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偏安主城西南一隅,有着27.6平方公里连片的土地和5公里的长江岸线;这里,历经数载砥砺脱颖而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园区活力四射。
徜徉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触摸历史的印记;漫步京沪高铁沿线生态廊道,发现现代工业文明;伫立三桥湿地公园江豚广场,浩荡长江绵延不绝,“微笑精灵”畅游其间……
奋斗是最美的宣言、实干是最好的担当。
雨花经开区人,用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毅力,正擎起一座大美江岸的品质新城。
雨花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0年,先后被批准为市级、省级工业园区,2006年雨花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彼时是主城唯一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作为雨花新滨江建设的先行区、核心区,雨花经济开发区是“十四五”期间雨花新滨江建设的主战场。当前,开发区正全面展开“六大行动计划”,奋勇扛起“主战场”的使命担当。
聚力新机遇
开拓城市功能空间“新高地”
国庆长假,一则“发现了南京最大粉黛子草地”的短视频,在 络上爆火,引来了众多市民驱车前往三桥湿地公园——
这里,没让他们失望——依偎江岸,一大片已进入盛花期的粉黛子如梦如幻。伫立岸边绵延的步道,一边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奔涌长江,一边是如霞似烟氤氲着的粉黛子草,极美画卷依次铺陈,抚慰着都市人忙碌疲倦的心灵。
三桥湿地公园位于雨花经济开发区秦淮新河以南、板桥河以北、滨江大道以西、长江以东,毗邻南京长江三桥。公园占地面积约1500亩,在一期二期建设时,雨花经济开发区先后投入1.8亿元。这里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栽种了20多个品种、1万多株绿植,集植物观赏、生态科普、候鸟栖息、步道游览等功能,是市民生态运动休闲的天然氧吧。
2020年底,开发区投资4800万元的江豚广场建设完成,昔日脏乱的码头仓库变身主题公园。江豚广场总面积11.25公顷,近一公里的岸线上,景观小品、步行栈道、节点广场,拼接出一幅滨江生态休闲湿地画卷。江豚广场北侧为鱼嘴湿地公园,南侧为三桥湿地公园,是连接两个公园的绿色纽带,也是观江和观桥的绝佳观景点。
雨花滨江板块与河西“无缝链接”,是不争的事实。
绕城高速、宁马高速、大胜关长江大桥近在咫尺;10分钟可由天后大桥、龙行大桥至河西CBD;半小时即可抵达南京南站或禄口国际机场;公交总站、12条公交线路、地铁S3 线以及规划中的9 线、8 线穿区而过。
十里长江岸线是雨花最为宝贵的资源,最可传承的生态,最具标识的画卷。雨花台区委强调,要全面落实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落实南京打造“世界级魅力人文江岸”要求,结合雨花江岸生态湿地,着眼江城无缝融合,打造融历史文化、工业遗存、优良生态为一体的滨江新客厅。
聚力拥抱新机遇,北与河西隔河相邻,南接板桥、梅山,呼应江宁滨江,东至绕城公路与软件谷南园相连,西倚长江绿色岸线,27.6平方公里的雨花经济开发区,正在发力“起飞”。
与鱼嘴公园灯塔隔秦淮新河相望,仅“一步之遥”的距离却因入江口这一“天堑”而止步于此。在我市相关部门、雨花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去年11月,项目召开桥梁方案国际征集会,面向全球五家国际建筑事务所进行方案征集。
今年2月,项目召开专家评审会,经过几轮会审,最终确定,来自瑞士的克里斯蒂安·克雷兹建筑设计事务所拿出的“游远桥”方案成功中标。此次设计的“游远桥”,造型为三桥叠合互动,形似DNA双螺旋结构。“平远、深远、高远”的结构构思,具有中国山水画意境。桥身整体颜色为银白色,桥身主要采用钢结构。
与此同时,开发区今年还投入2000万元,对板桥河岸坡提档升级,提升三桥湿地公园管养品质,探索生态修复与创意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在长江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开发区将围绕“高标准”,努力打造长江生态保护的典范之作,助力南京打造“世界级魅力人文江岸”。
毗邻大美雨花滨江岸线和秦淮新河风光带,三桥湿地公园抬腿就到——这里,是雨花经开区全力打造城市功能空间“新高地”的人居森林板块;这里,以绝佳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优势,正成为雨花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北临秦淮新河,东、南至绕城高速与绕城公路,绿化覆盖率超50%,面积约6.44平方公里的人居森林片区,全力以赴扬“江河交汇”之长,打造以滨河特色低密度居住 区为主,集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为一体的产城融合之城。
紧邻龙藏大道秦淮新河大桥,已规划有总面积约87亩的商业用地,拟打造一处150米地标性建筑,与河西鱼嘴商务区隔河相望,约10万平方米的全国首个城市落差地下商业综合体,将在此诞生。
龙藏大道以东是居住以及生活配套 区,龙藏大道以西除了郊野绿地和公园绿地,还有部分预留用地尚处“留白”状态,正在积极招引以数字产业为主体,兼容高新、金融、新经济等总部经济特征的头部企业,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
横跨秦淮新河,将雨花与河西南无缝衔接的秦淮新河大桥、天后大桥、龙行大桥等,都在人居森林范围内。已通车多年的地铁S3 线在此设有天保站,一站即达河西南的高庙路站。未来,这里还将有7 线、9 线二期、S2 线“三地铁”深度覆盖……雨花与河西接壤的“留白”处,正在紧密“填充”之中。
雨花台区2022年端出的新年“城建大餐”中,岱山中路北延、西寇片区水系改造及提升、南南河改造(岱山西路段)项目等工程,直接利好人居森林片区。人居森林片区除了地铁站,还规划了11条道路,无缝对接河西CBD。目前,岱山西路北延已实现通车,剩余10条道路中,龙舌路、绿罗路、碧玉路、规划一 路道路段基本具备通车条件,文竹路、吉祥路、西寇北路、岱山东路北延等4条道路确保2022年12月底具备通车条件,西寇南路、岱山中路北延正加快推进。2022年底,预计片区9条道路全面贯通。
发力促转型
锻造都市工业创新“增长极”
4条生产线,18名工人,每月生产40多台智库智能移动机器人——这台“超级智能”的四方形机器人内部,拥有200多类元器件,70多道生产工序均由一体化加工的自动化设备完成,工人只负责上下料,车间里其实“无人”。
走进雨花经济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江苏智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处处能感受到智能制造给企业带来的蓬勃活力。
智库智能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智能仓库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经过近5年的不断深耕,目前销售额已占全国市场的10%,位列前三,正在跻身“头部企业”的地位。
作为南京唯一滨江临河的开发区,雨花经济开发区坚持创新引领,着力盘资产、建载体、聚产业,力促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500多家,智库智能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
围绕资产盘活,雨花经济开发区对可用土地、可规划调整土地和拟规划调整土地等进行梳理,近年来对42万平方米低效楼宇和36.5万平方米低效厂房进行了盘活,先后引入苏舜新能源、智库智能、金梦都工贸等一批优质企业,并精心打造了9 工坊都市工业园及新天时工业园。
为加速产业集聚效应,雨花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中电十四所等骨干企业的“龙头效应”,强化园区内与其关联的26家企业跟踪,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成功引进方科电源科技、睿龙新材料、华成微波等十四所配套项目。
强载体建设,促高效招引。雨花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完善双创产业园、雨运大厦等载体综合配套,提升园中园管理服务水平,优化园区交通,今年7月已开通共享巴士。高标准打造的联东U谷数字经济产业园,园区占地约50亩,总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今年将完成主体建设,预计引入40家高端数字产业项目,预计实现年均产值4亿元,年均税收4000万元,目前已签约企业24家(其中瞪羚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拟上市企业2家,规上企业5家)。青年路产业 区项目也在加紧改造升级中。集思路片区有君融特盛、国图信息、恒天伟、海能达、键桥等项目,今年以来,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模式,开发区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推进片区激活,孕育特色楼宇。目前已整租君融科技大厦,并完成公共区域改造装修,完成招商5120平方米。以君融载体为试点,目前已入驻的3家智能制造创新企业,预计实现年产值2亿元,税收1000万元以上。软硬结合,双轮驱动,聚力发展都市工业。
当前,雨花经济开发区正持续延展优势产业链,进一步发挥十四所龙头和华士电子等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建设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产业园,推动技术链和产业链本地化延展,培育智能制造领军企业、龙头企业,推进开发区在省级经济开发区排名的进位。
开发区正加大三鸿路46亩科研用地、汽贸园43亩商办用地项目的招引力度,努力布局一批活力迸发、优势突出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积极推进雨花汽贸区提档升级,完善商业配套,打造新能源汽车品牌聚集地。
致力于发展以智能制造和轨道交通为主的都市工业,新滨江建设正在雨花经济开发区全面启动。以数字产业为纽带,从人才到项目、从产业布局到设施配套,各类要素正在区域内加速流动。
在此基础上,强服务、定目标成为重中之重。开发区坚持以“强度论英雄、产值论英雄、亩产论英雄”,严格执行项目总投资额、亩均投资强度分别不低于1亿元、800万元,亩均产值达到800万元的标准;把好业态关,确保引进企业符合区域产业定位。从项目签约到建设、竣工、投产,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周期、各环节精准服务。
全力保民生
提升产城融合片区“美誉度”
今年6月,雨花经济开发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门迎客”,首批体检服务等项目顺利进行后,专业医护人员的接诊工作陆续展开。
过去,医疗资源一直是雨花经开区的“短板”,老百姓热盼着家门口就有好医院。直面辖区医疗资源的不足,雨花经开区党工委决定:腾出园区大楼,“让位” 区医院。为兑现按期投用的承诺,雨花经开区 会发展部、雨开置业团队组成攻坚队、倒排时间表、日夜赶工期,终于按照序时进度,把好事办到了居民群众心坎上。
这座由开发区管委会腾出办公楼打造的 区医院,是目前雨花台区规模最大、配套最全、设施最好的 区医院,极大弥补了片区医疗配套短板。总体建设分为二期,一期占地面积8025平方米,建筑面积7301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6038平方米,二期建设完成后,总面积可达1.3万平方米。
硕士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的副主任医师苏霆,是南京市基层心血管主诊医师、南京市红十字会优秀会员,曾获“江苏省基层医师骨干”称 。入驻这所崭新的医院接诊后,他说:“让出地理位置绝佳的办公楼给 区医院,体现了雨花经济开发区‘以人民为根本’的干事创业宗旨,一应俱全、最先进的医疗设施设备和崭新的大楼,让咱们80多个医护人员干得舒心。”
为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今年,雨花经济开发区还引进了微康医学项目,建成了雨花首个PCR核酸检测实验室。该实验室日检测能力达10万管,是雨花台区首家民营第三方医学实验室。
让昔日的郊野片区变身为集体育、文化、创意、生态、旅游和低密度滨河居住 区为一体的产城融合示范区,民生配套成为重中之重。而在民生配套之中,医疗和教育是最重要的领域。开发区在已引进琅琊路小学、东方剑桥幼儿园等名校的基础上,规划中的15所学校正陆续开建。
今年1月,雨花经济开发区与南京市第一中学签订“合作单”。由南京一中在开发区实施集团化办学。为高标准打造一流学习环境,前期工作中,开发区分别邀请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专业团队开展方案设计。目前,相关建筑方案已基本完成,正进一步完善细化,计划年底开工建设。为了确保一中教育集团教育理念的扎实落地,学校从建筑设计阶段开始,就由一中集团派专人介入共同展开。
“十四五”期间,雨花经济开发区将投资1100亿元,新建149个重大项目,深度推进教育、医疗、体育、文化、商业等功能的导入,争创主城城市更新与融合发展的新标杆。
“硬环境”品质过硬,“软实力”同步递进。雨花经济开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以全面打造“幸福三圈”为基石,开发区正在创建“15分钟医保服务圈”,启动“数字 区”打造。
宜居宜业、安居乐业的雨花经济开发区,离不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开发区“红色引擎”党建品牌的实践和探索。
书记带头、班子齐上,党建“火车头”开到百姓家门口。党员下沉,问题上浮,雨花经开区党工委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交通出行、就学就医就业等民生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直面困难,积极破题,弥补短板,落实举措,最大限度汇聚服务群众的正能量。
今年以来,雨花经开区深入开展大走访行动。5237户居民全部走访完,梳理出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等9大类意见建议。不少拆迁群众多年在外安置,流动性大、归属感弱,园区创新打造“党建+文艺”品牌,送展览、送路演、送宣讲……居民群众深深感受到,住在雨花经开区“美满幸福”。
民生实事落到实处,群众的心也紧紧连在一起。不久前,全省第三届文明家庭评选名单公布,雨花经济开发区南奥新居筹备办居民李梅家庭光荣入选。这一荣誉的获得,离不开李梅全家在本职工作岗位之外,为 区作出的无私奉献。
勠力担使命
争当雨花滨江发展“排头兵”
今年的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雨花台区委旗帜鲜明地指出,打造新滨江,就是要主动呼应长江经济带、南京都市圈等战略机遇,充分依托雨花大江风貌、江河交汇的独特优势,坚持规划引领、交通先行,优化配套、提升环境,导入产业、吸引人才,着力解决秦淮新河以南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功能欠缺、产业导入低端、环境脏乱差破等突出问题,打造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标志性现代化新主城。
打造新滨江,不仅是对产业布局、发展格局的调整与优化,更是对城市形态、生活品质的重塑与重构,尤其是区委提出的“江河汇、数字流、城市环”的设想,最根本的就是要共同打造一个集“公共服务、数字产业、文化体验、江河生态、新兴消费”于一体,具有示范性、品牌性、流量性的滨江新城,全面激活土地资源的价值,让城市提升颜值,让群众资产升值。
近日,雨花台区委常委会集体调研雨花新滨江工作时指出,“开发区作为雨花新滨江的先行区、核心区,是‘十四五’期间雨花新滨江建设的主战场”。
勠力同心,勇担使命。雨花经济开发区应答区委要求部署的步履从容、决心坚定。当前,开发区已倒排时间表、锚定责任人、强化任务指标,启动实施六个行动计划,分别是:都市工业发展行动计划、科创载体培育行动计划、节点形象塑造行动计划、滨江风貌展示行动计划、招引质效提升行动计划、运行机制创新行动计划。
在都市工业发展行动中,开发区将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软硬结合、双轮驱动,引导和倒逼传统企业加快转型,迭代更新;推动一批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快一批低效楼宇再利用,精心培育产业 区,大力发展新型都市工业,切实扛起“都市工业主战场、智能创新增长极”使命。
今年,开发区将完成“智改数转”项目12个,发布应用场景项目清单10个,加速数字经济向各行业渗透,促进数字化产业生态更加完善。加强对低效用地、低效楼宇二次开发,坚决“腾笼换鸟”“开笼引凤”,以产业数字化倒逼企业转型,至今年底,9 工坊新引进智能制造装备企业2家,年产值超2亿元。
开发区与软件谷加强产业联动,实现软硬结合,互补互促,筹划合作开发新型都市工业园,留住和吸引一批优质工业企业,形成“研发在软件谷、智造在开发区”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
在科创载体培育行动中,开发区以数字思维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龙头,强机制、育主体、聚人才,精心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科创载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在开发区落地生根、繁枝茂叶。
开发区综合施策,全力激活集思广益路片区近25万平方米的闲置载体,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加强与国图信息、恒天伟科技的交流对接,尽快明确合作路径;力促海能达、键桥通讯尽快竣工验收,具备企业入驻条件。
依照《雨花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专项扶持办法(试行)》,落实减税降费、激励奖励等政策,做好企业成长各阶段的引导扶持工作。年内,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4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3家。
在节点形象塑造行动中,开发区将重塑开发区重要门户节点形象,改变城市界面整体不佳的郊区印象,提升开发区城市辨识度,展现现代化园区风貌和雨花新滨江核心区形象。
开发区已启动对滨江大道、龙藏大道、刘村节点及龙腾北路门户节点景观提升设计,项目总投资1.2亿元。其中,滨江大道、龙藏大道两个节点工程于今年年底前启动建设,刘村节点及龙腾北路门户节点明年上半年启动建设。
根据雨花新滨江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开发区深入研究弘阳市场转型、刘村地块开发工作,适时推动弘阳、刘村片区控规调整工作,把好产业定位关,算好经济平衡账,彻底改变开发区门户形象。
在滨江风貌展示行动中,开发区将充分利用拥江揽河、江河交汇的生态优势,做美做靓开发区5公里滨江岸线,高标准推进秦淮新河入江口南岸片区建设,打造秦淮新河以南宜业宜居新空间。
开发区加快推进三桥滨江公园的国际招标工作,年底完成方案征集,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将长江文化、军事文化及工业遗存文化融入岸线建设,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独具雨花特色的新滨江。
在招引质效提升行动中,开发区围绕智能制造、轨道交通两大优势产业精准招商,着力引进新型都市工业企业落子布局,撑起产业发展“顶梁柱”,把重大项目招商作为“1 工程”,力争50亿级龙头型项目取得招引突破。
借助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平台,开发区全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开发区设立总部或制造中心。着眼招大引强,完善招商地图和产业链图谱,突出招商靶向性精准性,着力招引实力企业、优质项目进入开发区,提升开发区内生发展动力。
在运行机制创新行动中,将聚焦主责主业,优化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公司实体化运作,进一步服务经济发展,提升开发区发展质量和能级,更好地发挥全区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
开发区将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抓手,在片区建设、助企纾困、园区治理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领航、典型引路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围绕三年国企改革要求,结合公司运营实际,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党的领导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曾偏安主城西南一隅,今站上雨花发展“C位”,雨花经济开发区正全力以赴,奋勇建设雨花新滨江的“标杆区、示范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