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思维导图十多年,用了十多年,从最初兴奋的在贴吧与人辩论、互相学习,到之后的将思维导图沉淀到学习中、工作中,甚至生活中。
与其说托尼伯赞兄弟发明了思维导图倒不如说他们发现了思维导图,亦或者说他们最早将导图写成书商业化。
如果说思维导图是一件武器,那便是人手一把,只不过有些人用出90%的功能,有些人用了10%,虽然思维导图很多培训班,甚至收费不低,其实点透原理只需要几句话,但是要知行合一,应用纯熟,甚至变为生产力,则需要时间刻意练习形成下意识的反应,跟学车的原理相像。
没错,思维导图就是千万技术中的一项技术,仅此而已;不论多少人将其神话,甚至将思维导图变为考试利器。
我见过思维导图入魔者,做计划用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用思维导图、写日记用思维导图,企图把一切都思维导图化;个人认为,试图把一切事物用一种思想方法解决的观念,不够成熟。
接下来我从:原理、作法、软件,三个方面做一个思维导图全攻略,尽量让大家耗费最少的时间搞清楚,什么是思维导图,怎么作思维导图,平时如何将思维导图沉淀到自己的技能中。
原理
我问过很多学过思维导图的朋友,普遍的共识,要学会思维导图有一个原则:千万别看原版书籍!
讽刺归讽刺,托尼伯赞的书中将思维导图的原理写的玄之又玄,堪称玄学,如果对此个人爱好可以去参观一下原著。
搞清楚思维导图原理之前,首先思考两个问题:
我们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
我们的记忆过程是怎样的?
其实我们把注意力专注于我们思考和记忆再现的过程我们就会发现:一切都是场景和景象,通俗的说就是“图像”
假设我们的大脑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情,在我们脑海中,思维无论如何跳跃,都是图与图、场景与场景之间的切换,就像是一个图周围围绕着其他图。这就是为何我们思考的时候总喜欢闭着眼睛,这就是大脑中存在的“自然”。
于是博赞把大脑中的这个过程外现到纸上就形成了思维导图。
当然文字也是图的一种形式,一种简化,只要你技能超群,你甚至可以把大段文字当图来看,就像是重现一个字那样去重现大段文字,我们去回忆再现一个字,当然不是一笔一划回想起来的,是一下大脑中就出现这个字的形象。
所以博赞为了便于推广和降低门槛,退而求其次提出关键词一说,只是图像更加接近大脑的思考形式,更加容易记忆和联想。
这就是流传的导图两个分支就是“文字导图”与“图形导图”。
你导图中有图形不一定就是图形导图分支,你导图中都是文字也不一定就是文字导图分支。关键在于,你是把文字当图形看,还是把图形当文字读。
在此认知基础上,我们就会发现有些高手思考问题、理清思路,靠一个工具——墙
具体请参考文章《电影中总出现这面墙,也许我们与西方思维模式的区别就差面墙》
有了墙的外现,我们就可以不用闭眼思考,而是借助视力讲思考的过程和模型可视化。
而这面墙就是导图的纸,导图本身就是墙上的照片或者便利贴以及连在上面的线。
为什么要上墙与为什么我们要作思维导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超凡2剧情
超凡2剧情
作法
为什么是作法而不是画法?因为真正的应用场景变化无穷,单靠画这一项技能,难以应付自如,就如同上图就没有一个图是画的,所以在这里思维导图是作法,而不是画法。
思维导图的作法无非两大步:试错、规整
一、试错
试错是导图的精髓所在,导图的目的是释放灵感,而不是禁锢思想,故当你制作思维导图的开始感觉到限制,感觉到无从下手,此时已经丧失思维导图大半功用。
如何试错?
就是不怕犯错,铺开白纸或打开软件或面对白墙,立马把脑中第一个出现的画面或者词汇放进导图的任何位置,接着出现的第二个词第三个词…不断的放到导图中即可,这个阶段不管对错,不管逻辑,不管形式,一股脑倒进导图中。
大脑一片空白?
把这次导图的主题相关的资料,提炼为关键词,放入导图。
在这个阶段要注意两个关键点:收集和联想
一方面收集导图主题相关的资料,一面方面你会发现所有的资料或者关键词并非独立存在,可能一个资料或者关键词可以联想出很多的关键词节点,不用纠结,把它们全部写下来,不要管是否真的有用。
记住!试错要的是无压力,大而全。
二、规整
大脑喜欢秩序感,所以在上个试错阶段积累的资料,需要进行分门别类,有点像图书馆把书按照目录摆到相应的书架。
如何规整?
合并同类项,去掉无关项。
有个原则叫做MECE。
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也就是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而且能够借此有效把握问题的核心,并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是麦肯锡的第一个女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在金字塔原理(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中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所谓的不遗漏、不重叠指在将某个整体(不论是客观存在的还是概念性的整体)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时,必须保证划分后的各部分符合以下要求:
(1)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 (Mutually Exclusive)
(2)所有部分完全穷尽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是麦肯锡思维过程的一条基本准则。 “相互独立”意味着问题的细分是在同一维度上并有明确区分、不可重叠的,“完全穷尽” 则意味着全面、周密。
按照MECE原则,把我们导图中所有的关键词节点,全部过一遍,最终形成完整的一张有内在逻辑的思维导图。
就这些?
有人会问不是要区分颜色吗?不是要画图吗?不是要提炼关键词吗?
试错、规整便是两大核心,剩下的技巧都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不要本末倒置,纲举才能目张。
软件
并非不支持手绘,只是不建议从手绘开始,手绘的上手难度其实要比软件高很多,如果按照试错、规整的流程,哪怕是A3纸的手绘也很难完全达到试错的目的,软件能够更高的帮助我们形成习惯,软件用熟练之后,手绘基本也不成问题。
到底用哪款软件?
如果这个问题在3年前,需要纠结一会,这两年很多大平台就开始把思维导图嫁接到自己的软件中,比如:wps、石墨文档,虽然功能不完善,但是这种平台方便传递,获取成本非常低,会带给入门新手非常友好的体验。
wps界面
石墨文档界面
当然还有很多老牌思维导图软件比如笔者常用的:Mindjet MindManager
老牌软件的功能齐全,流畅度好,当然Mindjet MindManager 这样的软件正版费用也是不太亲民。
所以个人建议如果新手入门,wps是个不错的选择。
由于篇幅有限,接下来几篇的更新,将从思维导图具体应用(笔记、头脑风暴、项目梳理等)场景手把手教你制作思维导图。
请大家移步笨鸟先绯首页阅读收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