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版“潜望镜”栏目关注基层特长兵“流失”现象,引发读者热议。其实,在不少单位,即便特长兵没有被机关“挖走”,“出公差站排头、训练成绩落后头”的尴尬依然存在。如何把官兵特长与部队建设结合起来,让特长兵安心岗位不“走偏”、回归战位有作为,第39集团军某红军团和第14集团军某旅的做法值得深思。
请看今天出版的《解放军 》 道——
新闻
特长≠特殊,“小达人”登上“龙虎榜”
第39集团军某红军团“神枪手四连”引导特长兵回归战位有作为
提起武洲,指导员姜兴国自豪地说:“他可是我们连队的‘香饽饽’。”入伍前,武洲是南京林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使用各类软件那是“小菜一碟”。有一次,连队需要制作一个精品课件,武洲自告奋勇,不到1天就完成任务,制作的课件还被团政治处评为优质课件。
“牛刀小试”便崭露头角,武洲心里美极了。哪承想,各种任务接踵而来。兴趣外溢、精力外移、训练课目被落下不少的武洲想跟班训练,战友却开玩笑说:“你搞什么训练,瞧瞧你这双手,生来就是拿笔杆子的,枪杆子还是让我们来拿吧!”这不,为干好各级“交代”的活儿,他有时不得不加班熬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训练。一次训练考核,武洲考砸了!
“特长”高手缘何考场失手?连队干部调查了解到,近年来,入伍战士中,“特长兵”和“带证一族”给连队建设注入了不少生机和活力。这本是很可喜的现象,然而倾向性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有些带兵人对大学生新兵高看一眼、厚爱一分,部分有特长的战士取得一点成绩后便飘了起来。有的用特长做“挡箭牌”,班里的工作不积极主动;有的借“特长”之名,要特殊照顾;还有的用特长“一俊遮百丑”,无视“短板”。久而久之,“特长”成了“特殊”,“短板”拖了连队的后腿。
像小武这样因身兼数职而影响训练的大学生战士不是个例。“这特长,那特长,不会打仗都是假特长。”这一情况引起了该连党支部的高度关注,他们认为:特长既要展现在舞台上,更要体现在战场上。
为此,他们在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开展“个人特长对部队打赢的贡献率有多大”等讨论,引导战士们寻找答案、厘清方向。讨论会上,武洲感慨地说: “战士的首要任务是练好手中武器,随时准备打仗,任何工作都要围着这个任务转,否则就不是合格兵。”
新兵下连后,武洲放弃了到连部当文书的想法,主动申请当步枪手。进行一段时间的据枪训练后,爱动脑筋的他发现,这种训练方式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效率不高。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了某型自动步枪射击瞄准软件,还总结出据枪瞄准“三要三不要”口诀,不仅激发了大家的练兵热情,还有效提高了训练成绩……
解惑
特长新兵为何反被“特长”绊住脚
第14集团军某旅帮助新战士安心岗位不“走偏”
有同样困惑的还不止他一个。大学生新兵程宇因为有绘画特长,还曾在学校办过画展,一下连就被指派“承包”了连队的黑板 ,他也不负众望多次在旅里的板 比赛中拔得头筹。可时间一长,因为经常点灯熬油办板 ,程宇训练场上总提不起精神,上个月在连队组织的“群众性小比武”中,他拖了班里后腿。而“红人”们在训练中的“缺席”和“失位”,也引发了连队战友的议论,一些战友甚至开玩笑说:“出板 、演节目非你们莫属,至于其他的,交给我们就行了。”
为啥“特长”反倒成了新兵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旅机关在深入调查后发现,特长兵下连后,有的担任连队电脑小教员、有的是篮球比赛的“专业户”、有的则胜任了文书一职,可刚刚崭露头角,个别特长战士便开始有些飘飘然了,加上干部骨干对他们有意无意地“特殊关照”、高看一眼,使得他们误把特长当成了“主业”,连训练也无法安心。
“这种‘偏科’现象,短期来看阻碍新兵融入连队、全面发展,长远则不利于部队战斗力建设。不能让特长新兵剑走偏锋,反被‘特长’绊住脚。”该旅党委达成共识:对特长新兵更要注重引导教育,激励他们争当爱军精武、全面过硬的优秀士兵。很快该旅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广大干部骨干既要为特长兵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又要在教育管理和训练上不迁就、不放松,采取“特长”与主业对接的办法,让战士们互结对子、共同进步,切实打牢新兵全面发展的基础。
这些有的放矢的措施加快了新战士们融入的脚步。本就基础不差的姚小凯、程宇把劲儿使在了“主业”上,训练成绩提高明显。现在该旅近半数特长新兵已成为连队训练标兵和技术能手,一些战士甚至当上了连队体能、技能小教员。
大家恳谈
特长兵管理“三项注意”
■涂智伟
这些年,随着老百姓的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也越来越多,带着特长入伍的青年也越来越多。入伍时填写“特长”这一栏时,有驾驶、烹饪、绘画、武术、计算机等等。这是好事,但凡事从两面看,笔者认为关于“特长兵”的培养管理也应加以注意。
莫让“特长兵”成了“特忙兵”。“特长兵”往往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在工作中能起到一定带头作用。有特长是好事,但如果无节制地让“特长兵”加班,这种“鞭打快牛”的方式,不仅是对有特长战士的一种伤害,也容易挫伤其他战士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他有特长的战士也不敢“表现”,不利于部队整体战斗力的提高。
莫让“特长兵”成了“短腿兵”。个别“特长兵”在训练和日常工作中跟不上单位节奏,自我认识有偏差,只看到自己“长处”,而忽视存在的“短板”。部分“特长兵”正课时间忙于应付额外的任务,不能参加正常训练和学习,渐渐出现“短腿”现象。所以,在“特长兵”的管理工作中,要教育引导他们全面提升素质,不留短板。
莫让“特长兵”成了“特权兵”。有的基层干部感到“特长兵”多是单位的“功臣”,平时为单位建设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比较辛苦,生活中让他们“放松”一下情有可原,导致一些“特长兵”渐渐成了战友心目中的“特权兵”。所以,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对“特长兵”要加强教育管理,一视同仁地看待,严格管理要求,思想上不放松、行为上不放纵、原则上不迁就,防止“特长兵”成为“特权兵”,让“特长兵”思想更好、特长更长、作风更优。
特长兵培养谨防“夹生”
■周 凯
“能人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近年来,不少大学生士兵、“90后”战士带着才艺特长来到部队,提升了官兵的整体素质。让特长兵发挥专长,不仅能帮助这些同志实现自我、建功立业,还可以感染、带动身边战友,不失为一种加快人才成长步伐的有效途径。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特长那特长,军人最大的特长应该是精武打仗。战士们有特长和兴趣爱好,多才多艺是好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发挥和培养,但如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这上面,而荒了当兵打仗的主业,那就成了一种“瞎折腾”。现在有的个别连队各种特长兴趣小组多达五六个,有的特长小组甚至成了专门“迎外表演”小组,顾此失彼,忙了特长荒了主业,只注重追求表面光彩热闹,实质上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使战斗力打了折扣。
所以,我们对“特长兵”的培养与使用应该严格把关,防止出现因拔苗助长而导致的“夹生”现象。不久前新兵刚刚下连,带兵人尤其需要把新兵们的新训表现和目标愿望理清,让他们在连队经历更多的磨砺,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而不应急于把“特长兵”选入机关。
同时,在科学引导战士全面成长成才的同时,各单位还可以开展 “当兵干什么”“军人的特长是什么”“箭在弦上,引而待发,我们准备好了吗”等群众性讨论,让官兵们懂得精武打仗才是军人最大的特长,战位有为才是最大的作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