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失败这锅到底谁来背?

数字化转型目前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条件之一,大家都在谈数字化转型,而数字化转型失败率居高不下也是不争的事实,失败意味着需要承担责任,谁该为失败买单?企业内部众说纷纭:

业务部门说:信息部门引进的系统太差,你看**公司信息化系统做的多好,我们公司引进的系统好难用 ,功能一塌糊涂,想要的功能没有,没用的一大堆,流程审批又慢又麻烦,还不如当初纸质的快。

财务部门说:真不知道信息部门在搞什么,一年到头花了那么多钱,引进的软件没几个人能用,效果没有,看来明年要削减信息部门的预算。

人力资源部说:信息部门人员能力有问题,需要加大考核力度,软件系统利用率不高,得扣信息部门的绩效,养那么多人,人均效能太低,需要减员。

高层说:信息部门系统怎么建的,搞来搞去一堆的系统,一堆的APP,小程序,数据还不互通,登录的时候还需要切来切去,太复杂太麻烦了。

老板最后说:不是说数字化可以降本增效吗?软件引进了,人没减还反而增加了,效果没看到,搞的整个公司怨声载道,同意人力资源部减员计划,同意财务部门的预算削减申请。

企业内部一堆的抱怨,数字化转型失败的矛头全部指向了信息部门,“挨踢(IT)部真成了背锅侠,看信息部门如何解释:

信息部门说:数字化转型失败的这口大锅我不背,我比窦娥还冤呐!当初引进系统要业务部门提需求,没有!能用就行!系统上线以后才说这不行那不对,各种理由推脱不用,怪我吗?要怪也只能怪那个软件公司“忽悠人”,售前与实施两张皮!搞数字化处处需要花钱,买软件需要投入(可参考老杨另一篇文章《数字化转型费用之软件投入》),买服务器需要投入、数据安全也需要投入,财务就批那么点预算怎么够用?现在服务器还在裸奔,数据安全都是大问题!数字化转型这么大的工程,人力部门给我配几个虾米,还有小白,他们修电脑还凑合,搞数字化转型需要对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给那么点薪水怎么引进高端人才;业务部门系统没用起来为什么不考核他们?信息部门地位这么低,我们要求谁听?我们的意见反馈了没反应,针对业务部门的考核有吗?数字化转型涉及软件、硬件、 络安全、大数据应用,还涉及培训、推广、维护,给我配几个人哪里够,还削减人?合理吗?再说那些信息孤岛,有些软件的时候相关部门都没通过信息部门,他们只管自扫门前雪,能怪我吗?要怪也只能怪那些软件公司忽悠了业务部门。系统没用起来,考核制度形同虚设,高层领导都没有登录系统的习惯,审批能快吗?

如此的数字化就是一个相互伤害的过程,这就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的内部场景,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相互推脱责任。归根结底是企业忽略了数字文化建设,只关注了技术而忽略了管理,关注了产出却忽略了投入,传统的组织管理手段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那么正确的数字化转型开展方式是怎样呢?老杨根据多年的数字化转型经验总结如下图:

数字化的高速车轮是一个以内三角为支撑(组织、技术、文化)方形框架为保障(规划、制度、投入、人才)的圆,任何一方缺失,将会影响车轮的正常运转,拖慢企业数字化进程,所以传统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应将其提升至战略高度,过程嘛大家自行脑补。

数字化转型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构!

在组织上影响数字化转型最大的问题就是:协同!

在文化上影响数字化转型最大的问题就是:推脱!

所以做好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就是:转变、赋能、同理心、利他、担当、长期主义、延迟满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1月26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