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天琦
去年6月7日,学霸君的人工智能参加高考,分数达到134分的事件还历历在目,如今快一年过去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又有哪些落地。在2018年4月17日,国家会议中心,教育新探索——AI与大数据助力教与学论坛上,学霸君创始人兼CEO张凯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接受了品途商业评论在内的媒体的访谈。
人工智能参加高考是噱头吗?
高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流传的高三段子曾经说过:“高中做过的卷子能绕赤道一周”。
这还真不是夸张,通过调研张凯磊说,高中数学有3529个考点,绝大部分高三学生,大约作题量达到35000道到40000道,这还不算其他科目的习题。
苦学、狠学确实出了一定的成绩。每个经历过高考的孩子都知道题海战术的滋味。如何能够解放出来是每一个“高三狗’的渴望,更是家长的殷切期盼。
“通过科学规划,达到一样的成绩可能连15000道题目都不用,大量题目不需要做,或做得是没有意义的。”张凯磊在教育峰会上放出豪言。
他放出豪言的底气来自何方?
回忆起去年(2017年)高考当天,6位2016年的高考状元在1小时15分钟的考试里,仅仅赢了Aidam这个机器人1分,平均分考了135分。要知道Aidam只花了不到10分钟就得了134分。
这款机器人正是张凯磊带领学霸君团队研发的。
“我感觉高考并不难,如果掌握了可靠的训练方法,高考并不难。”然而在开始涉猎计算机和神经 络等多门学科后,张凯磊意识到:人类现有的思维模式跟数学维模式有着巨大的差异,而这个东西和计算机本身有非常大的相关性。
“今天的技术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他表示,任何时候面对一道题目,可以步骤级别的输出,这道题目里面到底考了哪个知识点。读懂题目用已知的问题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然后解出来。这一块刚好是机器的优势——极强的计算能力和记忆力。
在发现这个结合点之后,张凯磊开始思索,到底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少数金牌教师带出大批量优秀的学生?经过长期思考和调研他发现一个事实——个性化教学是关键。为了将个性化教学+机器解题落地,他开始带领团队研发学霸君AI学。
优秀教师资源匮乏,张凯磊就思考“有没有可能把他们的核心工作:了解学习、分析学习、夯实基础、补足弱点变成可以常态化执行的东西?”
最终张凯磊发现,机器可以做到。通过实现自动批改和学期 告错题本,并进行试题自动化推荐,教学效率可以大大提升。
这意味着可以请老师讲基础课,讲完后每一个同学拿到的作业却各自不同。这是基于学生过往的数据完成的,学生没做错,会的题目、相似的题目真没必要重复训练。
张凯磊表示:“个性化教学将成为常态化可以执行的东西,这个东西将大大区别于之前看到的普鲁士教学法,他会进入到精熟教学法,而精熟教学法是做教学的人一直期待看到的一种场景。”
说起普鲁士教育法,影响深远。18世纪的普鲁士,统治阶级希望公立教育可以培养出愿意服从权威,尤其是对国王忠实的市民,费希特,一名普鲁士哲学家,是这套体系的关键人物,他认为,“如果你想影响一个人,不仅仅是交谈,而是要按照你的方式塑造他”。
断断续续响起的学校铃声把学习分成了短时、孤立的“科目”,阻碍学生花时间形成深刻的跨学科联系和探索“彼此之间的奇思妙想”,这样,经典的学校时间安排就是一个统治阶级强化镇压的工具,完全缺乏个性化。
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今天了。个性化教学才是解决学业过重、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突破口。
张凯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相信很多那些来自于最基层的师范毕业的老师说学霸君AI学真好用,它解决了我大部分问题,原来我要跟着师傅磨五年的课,跟着你学这个一年就出师了,这是我们需要感知到的东西。”
如今学霸君已经将学霸君AI学铺到了一千多个班级,两百多所学校中,张凯磊预计今年会铺两千个以上的班级,四五百所学校。
高考机器人能赚钱吗?
是企业就得赚钱,高考机器人如果真的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减负,商用化并不难。学霸君2018年的目标就是商用。
张凯磊预计“2018年预计1对1业务线营收保底10亿。现在学霸君AI学在1000个班级使用率是非常良好的。”但是人工智能在商用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数据还没有形成因果性闭环。
商用有难度,他介绍说:“数据还没有形成因果性的闭环,现在都是相关性的闭环。比如,现在第一批使用学霸君AI学的孩子没有完整经历过高考,我们只看到他们成绩提升了,普通老师变成牛老师了。但背后因为什么原因?这套模式能不能总结归纳变成普适性可以操作的事情,需要时间。”
其次,学校接受程度不同
在答题程序落地过程中,很多学校各自要求各不相同,面对问题各不相同,老师对它接受程度各不相同。
在推广过程中,还有一些落后的地区。有一次张凯磊遇见一位就是不用的老师,校长不好意思地说出了不用的原因,这位老师说:“我女儿只给我装了一个360,这个电脑里面都没有装浏览器,我打不开这个东西”。
在推广过程中,拒绝技术和新生科技的教育者成为学霸君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常态。
张凯磊说:“这种情况之下,我觉得要解决的事情是不断的放大、然后不断在更多的场景让大家意识到这种方法可以改变,然后同时等待花开,这是你急不来的,等到真的花开蒂落有人追进来。如今已经有家长主动介入,只不过大家都等这个东西被验证。”
其实能否顺利实现商用并盈利,最根本在于能否提升成绩。
作为一个5岁孩子的父亲,张凯磊也深谙家长的心态:“家长不管你是AR、VR、AI,要效果,‘能治好我的病我要为这个东西买单’。这是家长普通的逻辑。”
AI教学市场有多大?
源于高考催生的市场十分庞大,根据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德勤 告,未来五年内,教育产业的总体规模还会持续翻倍,即从2015年的1.6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万亿元左右,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12.7%。其中,当前的K12教育市场规模约为5000亿元,到2020年,这一数据有望达到8800亿元,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
在刚性需求下,其背后万亿的商业价值仍值得深挖。当前,我国K12教育行业内部子行业众多,传统业务整合空间大,新型模式“互联 +K12教育”方兴未艾,整个行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投资机会。
张凯磊认为“我理解争夺的核心目标,现在我们不存在争,可以理解为碰不到,真的碰不到。一对一市场线下2500万人接受培训,5000亿这么大的市场,现在这个行业最大的十万人在读学生都碰不到,我们不觉得我们争夺什么东西,唯一的事情是做好我们自己,把教学做好、把产品做好、把技术做好、把智能化做好,把这几个东西做好,这是我们唯一在做的事情。”
的确,今天教育AI市场还是探索期,市面上不存在一家一对一产品有100万付费用户,“没有慢慢做,最后一千万人都会到线上来,慢慢做我们不是很着急。”
张凯磊也谈到,AI+教学核心是在教学,绝对不是核心在AI。“举个例子,你见到强生、默沙东、葛兰素、史克、罗氏、辉瑞、福泰、诺华这些都是顶级的制药企业,你见什么时候他们说我们是AI医疗公司?没有吧。默认他们都掌握这些技术,可以默许靶向治疗有大量AI技术人员在里面,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跑出来说我是AI强生、AI默沙东等等,你是做医药研发的就得高科技,教育拯救的是人的灵魂,不高科技怎么拯救人的灵魂?”
“AI没有异议,技术有异议,AI可能过时技术将永生,所有技术目标最后为了服务教育本身。”张凯磊一直反复强调学霸君是教育公司。
“今天非要把我们叫成人工智能教育公司我一点也不认同,我们就是教育公司,只不过用人工智能技术,跟研发药一定,要用人工智能技术也要人群技术,在我们看起来用什么技术不是核心,核心是能不能研发出来面对不同学生达到最高效率的系统,提升教学效率,这个才是核心。”
张凯磊也解释到“我们做自动解题目标不是为了代替人类解题,而是为了有一天让你完全接受个性化的作业乃至个性化的教学,也是我们的核心目标。”
其实,不管用什么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始终是育人,技术永远只是手段。曾经做过多年教师的张凯磊总结到:“所有做教育很久的人会清楚的知道我们最后目标是为了教学。”
文末附教育一对一企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