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搜索“触链”,“图刻”是噱头还是不忘安全初心?

文|曾响铃

这两天,响铃的一个群里因图片版权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另一方面是用图者的内心不平。一个群友反问:分不清版权怎么办?认为市面上很多图片版权公司专门挖坑。

而北京海淀区法院知识产权庭曾进行过统计,截止2017年7月份,该庭收到的图片类案件达2879件,其中微博、博客、 站在被告中占83%。

区块链世界里的“百度、360”图片版图

与百度的图片上链结构有所不同,360图刻采用的是蜂巢 络架构。

主链采用人人都可访问的公链形式,以保护隐私的方式在子链之间传递数据和价值,目的是通过主链的嫁接作用,实现子链间的互联。这种结构的好处就在于通过中心过滤为各子版块运行建立了一张安全 ,而各子板块间的流量也有机会互通。

360图刻恰好“两张”王牌都握着

从整体的产品设计架构以及结合360本身的生态体系来看,360推出的“图刻”,恰好“流量分发”和“安全性”两张王牌在握。

1、安全为基,360安全大脑保驾护航

360的核心优势是其王牌产品360安全卫士,并借此组建了包含搜索、安全防护、浏览器、云盘、软件管家等系列产品以巩固360王国实力,其在 络安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360图刻入驻360生态系统,首先携带的是360的安全基因,比如该系统以全球最大的分布式智能安全系统——360安全大脑为神经中枢,这也为图刻提供了安全运行的环境保障。

2、流量分发是羽翼,360产品生态与数字版权相连接

和百度的图腾流量分发有所区别,百度区块链图片产品采用的是平行结构,更关注于监测,而360图刻更为关注流量分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图刻的内容分发建立在打通360体系十大产品上,基本涵盖了360流量生产池里的全部产品。360图片收录超500亿高清美图,原本就拥有海量图片流量分发势能,加之各产品间流量能够互通,相互引流增大曝光量,这为后续的创收提供更多的可能。

B、在360生态体系的十大产品里,各自都拥有较大的流量宣发优势。比如,360搜索拥有4亿用户,日均搜索请求8亿;360浏览器月活超过4亿,月度市场覆盖率超70%;快视频的日活近千万,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近1小时。由于各产品间的流量渠道打通,因此,图刻在流量分发上打的是强强联合的“组合拳”。

C、“像素”+“彩虹钻”虚拟价值驱动的全新玩法。区块链激励机制为的是 区建设,从这一举动可以看出360对于用户黏性的关注,流量分发在往优质产品吸纳上靠拢,数字资产借助区块链技术进行价值转移的行为落地,这对于推动360生态建设有着一定的创新意义。

进军区块链红海,图刻还带来了几大影响

区块链的落地应用场景一直备受技术界与媒体界的关注与探讨, 而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版权维护问题,看上去是一件很美的事情,但实际上它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区块链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和大众化普及,就像已流行多时的VR与AI,虽然概念已经脍炙人口,但普及率依然很低。因此,进军区块链红海,360图刻也承载着行业的诸多期望,并为360自身的发展以及数字版权保护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1、行业竞争更充分,将为用户带来更多利益

2、用安全推动数字资产版权的保护进程

第三,安全问题,即整个分发及交易过程的保障性。这首先要保证平台性能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像图腾、图刻这类区块链产品,虽然访问上是公开的,但是仍然是基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体系,比如图腾隶属于百度,不可能跑到360生态体系中一样,因此仍然存在着被攻击的可能性。

相较于百度图腾,图刻的安全基因为数字资产版权保护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在第三点上尤为明显。

3、平台加持,促进360搜索内容生态体系建设

作为中国的第二大搜索引擎,360搜索需要建立自己的内容搜索护城河,诸如图片搜索这类垂搜频道,对360搜索内容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综合来看,“图刻”对360搜索业务的价值可能有以下几点:

区别于盗版图片平台,培育起用户使用符合版权的图片意识,一则有利于平台为其内容质量进行“正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育平台用户的品质消费意识。

【写在最后】

由于360做区块链更倾向于打通各大产品体系,共享流量池带来的流量分发优势对于内容创收是个喜讯。基于区块链蜂巢架构及无限分片链技术,形成良好的安全防护体系,这对于构建独特的信用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

因而,图刻不仅是为行业带来了更充分的竞争,更多的是将前沿技术的力量与市场流量分发机制结合,这种对图片版权收益的新模式探索,或将是数字资产版权保护中的一大进步。

而360对于区块链技术及其商业模式的深刻思考,图刻只是第一步,未来在文创、科技、金融等领域还将有新的尝试和产品创新。

【完】

曾响铃

2、虎啸奖评委;

3、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

5、《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7、“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7月5日
下一篇 2018年7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