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内置软件“监视”用户家庭隐私信息?软件方曾称能知道谁坐在电视机前 回应:隐私提示不清 向用户致歉

智能电视软件被指“监视”用户家中设备? 用户称没印象授权进行数据采集

近日,有 友在 络技术人员论坛上发文称,他因为感觉自家的创维品牌智能电视运行速度有些慢,便查看了该智能电视的后台软件运行情况,发现该电视后台运行着一款名为“勾正数据服务”的软件。

该 友称,他利用技术手段对“勾正数据服务”进行研究后,发现该软件每隔 10 分钟,就会对家中所有联 的智能设备进行扫描,并将多种数据信息传回到指定 站。此外,该软件还会将电视周围的能探测到的WiFi名称、地址等信息打包上传到指定的 站。

该 友解释说,该软件会对“家里有什么智能设备、手机在不在家、谁来家里连 了、周围邻居的WiFi叫什么名,随时采集上传。”

该消息发布后,引发了 友的热议。有 友称,通过收集这些信息,该软件的开发方就可以知道用户家中都购买了哪些智能设备,也能通过扫描到的手机情况,粗略判断用户家中有几个人。

软件方称已覆盖超4亿人口 负责人曾表示会给用户家庭“贴标签”

据介绍, 友提到的“勾正数据服务”软件属于北京勾正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勾正数据”),该公司官方 站介绍,该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家庭数据智能营销的第三方大数据公司,数据覆盖规模和挖掘深度居于行业领先地位,也是中国第一家以家庭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驱动家庭场景营销的企业。

据流媒体 所发布的陈正轩的演讲稿显示,陈正轩介绍,智能电视端的数据“不单能够采集到直播的行为,也能够采集到点播行为,所有看到的内容都能够实现无缝的全链路的采集。”陈正轩进一步介绍,用户 “什么时候是在电视机的前面,看了电视机里的哪些广告,整个家庭到底有多少智能设备等等,比如说有一台智能冰箱,两个智能空调,一个智能洗衣机,这些数据我们都能采集到,而且把它以家庭为单位整合到一起,实现数据的大融合。”

陈正轩进一步介绍,相关软件可以记录客户从开机,先进入了点播信源,点播了某一个电视剧,又经过直播信源切换,后来又用了点播,最后到关机的全过程,“整个过程中谁在电视机前,我们都可以实现全链路无缝采集。”

陈正轩在演讲中举例说,“比如有三台手机在这个家庭中,这三台手机分别是爸爸、妈妈、奶奶的,我们能进行跨屏的打通。”陈正轩表示,该公司开发的软件还可以对家庭的属性“贴标签”,“能看到到底是几口之家,比如要的是一线城市12000元以上的人,就要选择交集,然后提交,这就创建了一个一线城市中坚力量的人群,根据这个人群可以进行媒体对接,之后同样可以计算媒体的量,并进行人群洞察,比如也可以建立三线城市小镇青年这样的标签,这些都是可以根据下面的标签属性自定义。”陈正轩还介绍了有母婴公司通过勾正数据找到了0-2岁宝宝的母亲群组,实现了精准投放电视广告的案例。

软件方承认隐私政策提示不够清晰 已有电视厂家方面解除合作关系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27日下午发布声明称,近日, 络上有涉及名为“勾正服务的APP违规获取创维电视用户数据的相关信息,该公司第一时间全面禁用了所有创维电视上的“勾正服务”,并展开相关调查。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表示,经了解,勾正服务由北京勾正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并与创维旗下酷开 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业务合作。其合作内容仅限于以抽样调查国内收视情况为目的的必要的数据采集。其他任何超出此范围的行为,均未得到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的许可及授权。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称,鉴于此事件严重违背创维用户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创维旗下酷开科技已发函与北京勾正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解除合作关系,并责令其删除非法获取的创维用户相关数据。

经自查,“勾正数据服务”APK是北京勾正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该公司和创维旗下酷开 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业务合作,此APK用户可以自行禁用;该公司所采集用户数据的相关信息用于收视研究相关业务:家庭和个人收视率、收视效果分析、广告收视分析和优化。

声明中称,“勾正数据服务”APK因涉及到用户设备信息的采集,由于勾正数据用户隐私政策提示不够清晰,引起部分用户隐私安全的担忧,该公司向广大用户诚恳致歉;“本着对用户数据隐私至上的理念,我司将改进和完善用户隐私政策,确保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按照用户的授权依法收集信息。”

专家:企业收集大数据时应给予用户选择权

但丁少将指出,在收集和分析包括智能电视在内的智能设备所产出的大数据时,相关机构应该先明确地将这一情况告诉用户,并给予用户选择权,“比如有些软件,会提示用户是否参与‘用户体验提升计划’,告知用户软件会收集用户的行为等数据,如果用户不同意,则不能收集相应的数据。”

“另一方面,软件不能超越权限地收集用户的数据,比如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特征等。”丁少将表示,实际生活中,很多智能设备的用户都不了解 络和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更加清晰的提示,以获取他们的理解和同意。

丁少将认为,在大数据收集、分析的同时,相关机构还要做好对数据的保护工作,避免相关数据被不法分子利用。“此前有过相应的案例,一些数据被人用技术手段窃取后,被用于电信诈骗,给用户造成了损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1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