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等外”有了新的立法依据,与你的隐私、孩子都有关……|民法典与检察工作

“从摇篮到坟墓”,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 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同样给检察机关“四大检察”“十大业务”赋予了新的内涵。

2017年6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这两部法律确定的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都有一个“等”字。

2020年1月18日,全国检察长会议提出,探索扩展公益诉讼新领域案件的原则由“稳妥、积极”调整为“积极、稳妥”。一个小小的调整,对“等”字的探索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检察机关如何从一个小变化中发掘出新天地?

为“裸奔”的个人信息

穿好防护衣

检察公益诉讼中常常提到的“等外探索”是什么意思?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目前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职责的范围是“4+1”,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英烈权益保护。法条中的“等”,就是除这些法律明文规定之外,其他需要同等保护公共利益的领域。

那么,哪些领域可以探索呢?

今年的全国检察长会议提出:“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办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安全生产、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络侵害、扶贫、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为完善立法提供实践依据。”

一个“等”字为何能引起 会广泛关注?民法典中有哪些法条为“等外”探索提供了依据?

2019年7月,一起利用 站作为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平台的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被曝光。上海市检察院立即要求宝山区检察院及时跟进。经查,涉案公司主要从事 络游戏软件等业务研发和技术咨询,韩某担任公司经理。2019年2月,该公司设立一个 站,杨某负责具体运营,黄某为 站客服。 站运营期间,韩某等人明知用户上传的数据中有大量公民个人信息,为牟取非法利益,仍为非法交易公民个人信息提供平台。 站涉及公民个人信息共37万余条,被交易的达3万余条。

案件人物关系示意图

以该案为契机,检察机关针对 络服务提供者和 络用户利用互联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开展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探索工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要求,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公益诉讼拓展新领域,民法典中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体系为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提供了实体法支持。

民法典人格权编第1032条对隐私进行了界定,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而第1034条明确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隐私权的保护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 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 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同时,民法典第1036条至第1038条还初步构建了自然人与信息者之间的权利义务框架。这对于平衡保护个人信息与满足信息收集、大数据利用之间的关系,落实宪法人格尊严的规定,保障公民民事基本权利,具有里程碑意义。

“民法典中人格权编可谓是我国民法典的最大亮点,也是最为显著的立法创新。不但结合 会热点和关切,还完善了相关法律规定。”北京京师(合肥)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重新界定了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定义,有利于从源头预防侵害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治理个人信息泄露,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让隐秘的角落不再灰暗

未成年人保护是全 会关注的公共利益,也是检察机关目前正在积极稳妥探索的公益诉讼范围。

一次办案中,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负责人杨新娥偶然发现了一个“灰色地带”。

络视频介绍吸食大麻等毒品的方法和工具

“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积极、稳妥进行 络领域未成年人公益诉讼‘等’外探索,对于促进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规定落实,推动 络生态净化、促进 会治理具有积极意义。”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说。

被照亮的隐秘角落,不止这一处。

2018年5月实施的英雄烈士保护法,授权检察机关提起英烈保护民事公益诉讼。这充分说明立法机关在确定检察公益诉讼适用领域的同时,预留了拓展空间,为后续立法完善提供了方式和路径。

2018年5月,江苏省淮安市发生曾某侮辱消防烈士的事件,检察机关积极履职及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是英烈保护公益诉讼的典型案例。

“对于个别‘等内’‘等外’理解有分歧,但又严重侵害公益、群众反映强烈、普通诉讼又缺乏适格主体的情况,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在当地党委、人大、政府和法院等的支持下,进行了审慎而又积极的探索。”在探索初期,负责公益诉讼工作的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尚在筹备,时任负责人的胡卫列当时在接受采访时就这样表示。

以人为本

以人民为中心

“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适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更高标准人格权保护的需要,回应了人格权保护在 络信息时代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为解决现实中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天津市检察院检察长宫鸣表示。

“在我国,对于个人信息的认识和保护是在逐步发展完善的。”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副主任彭伶指出。

“民法典规定,收养人、送养人要求保守收养秘密的,其他人应当尊重其意愿,不得泄露。将收养关系规定为隐私信息,有利于营造被收养人的健康成长环境,尊重其隐私权,增强收养关系的稳定性。”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虞浔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依法保障民事主体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中不可或缺。”在四川省检察院检察长冯键看来,制定民法典对检察工作的影响全面而深远。

文字:李春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7月19日
下一篇 2020年7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