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又重新亮了——被科技点亮的盲人生活刷微信、炒股票、点外卖

这是1968年过世的传奇人物,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感知世界的方式。在人类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上,视力障碍者都是以与海伦·凯勒类似的方式在摸索这个世界,以获得对这个世界的片断的理解。只不过,盲人还可以通过语言的交流,听明眼人描述这个他们看不到的、想象中无比璀璨的世界。

1

今天的盲人比海伦·凯勒要幸运多了。

一切都是从0与1这两个简单数字开始的。

基于二进制计算原理的个人电脑及

之后PAD、手机在近20年的迅速普及,

拯救了一大批盲人的生活,

在盲人面前展现出一幅海伦·凯勒无法想象的新天地。

2

韩女士不是天生盲人。

28岁时的一场疾病让韩女士突然陷入永久的黑暗之中。

在刚刚成为盲人时,

围绕韩女士的除了深深的绝望之外,

还有无边无际的茫然。

日复一日的生活该如何自理,

漫漫长路的人生又该如何打发?

当韩女士得知电脑、手机的盲人使用方法后,

她的感受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

“天又重新亮了”

3

正常人知道盲人如何使用电脑手机的,

可能100个里面也没有1个。

在一期电视的创业节目中,

一个大学生看到同宿舍的盲人同学使用手机

感到无比震惊,继而发愿

与这位盲人同学共同开发服务盲人的创业项目。

笔者本人在目睹盲人使用手机时也是感到不可思议。

事实上,如果一个盲人戴着耳机在玩手机,你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他(她)与正常人的不同之处。

点读器:盲人的Kindle

盲人确实有专为其开发的设备,如点读器。

这一设备价格不菲,按照点读区域大小价格达5千到1万不等。其原理就是读取正常的电子文档并转换成中文盲文(顺便说下,盲文也有各国语言),然后在点读区域用机械方式转换为盲文突起。鉴于其价格、体积及单一的阅读功能,很少有盲人在使用这个设备。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盲人的Kindle。此外,还有盲文打印机,一套《红楼梦》用盲文打印可以放满一层书架。这个也是学校、单位才能拥有的设备。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

科技的发展则让这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而且功能更为丰富,使用更为便捷。在PC上,只要装上读屏软件,比如官方的“阳光读屏”,基本上明眼人在电脑上可以干的一切盲人都可以轻松完成。如果到了一个陌生地方,比如在外地旅游要想用电脑,只要找到 吧插入装有自启程序的U盘,就可将任意一台电脑变为对盲人极其友好的电脑,盲人使用键盘快捷键可以双手翻飞。

与正常人几乎无异的盲人手机界面

更神奇的事情发生在手机上。当然,市面上也有专为盲人开发的特制手机,但盲人却更为青睐普通的苹果或安卓手机。笔者看到,韩女士的苹果手机上装有微信、微博、办公软件、支付宝、淘宝、银行、 易新闻、滴滴、美团、QQ音乐、多看阅读、大智慧等客户端,与普通人手机界面没什么区别。这个意味着,明眼人能够在手机上进行的微信聊天、文字处理、 上购物、叫车外卖、买卖股票、新闻浏览、书籍阅读、音乐欣赏等等,对盲人来说也基本没有障碍。

当然,在盲人的手机界面上,你找不到摩拜、OFO,这也算是盲人的遗憾吧

盲人手机上比较特殊的有两个软件,一个是“视氪导航”,一个是“百度小明”,前者专为盲人进行导航,而后者则是通过智能技术帮助盲人识别图片里是个人,还是风景等等;软件看到文字会自动发声阅读;此外,该软件还贴心地为盲人提供钱币识别的功能,可以让盲人分毫不差给人递上一把零钱。

盲人喜欢把语音提示速度调得飞快,这样可以迅速在手机界面上找到所想要的按钮。而有些盲人还爱上摄影,在语音提示下将身边发生的一切拍下来,用3D技术打印出来,与旁人分享。还有的盲人,爱上了电子游戏,从最简单的挖雷到大开大合的战略游戏,都能玩得得心应手,乐此不疲。还有志愿者业余对市面上热门游戏进行适合盲人的优化,甚至开放盲人专用游戏。所以,以后你看到盲人专心致志地在玩《植物大战僵尸》也不要惊讶。

盲文不再必需

有了这些电子设备,学习盲文就不再是盲人探索人类知识宝库及 交媒体互动的必要条件了。在盲童学校,只要不是全盲,也可以将盲文作为选修。更多的盲人,直接就将手机作为人生最可靠的助手。

这些电子设备,为盲人封闭世界开了一扇窗,让阳光倾泻入他们生活。对于这一切,有一长串的名单需要感谢,如艾伦·麦席森·图灵、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等等。

如果说,科技改善普通人的生活,那么,我们可以说,科技点亮了盲人的人生。

目前科技做不到的是盲人出行安全

当然,今日的科技并非完美,比如说,目前最为困扰盲人的是出行安全问题,盲杖需要熟练度,导盲犬做不到人人配备,而现在城市无障碍设施离全覆盖还有相当距离,不少盲人因此就长期蜗居在家里。如果,我们将应用于无人驾驶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导入为盲人服务的设备,无疑将更大程度解放盲人。又比如,科技发展能让盲人直接看到世界,那更是终极解决方案。

不要认为这些梦想还很遥远,科技的发展速度往往超越人的想象。就像20年前,你能想象盲人在打电子游戏吗?

盲人的数据鸿沟

接下来说个相关的沉重话题。科技的发展,确实让不少盲人走出黑暗。但这个窗口还非常小,能沐浴在科技之光中的盲人数量相当有限。这里,存在两条巨大的鸿沟。第一条鸿沟在于年龄。对40岁以下的盲人,熟练掌握电脑及手机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对小朋友来说,那几乎就是天生就会的技能。但对于年长的盲人来说,这个障碍就相当于跨越几丈宽的堑壕,爬上几丈高的城墙。大家都知道教明眼的老人玩手机会是多么折腾的一件事,要教会盲人老人,那难度更是几何级数增加。

第二条鸿沟在于地域。在城市里,盲人相对而言接触面广,经济保障也没问题;而僻远乡村,情况就大不一样,盲人能够上学的少之又少。要让乡村的盲人同样照到科技之光,需要的是整个国家的意志和志愿者的努力。

志愿者的新方向

从 会公益组织的角度,对盲人使用手机电脑的理解也给我们帮助盲人群体提供了新的思路:

改思路之一:城市,志愿者能否组织起来,对年长的盲人进行反复的、艰苦的手机使用辅导,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科技的惠泽?

改思路之二:乡村,志愿者能否可以收集二手手机,将其配送到僻远乡村的盲人手中,并承担起包教包会包话费的责任呢?

科技伟力固然令人赞叹,但辅以人类爱心,这个世界才会熠熠生光。

海伦·凯勒还有句话

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4月3日
下一篇 2018年4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