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不少 友在 交媒体表示,在地图软件上搜索“台湾省”,能看到完整显示的台湾地图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台湾省街道用大陆城市命名,如重庆北路,中山北路,南京东路。有 友评论称:“台湾的每条路,都是回家的路。”
台湾省地图
前几日佩洛西窜访台湾,受到了国际 会的谴责以及我国坚决地抵制与制裁。这一事件,同样也让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进一步密切,“一个中国”的观念,愈来愈深入全世界人民的心中。
台湾学者戚嘉林在其著作《台湾史》的自序中曾明确写道“台湾属于中国,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国际所公认的事。如果台湾不属中国,那日本何须侵略中国,强迫中国割让台湾?如果台湾不属中国,那台湾人为何发动长达数十年的武装抗日,接着又从事数十年的非武装抗日?日据时期,日本殖民政府列为内部参考资料的《台湾总督府警察沿革志》中指明,要警惕部分台士进行带有显著民族运动色彩的活动,其思想言行之一就是‘立足于对中国将来寄予莫大瞩望,认为中国不久将恢复国情而雄飞世界,必定能收复台湾。基于此一见解,于此刻到来前不可失去民族特性,涵养实力以待时机’。日本警方的分析,黑字白纸,很清楚地显示,日本占领时期台湾人认同的就是中国。”
其实,纵观历史,“台湾省”这一命途多舛的孩子,从未走丢祖国母亲的怀抱。
历史渊源——澎湖台湾
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关于台湾的记载。三国(220—280年)时称台湾为“夷州”。黄龙二年(230年)春,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征夷州,得夷州数千人还。吴国丹阳太守沈莹在其所著《临海水土志》中,有关夷州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的描述,均与台湾相符,尤其是对其居民的衣、食、猎首、凿齿等生活方式,与男女婚姻、多 、各 不相隶属等 会结构的描述,均精确地与近代前台湾早期住民及其 会相符。因此,夷州就是台湾。
宋朝(960—1279年) 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渔民已抵居澎湖。当时,中国对澎湖已有相当的了解,王象之在其所撰《舆地纪胜》(1227年)中,即载称“自泉晋江东出海间,舟行三日,抵澎湖屿,在巨浸中,环岛三十六”。
元世祖入主中原后,于至元十八年(1281年)在澎湖设巡检司,以统辖其地。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世祖又命宣抚史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兵部员外郎阮鉴,于次年经由澎湖往招留求(元人称台湾为“留求”或“琉球”)。
1405—1433年间,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率庞大舰队七次出使西洋,其航程最远曾达非洲东岸。那时,国人已知道彭湖(澎湖),台湾北方海域的钓鱼屿(钓鱼岛)、彭家(彭佳屿)、花瓶屿,东南海域的红荳屿(台东兰屿),及台湾本岛的鸡笼山(基隆)、北港、沙马岐头(恒春猫鼻头)等地的位置与航程。
荷兰、西班牙人侵占台湾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夏,浩特曼率领船4艘并240人的荷兰船队,成功首航亚洲的万丹(Bantam,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西北部)与咬留吧(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等地,接下来,荷兰船队相继航抵远东。
1604年8月7日,韦麻郎率两艘大船航抵澎湖,当时我国驻守澎湖的驻军已撤,故荷兰人如入无人之境,伐木筑舍,作为长久之计。荷兰人在台湾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防范丑化、横征暴敛汉人,阴谋分隔所谓“汉番”。
1597年6月,西班牙地图绘制专家科罗内尔(曾上书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说,鉴于台湾物产丰富,且为中国与日本间的要冲,故建议政府占领台湾北部要港鸡笼(基隆),同时一并附上有关台湾的详细地图。自此以后,西班牙人抵达并占据台湾北端,先后与土著和荷兰人发生冲突。
1626年西班牙人所绘“大员岛荷兰人港口图”
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四月,明郑成功率船舰300艘,与荷兰人展开陆海激战,收复台湾。1661年6月,郑成功于台湾设一府二县,即承天府、天兴县与万年县,普罗汶蒂亚城改为承天府官衙。台湾复归母亲怀抱。
郑成功像
列强窥侵台湾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国成为列强觊觎的对象,台湾首当其冲,成为诸列强窥伺侵占的对象。1858年我国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台湾对外国开放通商。
除了英法以外,美日同样伸手染指台湾。
1857年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奄师大郎于征得美国驻华外交代表伯驾的同意后,派其所属水兵队长辛兹,以调查前年在台湾南端失事的美国商船“飞鸟” 为名,赴打狗(高雄港)美商居留地驻扎,升起美国国旗,并搜集各种有关资料,作为日后美国在台采取行动的根据。
1871年12月,69名琉球番民乘船遇风而漂至台湾琅峤东海岸的北瑶湾,其中54人遭当地“生番”杀害。此事被日本利用作为侵略台湾的借口。
日本侵略台湾
真正开始埋下“台独”祸根的,是日本侵占台湾以及在台统治。
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揭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由于清政府腐朽懦弱,海军实力不敌日本,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历经反复外交谈判,清廷终于屈辱地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由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被迫将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及辽南割予日本。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日军对台湾的占领遭到台湾人民的坚决抵制,日军在台湾残忍地进行扫荡、诱杀和大屠杀,血染青山。
除了血腥屠杀与镇压外,日本还阴谋在教育上推行歧视教育。在台日本人子弟就读的学校的课程与日本本土相同,本岛人子弟就读的公学校的课程则是殖民地当局刻意改编的,二者不仅在程度上有很大差别,且阴毒地在内容精神上搞奴化教育。
对当时的台士而言,有不少迫于日本占领台湾既成事实者,或迫于日本当局政治气氛压力者,也有以诗求取功名或衷心以皇国为荣者,歌颂日本,欲振兴所谓“皇道”。
但亦有许多诗 ,在汉文渐被禁绝的时代,坚持维系并保存汉文,且通过种种途径努力维系台胞的民族认同。“江海茫茫何处好,神州吾欲御风归”“沧海曾经知世变,虚名浪得满人间。中原大地春如旧,绿水青山待我还”,一首首汉文诗作表达许多台人盼望台湾早日光复之心志。
抗日战争爆发后,台湾成立了许多青年抗日团体,台胞纷纷投入祖国抗日战争的行列,终于,正义至,日本降,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家家张灯结彩,户户祭告祖先,锣鼓喧天,鞭炮声响彻云霄,饱受战争洗礼的城市,终于汇聚成前所未有的乐观澎湃浪潮。为了祝贺,台湾人将长年匿迹的花灯、花篮、绣彩拿出来装饰,并大放鞭炮,台北全市化为欢呼旋涡。台湾人的心中,始终记着自己的根与魂,日本人的淫威,始终不曾彻底消弭他们心中对根脉的执着与眷恋。
台湾庆祝抗日胜利
蒋介石逃往台湾与台湾分离主义
解放战争后,蒋介石逃往台湾。在蒋介石及其子蒋经国执政期间,随着政治控制的日益宽松、本省人经济实力的壮大、受过良好教育的下一代台籍精英的崛起、台籍精英与外省精英权力配置的不公待遇的增多及“二二八”事件所造成的历史怨恨的累积,台湾人的分离主义意识逐渐产生。加之对青年人的教育以及部分“台独”领导人所宣传和实施的政策,导致“台独”这一不正之风始终存在。
台湾属于中国,历史上如此,今天如此,未来也如此。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历史,那这个民族也很难拥有一个未来。台湾一直是大陆的孩子,它的血脉归于大陆,它依赖大陆、仰仗大陆。
中国统一联盟主席 戚嘉林
“我深信,神州必有振兴之日,不论经由何种方式,两岸必将统一。当时的心境,与前述《台湾总督府警察沿革志》中日本人所警惕的带有显著民族色彩的台士一样,基于此一信念,于国族腾飞世界时刻到来前,不可失去民族特性,孤灯黄卷,默默钻研台湾史,涵养台史实力,以待时机。”戚先生坚守信念,以笔为剑,笔耕不辍,力图还原那些被隐藏被扭曲的真相,以人文之力,正中国之名。
神州必有振兴之日,两岸必定统一,我们一同见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