军容风纪、每晚核实人员在位情况……学员队打出这样一套“组合拳”,在日常中拉紧学员作风纪律的弦。

“虽然都是地方高校毕业的国防生,但个人情况迥然不同,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学员队立足现况,做足工作,为每一名同志量身打造成长方案,这份‘私人订制’犹如雪中送炭,为处境尴尬的我们指明了方向。”硕士国防生冉智一语道出大家的心声。

焕然如新,蜕变成长显军人本色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经过四个月的磨砺摔打,他们正悄然有了转变。

最近一次武装五公里考核,全队合格率达到了96.7%,较最初提高了将近55个百分点。其中有30余人通过强化训练,顺利“脱贫”,告别补差组。尖刀组更是全员跑进21分钟,提升明显。

“态度端正了,方法用对了,基础打牢了,体能上去了,成绩也就随之提高了,立竿见影。”队长道出个中奥妙。

其实不止是体能,在这样一份“私人定制”的帮助下,学员在各个方面都实现了华丽转身,取得的成绩更是喜人。

“应知应会”考试全员合格,从军 国信念更加坚定,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初具雏形;竞赛比武组织有模有样,“基层百问”探讨热火朝天,他们的指挥管理能力再上台阶;武装长跑训练挥汗如雨,渡海登岛考核健步如飞,他们的军事体能素质稳步提升;列队集合速度迅疾如风,内务卫生标准高度统一,作风纪律也不再是桎梏他们发展的难题……科学高效的措施和系统全面的教育,带动着学员队从深处发力,去迈过一道道沟坎,去攻破一层层难关。

如今学员队的气氛早已不再古怪。烦恼苦闷少了,欢声笑语多了;害羞忸怩少了,从容不迫多了;本领恐慌少了,能力自信多了;我行我素少了,令行禁止多了……他们正撕下负面消极的标签,在蜕变成长的路上逐渐彰显出军人本色。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11月20日
下一篇 2017年11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