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软件拖了产业创新的后腿 谁在为开发者改变?

“看到机器人已经占领生产车间,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那个场景太震撼了。”或许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但彼时是2009年。魏振南在参观日本的机器人工厂后,颇有些想法,机器已经不再机械,“未来的世界,一定是软件驱动硬件的世界。”

并不纯粹的工业互联公司

这驱动魏振南要去做工业场景软件。

10年前,魏振南成立团队开始研发数控领域IoT软件,研发团队来自三菱电机、发那科、西门子、马扎克等全球知名企业,但他们要做的事情不是模仿,中国工厂有不一样的场景,魏振南希望重构车间管理系统,让机器更顺畅、更高效的动起来。然而那时并没有工业互联 概念,也没有智能制造。

时过五年即2015年,魏振南成立微茗智能。微茗智能技术领域由数控机床的运动控制系统、工业IoT领域延伸至工业互联 ,但业务领域却更聚焦了。“微茗智能专注于机械加工领域”,魏振南说:“这反而是公司成熟的标志。”

其实,如有工业互联 服务商宣称,从电力,化工,到机加装配,再到塑料电子每个行业都可以做,这多半不可信。隔行如隔山,虽然工业互联 可通过参数调节,适配不同的生产工序、工艺流程,但跨界也并非易事。

微茗智能显然不想成为泛泛之辈,这家公司每天都能听到叮当作响,但这已变得非常悦耳。“至今微茗智能在精密加工市场,拥有30000+设备的数据采集经验,以及200+产线系统交付经验,200+离散系统交付经验。”魏振南说:“而且微茗智能没有进行过融资,没有出现过一次亏损。因为在应用场景中扎得越深,我就越知道要做什么。”

无锡微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 魏振南

微茗智能的三驾马车

“主轴碰不得,一碰就损失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产线停工的损失更是难以估算。”魏振南所说的“碰主轴”,就是典型的工业应用场景之一。如不能直观理解,推荐观看电视剧《大工匠》,孙红雷以他八级锻工水平,一锤将主轴砸直,车间得以复工。

但那是上世纪50年代的做法,在数控机床中,加工程序错误、设备安装偏差,均可能导致被加工部件与机床主轴碰撞。微茗智能则为数控机床安装了‘安全气囊’。机床撞机和过载保护系统,就是“安全气囊”,其可在毫秒内做出响应,保护数控机床关键部件。

当然,“碰主轴”只是机械制造领域的场景之一,微茗智能的解决方案还包括:协同智造管理系统,以及产线智能化管理系统。前者可将生产工序、工艺流程的切换周期,从三天降低至三小时;而后者可提升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以及实现质量正向追溯和反向追溯、设备效能管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周转。

这是不是已有了一些SaaS服务的味道?智能制造很难规避定制化开发,但微茗智能会将定制化工作量,控制10%~20%之间。甚至微茗智能并不会为任何一个客户,开发任何一行代码。“客户可以通过低代码平台,客制化地满足场景需求。而微茗智能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演化低代码的算法和模型。”魏振南说。

产业创新首先是研发创新

这就是微茗智能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其实,一家专注产业创新的企业,首先是在考虑研发创新,其次才是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早期微茗智能的软件研发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耦合。各团队或专注于平台系统,或聚焦在驱动软件,再或是控制器软件。“虽然当时也有软件开发服务,但多为离线系统,程序的开发态与运行态隔离,程序员需将软件反复‘搬家’,才能完成测试,项目经理也要承担繁杂的统筹、管理工作。”

魏振南说出了当时业务痛点。改变出现在2017年,此时工业互联 概念已经出现,微茗智能也最早深入此领域。如上文说述,协同智造管理系统和产线智能化管理系统,就是典型的工业互联 解决方案,而且微茗智能希望以SaaS模式,进行服务交付。

这就意味着,微茗智能必须颠覆原有研发体系,以云原生模式,在线进行统一的研发管理。同时基于此平台,微茗智能还必须迅速将工业互联 的应用场景,沉淀为微服务模块,因为这才是其真正的技术护城河。

谁改变了谁?

但初期效果并不理想。“旧平台对数据的态度并不友好,而且总希望我们配合他们改变,无法带给我们改变。”魏振南对这种被动改变很不适应,他不想变成别人的样子。

“华为愿意为我们改变,”魏振南说:“我总爱提出建议,华为的高管甚至愿意跑到微茗,听我提意见。”2019年,微茗智能终止了与此前的伙伴合作,并将研发体系整体迁入华为云DevCloud开发平台。

其实,微茗智能的需求并不常规,软件颗粒度较为零散、细碎。既涉及 关、传感器等硬件设备中的软件,也涉及平台中的驱动软件、微服务模块等。这是由用户需求所决定,既然用户需要不能改变,微茗智能的软件架构也不能改变。

“所以微茗智能的建议,经常集中在版本管理、软件衔接、代码权限等方面。”魏振南起初并不认为,一家创业企业的细碎建议,能被听见。“但华为从不拖沓,对所有建议均能做出迅速响应,并进行平台迭代。”

不仅如此。

华为软开云可以在同一平台中,实现从原形设计、需求分发、代码调研、代码实现、到版本测试、版本管理的全部功能。“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华为软开云可帮助微茗智能,节省两名运维的工程师,”魏振南半开玩笑,半是认真。

但这又是事实。

微服务是微茗智能的核心资产,例如,看似相同的工单管理,可能就对应着6~8种不同的微服务。至今,微茗智能平台中,已经沉淀形成数百种微服务,但将此“资产”统一管理并不容易,华为云则提供了简单、高效的项目交付协作服务。微服务一键即可升级。仅这一项就为微茗节省成本150万元以上。

正因此无话不谈,又事半功倍的合作,微茗智能与华为建立了“创新共同体”。“2020年,微茗智能销售收入超过8000万元,已成为工业互联 在机械加工领域的第一品牌。其中华为云产业云通过项目合作,更是为微茗智能带来了超过1000万元的收入增量。

魏振南也从一个学习底层自动控制出身的硬件工程师,变身为一个对机械懂一点、加工工艺懂一点、软件也懂一点的半个软件工程师。

而微茗智能所有的应用创新、商业创新,首先来自研发创新。

华为在帮助微茗智能提升创新效率,更使微茗智能专注于应用场景、主营业务,专注产业创新。”魏振南最后说。

【TechECR】关注科技企业生态体系建设,这里有思考、有观点;有点头咂嘴,也有会心一笑。创始人:张戈,曾任《商业伙伴》、《电脑商 》副总编,不码字,不写稿子、只输出有质感的文章。以生态合作为视角,研究IT产业18年,常年保持对ICT企业、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频度采访。同名专栏现已入驻各大主流媒体平台。合作联系:zg777zg@sina.com

目前已同步入驻:百家 、头条 、一点 、搜狐 、企鹅 等自媒体平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1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