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隔离影响,居家办公、在线教育开始升温。
专注于企业办公市场的钉钉,在1月底发布了“在家上课”计划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次居家办公中最大的“赢家”。
钉钉“在家上课”计划非常强大,覆盖在线授课、在线提交批改作业、在线考试等应用场景。关键,还免费让全国大中小学使用。
但这样一件由技术支撑的“公益事件”并没有获得一面倒的叫好,学生们普遍反映假期休息时间被霸占、被要求强制下载注册、钉钉侵入个人隐私太多……
同样受到困扰的还有上班族,尤其是互联 行业。从大家无法正常复工开始,钉钉已经渗透进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钉钉、会议钉钉、打卡钉钉……
但就反应来看,与上班族的含泪隐忍不同,学生们疯狂在各大App应用市场打了1星“好评”,一度引起官方重视。钉钉紧急公关,求饶表情包、认错短视频迅速占领各大 交平台。
十分讽刺的是,即便被刷成了一星,钉钉在App下载榜也已经排第一了,这是以往只有娱乐游戏类的产品才能爬上的位置。
对钉钉的“讨伐声”和钉钉的“认错求饶”形成一股巨大的营销旋风,席卷微博、微信,以及年轻人的天地——b站,顺势收割成吨的宝贵流量。
不论你是被钉到失眠的白领,还是被迫营业的小学生,都无法撼动钉钉作为阿里系成功进军 交圈的事实。
因为它的使用与否从来都不是这些群体所能决定的。
但是,学生们近乎疯狂的打1星行为还是给了我们一些提醒。作为工具平台,钉钉有必要思考和平衡好“客户”和“用户”的利益。
钉钉,谄媚的价值取向
钉钉的品牌使命从名字就能窥见一斑。
按照钉钉工作人员自己的解释,钉钉这个名字取的是“板上钉钉”、“更加靠谱”的意思,但实际操作中,钉钉却只是为了更好地找到人,继而对人实施监控。
因为钉钉明白,自己的金主爸爸是管理者而非员工,只要“客户”满意了,“用户”自然少不了。
于是,作为办公软件,钉钉近乎谄媚式地为上位者设计了很方便实用的功能。
例如:
最常用的考勤功能中,只允许领导导出考勤表,一般员工是无法导出的;
领导给你发信息,系统会自动显示已读,哪怕只是从锁屏提醒里看见;
钉钉的提醒功能和外勤拍照功能,时时刻刻把你锁死在工作岗位上;
消息看不到不要紧,“钉一下”功能实现电话、短信轮番轰炸……
而与近期被曝光的不用经过用户允许就可自动开启摄像头和麦克风功能相比,以上这些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知乎上,一位程序员对钉钉的看法
钉钉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它的运行逻辑是to B的,而不是to C的。既然是to B的产品,付费的企业客户的利益诉求当然要高于不付费使用用户的利益诉求。
看到这一点,让钉钉走向成功;
而强调这一点,则让钉钉备受指责。
企业老板们付钱买服务,钉钉理所当然地认为只需无限迎合老板们的心态就好。老板们希望随时能找到员工,那么钉钉就提供这样的服务,让老板们满意。
其实,这种笼络快钱的典型互联 价值观并没有搞明白老板和员工为什么聚在一起,在为什么而努力,反而放大了老板与员工之间天生的利益矛盾冲突,让职场关系在彼此斡旋中变得紧张。
钉钉最大的用户群体通常是下位者,而钉钉不想方设法优化用户体验,选择性忽略这些下位者对于产品人性化的质疑和对管理过于苛刻的抱怨,也让钉钉在面对诘责时“工具无罪”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背后的行为动机是,资本的天平倒向哪边,钉钉就屁颠屁颠地跟过去,讨好金主爸爸成为企业安身立命之本。跪得习惯了,公关求饶也是在预料之中。
而可怜巴巴的求饶不单没有博得孩子们的同情,反而在B站上把一首新曲送上了推荐。在这首鬼畜里,歌词表达:钉钉想要五星好评,我们可以分次给你。
这些忍气吞声的 畜不屑去做或者无法做到的事,孩子们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较真了一次。
钉钉,“高科技枷锁”的典型
其实,对于钉钉的批评声从钉钉“出生”之日起就如影随形,这不只是钉钉面对的问题,企业微信、云课堂等软件都遭遇过同样的问题,只是钉钉在这条路上走得极端了一些。
“技术无罪”我们无须再讨论,但如何看待科技进步的得与失还需要谨慎思考。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我们热情欢迎每一次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但是,单纯的歌颂科技进步而不审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无疑会引发巨大的 会问题。
最典型的就是西方工业革命的发生,生产力不断提高,但蒸汽的使用并没有将工人从复杂的劳动生产中解放出来,反而让劳动者的压力与日俱增,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罢工运动。
到了现代 会,智能手机、移动 络、即时通讯等技术的进步的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脑力劳动上进一步提升了人类的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让劳动者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的亚健康状态。
从前,上下班时间就是工作与生活的自然分界线。离开了工作岗位,就不具备了继续工作和加班的客观条件。
而现在,同事的一条微信消息、甲方的一通电话、领导的“钉一下”,立马就能让你在半夜爬起来做方案,重新回到工作状态中。
这种打破空间限制的工作模式集中发生在互联 行业里,只要给他们一台电脑,别说“996”,就是“007”都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带来工作便利、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高科技枷锁”。
去年程序员“工作996、生病ICU”的呼声言犹在耳,“钉钉差评事件”又在疫情期间发生,人们不得不重新正视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或许白领们的吐槽中夹杂着情绪性的发泄,或许小学生的抱怨里揉进了对学习的厌倦,但不可否认的是,钉钉纵容甚至鼓动严苛企业管理文化的事实,决定了它仅仅只是一个工具。
希望这些打1星的学生们十年后、二十年后坐在写字楼的格子间里的时候,还能拥有曾经给“钉钉”打1星的勇气。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