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赚百万的腾讯打工皇帝:掌声最多的时候,才是最危险的时刻

五虎将之后的腾讯时代,马化腾与刘炽平形成了一对独特的“双子星”——一颗始终对外,一颗则在幕后操控。

人到中年,继续打工还是自己创业当老板?相信这是很多人目前内心的困惑。

很多人说,还是创业吧,打工你要做到打工皇帝才算赢啦。

现在香港的商界,有两位打工皇帝的传说,霍建宁与刘炽平。前者老板是李嘉诚,后者老板是马化腾,老板都是潮汕人。

霍建宁1979年加入长江实业,于1984年升为合计黄埔执行董事,与霍建宁相比较,刘炽平更是青出于蓝——2005年加盟腾讯,出任首席战略投资官,一年后接任总裁,再一年后,任命为执行董事,变成了腾讯的操盘者。

目前,“打工皇帝”刘炽平的年薪已经达到了3.1亿人民币,相当于日赚百万,是腾讯所有董事中工资最高的人。

腾讯2004年在港IPO后,开始陆续引进了许多有国际背景的职业经理人,例如刘炽平、汤道生。

离合

对于创始人的去留,人们都会做出很多解读,甚至有人会放大离开的“斗争”,但实际上大可不必。

每个人的人生追求都不一样,进进退退都是自己选择,例如陈一丹、张志东都曾说过,自己因为身体不好,想多陪陪家人,毕竟一个人挣得越多压力越大啊。

职业经理人的引入,意味着创业团队人员的离开,企业的管理层其实是零和博弈,此消彼长。

2007年,刘炽平升任执行董事。刘炽平升任执行董事,与他的国际化职业背景有关:香港人,留学美国,电子工程、管理学硕士学位,在高盛、麦肯锡工作过。腾讯管理层需要一个这样英语流利又业务熟悉的人与董事会其他董事与股东们沟通。

和马化腾、张志东相比较,刘炽平更适合——尽管主营业务在大陆,但腾讯是在香港上市,需要国际化面孔。

说到刘炽平,其实他为人很低调,25岁时,刘炽平已经拥有斯坦福大学和西北大学两个硕士学位,曾任的麦肯锡的管理顾问,后又成为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电信、媒体与科技行业组的首席运营官。

现在广为流传的是刘炽平在高盛期间的一则并购往事。

当时在国内投资界名噪一时的广东粤海集团重组,高盛足足操作了两年,中间涉及到100多家债权银行,400多家公司。

刘炽平每天工作都到凌晨两三点,两年的年项目像是做了四年。但最终完成后,刘也对企业的管理、经营、执行几乎所有流程都都全面了解。

他曾经说过:“做完这个项目,基本上再做任何项目都觉得容易了。”

一位熟悉企业并购的财友说,刘炽平的这段经历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他们并购界,能操盘这样公司的机会不多,特别是能有这样的历练,当时刘炽平可能还不到30岁。这种案例放在国内前几名的投行,可能几个资深的董事总经理都拿不下来,如果刘炽平没有加入腾讯继续在投行,到现在也不一定收入比腾讯少。

“刘炽平的这段经历,对我们这些普通金融人来说,才叫真正的见过大世面。”

打工皇帝的战绩

在刘炽平加入前,腾讯很少采用外部投资手段,那时候腾讯虽然依仗QQ势头正盛,但是在盈利上,远逊于其他公司。

有人说当时的腾讯:游戏打不过 易,广告玩不过百度,电商更是没有涉足。

但在刘炽平加入后,腾讯变了。

2009年,腾讯公司在线生活战略全面展开,逐步完成了面向即时通讯、 络游戏、门户 站和电子商务的全业务布局。

2011年,腾讯宣布成立投资规模为50亿元的腾讯产业共赢基金,一年就进行了40多次对外收购,而腾讯在此前11年内的并购交易才30多项,后来刘炽平又主导了腾讯战略入股京东,入股滴滴,之后开启了独角兽养成之路…

腾讯的战略投资部是由刘炽平一手建立的,现在由首席战略官James Mitchell(刘炽平在高盛时的前同事)领导。

因为刘炽平的原因,腾讯战投部有不少的前高盛人,所以在投资行业里腾讯的战投部外 叫:深圳南山高盛分部。

话说这个“南山高盛分部”对投资的打法极其专业,对看中的投资标的大方,肯给估值,资金到账快。没想到本是互联 公司的腾讯每年举办的行业投资盛会,几乎可以算是国内投资行业的高级会议,行业内的公司都会派人参加。

说起投资,当年慧眼识张小龙的人,其实是刘炽平。

据说当时雷军其实早已关注了张小龙,因为张小龙正在卖自己开发的Foxmail邮箱,雷军问他多少钱,他说15万,雷军答应了。

然而雷军公事繁忙抽不开身,派了一个技术人员前去商谈这笔生意,这位技术人员瞧不上此款软件,后来不了了之。

刘炽平刚上任的时候碰上腾讯扩张,他一眼就看中了Foxmail上的300万用户以及它的团队、技术。300万用户对于当时几亿级的腾讯来说并不是一个诱人的数字。

划重点:刘炽平发现,这300万用户都是腾讯没有覆盖的。

所以,最后刘炽平一定要拿下张小龙的Foxmail团队,这才有了现在的微信。

“刘炽平是一个伟大的分析师,他知道要打什么仗。”高瓴资本CEO张磊曾这样赞誉刘炽平。

刘炽平遇到的腾讯第二次危机

当年刘炽平的高盛团队负责腾讯的IPO项目,在接待马化腾时,刘炽平的团队每个人都掏出了印有QQ昵称的名片。而由于香港办公室的防火墙限制,这些QQ账 是他请北京的同事们特地申请的。

不要小看”QQ昵称”这个小小的举动,在IPO阶段,其实投行和公司一直都站在对立的层面上,刘炽平的这一安排一下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还有一个另一个细节,在双方因为估值问题争执不下时,刘炽平拉着马化腾,离开67楼的豪华办公室,下楼抽烟。刘炽平用2根烟的时间,让马化腾平复了心情,重新回到那张短期内决定腾讯价值的谈判桌前。

有人说,马化腾和刘炽平就是这样结缘的。

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相比,刘炽平对于腾讯的意义,并不下于其创始团队。自从2005年进入腾讯开始,腾讯几乎所有的重要决策背后,都有他的影子。

但是世间事少有一帆风顺,就在刘炽平带着腾讯四面出击之时,2010年,腾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3Q大战达到了舆论高潮。

2011年,马化腾和刘炽平觉得是时候进行自我反思。腾讯邀请了72位行业专家,进行了10场闭门会议,这些会议也被员工认为是“神之会议”。

“我们开始意识到,公司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刘炽平说道。

在3Q大战后,刘炽平成为执行“开放”政策的操盘手,资本成为布局生态、连接合作伙伴的重要力量。

有人担心腾讯如此“买买买”,有盲目贪大求全之嫌,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去年那篇刷屏的《腾讯没有梦想》的文章,事实上,其实刘炽平一直保持高度的危机感。

2013年,当腾讯市值破1000亿美元时,他就在内部会议中表示出不安:

“诺基亚曾经是2000亿美元的公司,一下子70亿美金把最有价值的业务卖出去了;黑莓,差不多摸到1000亿美金公司,现在也40多亿卖掉了……我们这种新的行业里,包袱越重没落越快。

所以每个人都要有非常强的危机感。外面的人给你很多掌声的时候,这时候是最危险的。”

在去年腾讯20周年时,刘炽平则更加放大了这种“危机”,他在清晨6点发的全员信中说:

“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充满危机意识和前瞻性,才能引领腾讯进入下一个时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8月12日
下一篇 2019年8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