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图
“双减”,一个全国范围内的政策刹车,紧急叫停了课外培训的野蛮生长。
在电影院里,只要全员都坐着,那么大家就能轻轻松松地看完电影。但深陷教育围城里的家长们不免担心,如果有一个家长没坐下,而且还要站得比别人更高,那他们该怎么办?
还有家长担心,培训班减少的日子里,竞争依然存在:孩子与孩子间学习成绩的较量,孩子和家长间支配权的较量,家长和家长间信息差的较量,此起彼伏,暗流涌动。
如果把聚光灯对准一个个家庭,就会发现理想中的“平衡”很难,电视剧里的“佛系”和“鸡娃”两种对立形态,依然还会同时出现,每个家庭焦虑的沸点各不相同,没人能够独善其身。
这次采访的第一位主角是月亮(化名)妈妈,月亮就读于杭州一所公办初中,属于受“双减”政策影响最大的初中生群体。虽然月亮成绩优异,是“别人家的孩子”,但这些依旧无法缓解月亮妈妈的焦虑。
“无名群”
CFP供图
月亮妈妈每天最经常打开的一个微信群,是一个“无名群”。
群里的学生家长,来自杭州市其他公办学校,他们的孩子和月亮同等成绩水平——“不同学校”是重点,成绩到了月亮的水平,竞争的不仅仅是排名,还有学校里的分配生名额。
在月亮妈这样的家长眼中,分配生就类似于保送,由所在的初中推荐到普通高中,从今年中考开始,分配生也需要参加考试,但只要过了第一批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就好了。对于月亮这样成绩排在年级最前面的一批学生来说,都想拿到前面重高的分配名额,所以学校内部竞争非常激烈。“你看,大多数的班级群都是沉默的,除了老师发布信息,家长们回复‘收到’‘谢谢’之类,家长们不会聊培训,不会聊成绩。”月亮妈有点无奈。
只有不同学校之间的孩子,才不会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这个“无名群”是月亮妈妈多次陪着月亮上培训班时,积累下来的家长人脉资源。妈妈们在群里互通有无,因为有着相同的目标。
只有家长才能理解家长的困境,女儿偶有小考成绩不理想,妈妈不能过分把不快表现在脸上。那股无名火无处发泄,只能在群里开启吐槽模式,看到别的妈妈发来的安慰,月亮妈妈的火气也就散了大半。
更多时候,“无名群”是月亮妈妈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通道。早在上半年,群里就聊到了关于“双减”政策的一些口风。等到政策真的下来,有些妈妈们做了一个在她看来有些极端的决定——用多张移动硬盘拷贝下了某个名师的所有 课,一共拷贝了好几个T的内存,理由只是因为担心 课会被下架。但月亮妈妈反而松下一口气。该学的习还是要学,该上的课还是要上,只要培训班有一天还在,她和女儿就不会放弃。这不仅是关乎于一周一次的加时学习,更关乎于她女儿的圈子。
在公办学校,成绩好的学生和不好的学生有着天然的壁垒。家长们不会粗暴地打断孩子们的交集,而是用上培训班的方式增加同等成绩的孩子们接触的时间,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情。“月亮会和培训班的同学们更亲一点,一是因为没有更多的竞争,二是我们这些家长为他们创造了相处的环境和机会。”月亮妈妈说。
家长的人脉和交际圈,决定了孩子的交际圈。月亮曾经提出想玩密室逃脱,但她找不到玩伴,只能求助妈妈。于是月亮妈妈在“无名群”里发了一个密室逃脱的接龙消息,妈妈们马上响应,帮月亮凑齐了一个小分队。
“无名群”,是家长的圈子,也是孩子的圈子。
全程冲刺
CFP供图
随着女儿逐渐长大,月亮妈妈开始觉得,自己和女儿的关系在逐步“失控”。
月亮开始不愿接受妈妈的安排,觉得自己可以把课业在剩余的时间安排妥当。尤其是去年秋季学期开始,月亮为了夺回自己对学习的支配权,和妈妈产生对抗。
月亮妈妈只能找各种看起来合理的借口进入月亮的房间,看看她到底在学些什么。有时候是送水果,有时候是送牛奶——有段时间,月亮沉迷于先把自己感兴趣的课外题目写完,再去写学校里的作业,导致有一次她忘记做学校布置的数学卷子。
“她真的能安排好吗?”月亮妈妈很质疑。有时候看到女儿的安排,她觉得很欣慰,女儿未来一定是可以自主学习的孩子;有时候看到一些极其不合理的安排,她又觉得很崩溃。“说到底她也只是个孩子,眼光局限,她现在真的还不能完全脱离我。”月亮妈妈说。
女儿拒绝接受来自父母的学业安排,这件事被月亮妈妈发到无名群里,受到了很多家长的羡慕。有人觉得这是孩子自主意识的体现,他们的孩子到现在每天该做什么都要父母安排好,他们很担心孩子是否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月亮妈妈理解,但转身回到和孩子的相处上,就又开始焦虑。
焦虑具体反映在月亮的成绩上,无论大考小考,每次出成绩之前,月亮妈妈都会给自己做足够多的心理建设,然后在看到成绩时瞬间崩塌。
如果考得好,月亮妈妈会考虑从哪些地方着手可以让孩子下次考得更好;如果考得不好,那她就会郁闷好几天。遇到特别差的时候,她甚至都无力责怪女儿,开始把所有的问题归结在自己身上。
“她数学有一次小考考了班里30多名,我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整个人都泄了气。”月亮妈妈当晚并没有责怪女儿,而是把自己关了起来,回忆着这些年在女儿身上的投入。她是一个全职妈妈,家庭收入算是中产,每年光是补课费,就要花10万元左右。那一刻,她甚至觉得这些投入都不值得,不如把钱存起来,给女儿当嫁妆。
月亮成绩过山车一般的起伏,甚至让月亮妈妈一度痛恨学校和家长联系的手机软件。每次收到消息提示音,她都会心里一颤,然后下意识地把手机递给月亮爸爸,“你看一眼成绩,考得好你告诉我,考得不好你千万别告诉我。”
她比月亮自己更在乎那些一次次积累起来的成绩,“从初一开始的每一次大考的成绩,都变得很重要,孩子们的试错成本太高了,我们根本错不起。”月亮妈妈说道。
过去初一初二不努力,初三突然奋发图强逆袭的案例在当下变得越来越难。对于像月亮这样成绩较好的孩子而言,从初一开始他们就已经全程进入冲刺状态,他们不会停下,也不敢停下。
“亲子时光”
CFP供图
月亮妈很直白地表示,无论“双减”如何实施,都不会本质上影响女儿的学习节奏。“周中可以继续上培训班,周末可以把空出来的时间查漏补缺,可以问老师,可以查资料,该学的还是要学。”
“双减”政策一出,很多家长群的妈妈们都对学校增加晚自习表示支持,但细化到具体该如何实施,月亮妈妈也有自己的考量——“两餐饭都在学校吃,女孩子正值青春期身体发育阶段,孩子的营养没有保证。”
作为家委会的成员,月亮妈妈亲眼见过食堂采购以及做饭的流程,觉得食堂的饭菜只能提供最基本的营养。现在女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她会做好膳食搭配,希望孩子的晚餐可以吃得更有营养一些。“如果解决好饮食问题,我们会考虑让她也上晚自习的。”月亮妈妈说。
谈到“双减”政策中提到的“亲子时光”,月亮妈妈认为,这并不拘泥于放学后的大块时间,她们可以抓紧那些细碎的时间,随时交流。
“亲子时光”往往发生在月亮妈妈送女儿去培训班的路上和饭桌上。她们会聊聊最近的新闻,以及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月亮妈妈会有意识地灌输一些有利于开阔眼界的观点,她不觉得自己属于“佛系”或是“鸡娃”的任意一种,她更希望孩子是“奋斗”的状态。
如果焦虑过度,月亮妈妈也会努力让自己放松下来,看看《易经》,教育自己,也会教育女儿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几次考试,把目光放长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就自我。
月亮爸爸也会在母女之间起到一个缓冲作用。他原本就是大学老师,会倾向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式的教育,偶尔也会亲自参与到辅导孩子功课的过程中。月亮妈妈相信,在幸福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不会产生太大的心理问题。
月亮妈妈回忆起一家三口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沿着家楼下的马路跑步。月亮在前面跑着,妈妈坐在爸爸的电瓶车后座,搂着爸爸的腰,还会掐一掐他腰上的赘肉。三个人在保持一个默契的距离中跑完这一公里,偶尔他们还会被路边的小吃吸引。加完一顿餐后,路灯拉长三个人的身影,直到消失在小区大门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