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司法在服务数字经济和智慧 会中的作用,8月25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发布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民事案件当事人举证手册》。
想读懂发布会,先来看看这三个问题~
1、计算机软件和数字经济有什么关系?
随着 会科技进步发展,我国软件产业从无到有经历了漫长发展过程,取得了前所未有进步和变化。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 ,软件产业由此进入全新时代。
如今,软件产业迎来技术融合突破、应用纵深拓展、生态迭代孵化的新时期,中国的软件产业成为全球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软件不仅为工业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应用场景提供着有力技术支撑,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制造强国、 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提供着有力支撑。
当前,数字经济智慧 会加速演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 、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 会。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5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到39.8%。
2021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高质量发展成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时代主题。今年,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告提出,未来北京在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将着眼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必定会为数字经济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民事案件举证难,难在哪?
计算机软件包括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三条的规定,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动转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 化指令序列或者符 化语句序列。
计算机软件的源代码通过特定编程语言编写,为了满足不同需求,需要设计不同逻辑架构并进行编写,编写后需要反复调试。整个过程凝结了开发人员大量智力劳动,技术性极强。计算机软件的技术性,导致当事人举证中存在多种困难,例如源程序比对困难以至于无法清晰展现侵权软件与权利软件的实质性相似程度;编写需求不固定以至于难以形成确定的软件开发评价标准。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举证难问题,一直是当事人的难点和痛点。
3、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如何解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民事案件举证难题?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建院近八年以来,不断提升司法能力,打造过硬审判队伍,着力解决知识产权案件举证难、赔偿低问题,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一)坚持制度创新,抓实执法办案第一要务
近八年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民事案件近5000件,审结近4000件,收结案数量均快速增长。面对巨大的审判工作压力,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不断探索符合计算机软件审判规律的工作机制。完善计算机软件案件精审模式,探索并组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专审组,集中办理此类案件,实现审判资源优化,促进审判尺度统一;建立专家型法官工作室集中办理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充分发挥专家型法官的攻坚作用。试点推行软件合同案件举证释明和指导工作,对合同案件审理中可能出现的待证事实进行梳理并提前向当事人释明,指导当事人举证工作,便于庭审查明事实。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推动“云立案”“云送达”和“云庭审”,设立设施先进的互联 法庭,确保疫情期间案件审判不打烊,司法服务质量不降低。
(二)加大保护力度,不断提升司法保护水平
计算机软件源代码修改便捷,更新迭代快,安装、卸载可以做到“一键完成”,权利人亟需固定侵权证据,避免侵权人通过变更代码、卸载软件的方式规避侵权主张。为此,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注重通过证据保全、律师调查令等方式及时固定侵权证据,依法妥善运用诉前和诉中行为保全,提高权利人司法救济的及时性和便利性。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涉Unity软件侵害著作权纠纷等案件中及时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固定证据,为顺利调解提供了事实支撑。在实体方面,依法运用举证责任分配、举证妨碍等规则,合理降低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度,推动合同双方充分说明履行进度。坚持平等保护中外权利人合法权利,在法国达索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起诉的侵害计算机软件案件中,规范证据保全程序、严守证据认定规则,在查明被告的侵权规模及涉案软件价值的基础上依法做出裁判,及时有效的维护了达索公司的合法权利,得到当事人赞誉。
(三)强化核心技术保护,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积极研究计算机软件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规律,细化审理规则,制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民事案件当事人举证手册》,破解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民事案件举证难问题。组建计算机软件纠纷专审组,强化案件审判能力。近八年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妥善审理了一批涉及高价值计算机软件的案件,审理的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公司侵害计算机软件纠纷案,对风力发电绿色环保能源行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本案审理中,注重将严格依法办案、破解技术难题与把握审理方向、耐心调解相结合,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全球全面和解。
(四)注重审判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司法能力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目前拥有全国审判业务专家1名,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7名,首都青年法学家2名,北京市法学会“百名法学英才培养计划”人才5名。充分利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基地”“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特色人才高地”“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人才培养基地”和北京市委政法委“政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四大平台优势,建立专家法官工作室,以专家型法官带领专业化团队,充分发挥骨干梯队的攻坚作用,提高整体队伍协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首都人才集中优势,积极借助外部资源,成立由14名院士组成的创新保护专家委员会,为新形势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司法保护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依托技术调查官制度,吸收资深软件技术专家担任专、兼职技术调查官。完善专业化陪审员参审机制,建立专业专长陪审员库,完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民事案件技术事实查明机制。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审判监督庭与综合办公室联合出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