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到最后一分钟!”
据彭博 道,中美建交后,随着经济、文化、旅游和人员往来增加,美中两国除在对方首都互设使馆外,中国在休斯敦、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和纽约设有领事馆,美国在中国开设广州、上海、沈阳、成都、武汉领事馆。
香港“亚洲时 ”在线文章分析说,美方面指责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在美南部8个州“充当有系统地盗窃美国知识产权的前台”,作为回应,中方关闭美驻成都总领馆的部分原因是,“这座拥有1600万居民的城市是中国军事武器研究和生产的中心,也是一个新兴的IT中心”,这包含着针锋相对的暗示。
美国国务院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华盛顿有大约300名外交官,但其他领事馆的外交官总数没有披露。美国除了在中国内地设有5个总领馆外,还在香港特区设有驻港澳总领馆。 道说,”美国在华外交官通常有700至1000人,他们担负从发放签证到进行间谍活动等各种工作”。
关领馆是把双刃剑
美国驻华大使馆和领事馆的官方 站显示,在北京的美国大使馆担负着中美双边关系的使命,“作为美国国务院第二大海外建设项目,使馆内有超过20个联邦机构的(办公室)”。美中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后,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于同年8月31日正式开馆,现在,广州是美国在全球最大的签证中心之一。该 对1980年开馆的上海总领馆的描述是:“坐落在中国商业与金融中心的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包含来自美国国务院、商务部以及农业部的雇员,领区的总人口超过2.17亿。总领事馆签证处签发的非移民签证数量在全世界美国使领馆中排名第三。总领事馆的美国公民服务处为居住在领区内的4万美国公民以及每年访问该地区的近150万名美国游客提供服务。”美国有几大领馆这些年还建了新馆舍。比如,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于1985年建馆,最先的办公地点在锦江宾馆西一楼,刚开始时仅有6名美国官员和约29名当地雇员。如今,位于成都市中心南边的领事馆规模已扩大到有200多名员工,其中非中方雇员占到1/4。
美国驻华使领馆的外交官大多给自己起个“地道”的中文名。如驻广州总领事李靖、武汉总领事傅杰明、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谭森以及刚“完成使命”的成都总领事林杰伟。林杰伟的夫人、知名美食作家庄祖宜近日还表达了对成都生活的不舍。美国近来向中国派遣了一些“可以说中文”的外交官,并称这“反映了整个世界的大趋势,以及美国政府所提到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一面说着重要,一面又做些小动作。本月12日,美国驻华使领馆在官方推特账 发出一则污蔑“中国政府在新疆侵犯人权”的推文,并配有一张经过软件PS处理、攻击“中国商品是奴隶劳工制造”的图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驳斥这种做法“实在是令人不齿”。因美国介入香港等问题,美驻华使馆负责人最近被中国外交部紧急召见的频率也有所提高。
美国舆论也在掂量“关闭领馆风波”可能带来的后果。《华盛顿邮 》认为:“以牙还牙地关闭领事馆可能会伤害美国的‘眼睛和耳朵’,而不是中国的。随着实地接触的渠道减少,中美两国沟通和化解摩擦甚或危机的方式减少。一个担忧是,即使这是选举年的政治操作,但也让下一届美国政府修复两国关系遇到困难。”美国彭博新闻 称:“北京关闭美国驻成都领馆的决定,不仅将迫使美外交官离开人口与德国相当的四川省省会,还将关闭一个美国监听西藏事态进展的重要据点。”美国国务院前官员詹姆斯·格林也表示,中国想让美国受到的伤害更大一些,所以选择了成都,“关闭它就切断了我们与西藏的联系,这对我们是一个政治打击”。《今日美国 》评论说,相互关闭外交机构、驱逐外交官的做法“听起来很有戏剧性”,但通常也是一把双刃剑。2012年至2014年担任美驻俄大使的迈克尔·麦克福尔说:“打击情 人员是正确的做法,但关闭领事馆适得其反,最主要的受害者将是那些要拿到俄罗斯签证的美国人。总的来说,我认为限制俄罗斯人和美国人之间的接触不是一个好主意。”
领馆减少意味着什么
中美这一波政治碰撞牵扯到各自的驻外机构,并引发国际上的特别关注。今日俄罗斯电视台26日 道,对美国闯入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一事,俄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专家帕维尔·波德列斯内表示,在涉及其领土上其他国家的外交财产时,美国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这种行为。2018年美国在关闭俄西雅图领馆时,美情 人员也曾试图冲入俄领馆。他认为,美方对中方外交机构的无礼行为,会进一步加剧双方间的对立,而“恶化与北京的关系对特朗普有利,他就是把打中国牌当成竞选活动的重点”。
“2018年,我们没有相对应要关闭美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领馆,而是提出关闭其在圣彼得堡的领馆。”美对俄也发起过“签证战”“关闭领馆之战”,俄《消息 》等媒体的相关 道总是体现出“战斗民族”的强悍。俄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亚太研究中心主任洛马诺夫认为,美国近期攻击中国的言行,正在摧毁“过去40多年来中美关系所积累的一切”,特别是休斯敦总领馆关闭“具有象征性意义”,因为它是中国在美开设的第一家领事馆,建于1979年两国正式建交的那一年。
“尽管关闭领事馆事关重大,但也并非没有先例,特别是在两国关系紧张时。” 奥地利电视一台近日的 道也回顾了美俄前几年如何相互威胁关闭对方领事馆、驱逐对方常驻工作人员,并认为“为大选造势的美国,不排除关闭其他中国驻美领事馆的可能性”。奥地利《标准 》刊登国际法律师莱登穆勒的文章,专门提到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并谴责美国的做法。文章说,炸馆事件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美国使领馆门前爆发反美抗议活动,当时美国驻华外交官员也极力为该事善后。时任美驻华使馆公共事务官员保罗·布莱克本2002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当时美国使馆人员立即开紧急行动会议,通知所有工作人员及家属待在外交公寓中,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布莱克本还假装骑自行车路过使馆,在街角停下来观察动静。那段时间,他还和在上海、成都领事馆的同事保持联络,并协助大使尚慕杰草拟声明,对炸馆事件“深表遗憾和歉意”,呼吁两国在未来应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布莱克本总结说,应对炸馆事件是“美国重大的外交失败”。中国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在回忆录《说不尽的外交》中谈到,在他担任驻美大使的3年时间里,最难的日子莫过于1999年处理炸馆事件,并详细讲述了如何与美方“吵”“斗”,如何“逼”美方道歉的经过。
和处理炸馆事件时中美两国使馆的紧张状态一样,眼下,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与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的工作人员身处政治风暴之中,压力无疑是最大的。俄圣彼得堡远东国家研究中心负责人基里尔分析说,中美互相关闭对方领事馆并不意味着两国之间的关系完全破裂,必须清楚这只是一种外交手段。他认为,领事馆数量减少,意味着双方发展合作的机会将减少,但美中彻底“脱钩”不现实,即使未来不排除两国召回大使的可能性,也不意味着两国关系就会结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