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上所讲的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语言,获取、贮存、传递、分析、加工、利用信息,使信息达到标准化的技术;还可以理解为利用计算机、 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科学的方法,对图文声像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使用的技术。中国具有大量的劳动力,其中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统称为人力资源,他们是我国建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生力军。 人力资源的管理至关重要,充足的人力资源有助于生产力和整个 会经济的发展。 会保障是政府解决劳动者和 会成员之间 会风险的一种有效的政府机制。
2017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万人,比2016年末增加737万人。我国人口众多,为国家人 信息化建设加了压力。国家人力资源和 会保障部组建以后,依据部门的职能,确定了“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和“就业创业、 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劳动关系”六个方面的工作板块,这条工作主线和工作格局涵盖了人力资源和 会保障工作整个业务领域,贯穿各个环节。人力资源和 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省级厅局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现已成为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平稳增加,工资水平保持较快增长。1-11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平均人数585万人,同比增长3%,增速同比回落3.2个百分点,比1-10月提高0.2个百分点。为我国政务信息化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随着金保工程的建设进程,人力资源和 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随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未来人 信息化数据管理上逐步实现科学化、一体化;数据利用上不断实现便民化、多样化;技术设计上进一步实现工具化、平台化;决策支撑上力争实现科学化、精准化。在互联 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适时推出了《“互联 +人 ”2020行动计划》。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发展,我国人力资源与 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将会更上一个台阶。我国人力资源与 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发展前景大好。
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97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本季度市场供求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与2016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市场供求人数同比有所增长、环比有所减少。
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498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429.4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16,比2016年同期上升0.06,比上季度上升0.05,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
与2016年同期相比,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长了33.4万人和6万人,各增长了7.6%和1.5%。与上季度相比,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16.1万人和31.8万人,各下降了3.2%和7%。
从变化趋势看,2015年以来,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总体呈现“W”型变化趋势;2016年第二季度以来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呈现明显上升态势,并保持在高位。
图表: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三季度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变化趋势
二、分区域看,东、中、西三大区域市场需求均略大于供给。与2016年同期相比,三大区域市场需求人数均有所增长,但中、西部地区市场求职人数略有减少;与上季度相比,东、中、西三大区域市场供求人数均有所减少。
东、中、西部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13、1.16、1.24,市场需求均略大于供给。
与2016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加了23.7万人和7.9万人,各增长了10.2%和3.6%;中部地区市场用人需求增加了6.6万人,增长了5.4%,求职人数减少了1万人,下降了0.9%;西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增加了3.1万人,增长了3.7%,求职人数减少了0.9万人,下降了1.2%。
与上季度相比,东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0.6万人和17.6万人,各下降了0.2%和7.1%;中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5.8万人和6.5万人,各下降了4%和5.3%;西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9.7万人和7.6万人,各下降了9.3%和9.2%。
三、从行业需求看,与2016年同期相比,除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外,其他各行业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增长;与上季度相比,除国际组织、公共管理与 会组织、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外,其他各行业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减少。
从行业需求看,83.1%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34%)、批发和零售业(13.4%)、住宿和餐饮业(10.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9.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7%)、建筑业(4.3%)等行业。
与2016年同期相比,除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2%)、金融业(-2.9%)、教育(-8.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6.5%)等行业的用人需求有所减少外,其他各行业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增长。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35.2%)、房地产业(+16.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5.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2.5%)、建筑业(+11.4%)、制造业(+1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4.7%)、住宿和餐饮业(+3.8%)、
与上季度相比,除国际组织(+77.6%)、公共管理与 会组织(+5.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9%)等行业的用人需求有所增长外,其他各行业均有所减少。其中,减少幅度较大的行业有:金融业(-13.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0%)、建筑业(-7.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4.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4%)、批发和零售业(-3.4%)等。
四、市场对具有技术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③]劳动者的用人需求均大于供给。与2016年同期相比,对各技术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劳动者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增长;与上季度相比,除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外,对其他各技术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劳动者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减少。
需求侧看,54.7%的市场用人需求对劳动者的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有明确要求,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对技术等级有要求的占34.4%,对专业技术职称有要求的占20.3%。供给侧看,54.4%的市场求职人员都具有一定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5个百分点。其中,具有一定技术等级的占33.9%,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0.5%。供求对比看,各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其中,高级技能人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2.09、2.08、1.92,同比变化④分别为+0.09、-0.37、-0.19,环比变化⑤分别为+0.1、-0.2、+0.08。
与2016年同期相比,需求侧看,市场对具有各技术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劳动者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增长。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有:高级技能人员(+9.8%)、高级技师(+8.5%)、技师(+5.5%)、高级职称人员(+31.1%)、中级职称人员(+5.1%)。供给侧看,市场中具有初级技术等级(-8%)、中级技术等级(-0.8%)的求职人数有所减少,而具有其他技术等级和各专业技术职称的求职人数均有所增长,其中,高级技师(+22.4%)、高级职称人员(+62.2%)、中级职称人员(+11.8%)增长幅度较大。
与上季度相比,需求侧看,市场除对高级职称人员(+7.2%)的用人需求有所增长外,对具有各技术等级和其他专业技术职称劳动者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减少。其中,减少幅度较大的有:技师(-11.3%)、高级技师(-8.2%)、初级技能(-5.5%)、中级职称人员(-5.7%)。供给侧看,市场中具有高级职称(+23.4%)、中级职称(+5.6%)的求职人数有所增长,而具有各技术等级和其他专业技术职称的求职人数均有所减少,其中,高级技师(-9.7%)、初级技能人员(-8.9%)、中级技能人员(-7.9%)、初级职称人员(-3.2%)减少幅度较大。
五、全国十大城市岗位需求和求职排行榜显示,推销展销人员、餐厅服务员、厨工、简单体力劳动人员、保险业务人员等职业的用人需求较大,财会人员、行政办公人员、秘书、打字员、其他仓储人员等职业的用人需求相对较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