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以来,“ 课”确实为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为,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同时,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不少优质的学习资源,就可以得到老师面对面的指导。
但是,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确实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这些问题也是老师、家长、学生的心声。
学习平台不统一,老师有点跟不上节奏
有一位年龄较大的老师反映说,按照学校的要求下载了一个软件,并且也通过努力学习,逐渐掌握了该平台的使用方法。
但是,刚学会没有多久,又接到学校通知,要求换到另外一个平台直播,这对她来时,是挺折腾的,因为,年龄较大,也不大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所以说,很多学校即使是 课,也没有统一平台,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个负担。
好多APP,学生表示手机内存都不够用了
课、直播平台不统一,不光对老师是负担,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问题,因为老师可能下载一个软件就可以,但是,如果学校不统一直播平台、 课平台,学生可能就需要得下载一堆软件。
确实也有学生反映,自己的手机内存都有点不够用了,不得不将手机里的照片、视频等清除。
“群”太多,脑瓜子“嗡嗡”的
除了以上问题,更令老师与学生“头大”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群,实在是太多,有老师截图表示自己为了这次 课,再加上之前的群,目前为止已经有快100个群了。
对于学生来说,可能群就更多了。
除了各个科目的签到打卡群,还有学习群,英语群、数学群、语文群以及其它学习群,还有作业群,小组群,组员之间还得建个群私下交流下。
这么多群,一天下来,脑瓜子“嗡嗡”的。
孩子学习,家长还得扮演“摄影师”
孩子学习,家长不光要监督,还要扮演“摄影师”的角色,拍照、录视频忙得不亦乐乎,这个角度拍完另外一个角度再拍,这个科目拍完,还要拍下一个科目。
你要问,拍这么多视频干嘛?
当然不是为了发朋友圈,而是需要上传到群里,俗称“打卡”,间接作用就是证明孩子真的起床了、也在学习了,真的在听 课了。
打卡签到忙不迭
早上6、7点起床早读要打卡,吃完早餐上课之前也要打卡,写完作业还要打卡上传。
打卡就打卡,但是,打卡方式还有要求,拍视频、录音,照片等,但是,你可别想着糊弄一下就得了,录取、视频可都有时长要求。
有同学说,老师要求每天早上读英语,必须将录音上传到打卡群,录取长度不少于20分钟。
?上课四小时、作业若干小时……
你以为上 课四小时就够了吗?NO、NO、NO
上课是一回事,上完课,当然少不了布置作业,对于老师来说,可能真的只布置很少一部分作业,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积少成多,如果每门课程一个小时作业,那学四个科目可就是四个小时的作业。
最为关键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上传到指定的打卡群。
而且,有些作业上传还不让发文档,必须是手写,抄写作业可不光是手累,眼睛也很“累”,因为是盯着手机屏幕抄写,如果手机屏幕不够大,那将会更累。
? 课太多,眼睛有点吃不消
对于保护孩子的视力,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呼声,也一直没有断过,但是, 课的开启,无疑是将孩子的眼睛往近视的路上又“推了”一把。
有不少家长就表示,一天上几个小时 课,很担心孩子的眼睛吃不消。
针对以上问题,教育部相关部门也及时进行了纠错与制止
首先,关于上 课,相关负责人表示,“ 课”只是“停课不停学”学习方式的一种,而不是唯一方式,所以,老师与家长也可以考虑给学生布置一些纸质书籍的阅读,学习等替代 课。
其次,关于“上 课”,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不强制要求低年级学生上 课,并且,也要求学校要合理安排学生上 课时间,增大休息间隔,鼓励学生做眼保健操等来保护视力。
最为重要的是,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得强行要求学生上 “打卡”签到,比如上传学习视频、音频等,防止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存在问题的一些思考
看得出来,关于“停课不停学”的初衷确实是好的,但是,在真正施行的过程中,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也给老师、学校、学生、乃至于家长徒添了很多烦恼与压力,有老师与学生表示,上 课比在学校上课还累。
所以说,希望学校、老师、学生都能够通过更人性化、更合理的方式来完成“停课不停学”的任务。
我想,我们只要把握一个方向,那就是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的“要求防止以居家学习完全代替学校课堂教学”,这样的话,可能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会那么累了。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不至于学生的课程落下太多,不要荒废学业,如果想要通过“ 课”完全替代学校的“课堂教学”,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关于线上教育,我想这次大量的使用,也是一种互联 教学的探索,既然是探索,有问题也是肯定的,随着问题的不断暴露,我们也将会做的越来越好。
希望,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都能够互相理解,因为,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不容易。
但是,所有人的付出与努力,出发点都是好的,那就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他们的学习。
而作为学生,也要多体谅老师,因为在学生看起来很短暂的一节课,老师可能花了两天时间去摸索、熟悉软件的使用,还要花更长的时间去备课。
就算是这样,还有可能“囧像”百出,比如忘了开麦克风、应付学生捣蛋等问题。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