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地追两个热点。
1 拜登在12日签署了一项鼓励美国生物技术生产和研究的行政命令,旨在帮助扩大美国的生物制造业,还特别提到了「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这条消息导致医药行业景气度最高的细分板块CXO今日直接滑跪,绿血滋了股民一脸。早在一年前,在脱钩和制造业回流的背景下,拜登政府就搞了一份《供应链百日审查 告》,里面有提到降低对我国制药业的依赖。
2 我国CXO本质上还是类似互联 的「工程师红利」,人才密集又便宜,成本只有发达国家的1/3-2/3左右,所以成了那些创新药巨头的乙方,大客户基本都是国外公司。这个医药领域的细分赛道一直很被看好,业绩增速高,还没有集采风险,所以成了很多医药主题基金的重仓板块,估值怼的也高高的,换句话说,抱团了。谁能想到,现在突然面临大客户的砍单风险。
3 其实拜登的这项新命令并非单独瞄准CXO,其目标是「合生生物学」——这是个新技术领域,当然也可以说是新故事、新概念。其场景也不光是制药,还包括化工、食品、农业和能源,以及大家更熟悉的概念——碳中和。合生生物这东西有两个重点:一是研发,二是量产。后者当然我们最擅长了,所以美国要竞争。同样地,我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也对合生生物做了重点规划。
4 「合生生物」在资本市场属于比较新的概念,木头姐的ARK投了不少,但总体来说还是偏向讲故事的阶段(导入期)。中信建投出了份143页的科普研 ,叫《合成生物学:蓬勃朝阳,蒸蒸日上》感兴趣的读者回复:合成生物 可以收到,也许指不定哪天就炒起来了,毕竟脱口秀都能带出概念股。
5 心疼持有医药股的股民和基民们,心疼@兰兰、蓓蓓两位女神。其实还有个男神叫于洋,人送外 「富国药王」,业绩比两位女神还好。于洋2020年奔私,干了2年,私募产品的业绩也很牛,自认做不出超额收益后,今年重返富国,而且没接着怼医药,而是全市场配置——医药、消费、金融、信息技术、原材料都买。虽然今年收益也不理想,但绝对没有医药主题基金们亏得多。
6 今年的医药行业狗都不碰,不算医药主题基金,公募整体的医药股持仓占比为6%左右,近10年最低。但也因此,价格也是诱人的。过去几年的医药神话也起步于2019年的历史性大底,同样狗都嫌弃。所以,视角决定态度。
7 A股向来闻集采色变,但我前几天看到一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357.9元,同比上涨1.7%;住院费用为13949.7元,同比下降5.2%——这才是医药行业的天花板,逻辑与教培类似,打压一个行业,换来大部分买单人受益。
8 美国医疗水平制药水平世界顶尖,就一个问题,普通人看不看得起。我最近在读一本抗癌的书叫《无国界病人》,讲凤凰周刊前主编师永刚的抗癌经历,在美国最好的癌症专科医院安德森癌症中心治疗,总花费超过100万美元。师主编相信科学、乐观又细致,但本书读起来确实很难共情,毕竟我国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才3.5万,能获取的医疗资源和服务更少,大几百万换来的活下去,确实太奢侈了,也很 会达尔文主义。
9 第二个热点是出身「投资世家」的脱口秀演员House,我对他的那串代码毫无兴趣,却对他老爸充满好奇。House是92年的,如果他的段子所言非虚,老爹在他6岁那年全职炒股的时间点应该是1998年,之后上证指数从1999年的1100点涨到2001年的2200点——这是一段连行情软件都不太容易查到的远古翻倍牛市。更让嫩韭菜们羡慕的是,1996~1998年,上证指数也翻倍了!
10 顺着老股民视角回顾A股的历史大底:
1994年333,1996年537,1998年1090,2005年1062,2008年1728,2012年1980,2014年2026,2016年2687,2018年2445,2020年2650,2022年2863…
能总结出的规律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两条:
①底真的越来越高 ②离谱的时候真的要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