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fm APP体验 告及产品建议

一.官方应用介绍

下载量第一电台收音机,新闻音乐相声有声小说英语段子全搜罗。蜻蜓.fm——随走随听的娱乐神器。最全的有声内容!最赞的收听方式!最完美的用户体验!海量电台、小说、播客,3000000多小时的有声内容等着你,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听不到!蜻蜓fm听上瘾,再也停不下来!

icon下包含“设置闹钟”、“回听”功能,前者改进后的版本已做优化,“回听”改进意见见上方“节目菜单”中建议,可以考虑增加一个“预约”的ICON

官方群聊天

5.1签到

问题:

1. 右侧中部的“签到”ICON点触后仍然无ICON上的图形交互效果

2. 可多次重复“签到”(一定时间内不会重复在群中发言,但是会一直浮现“签到成功”),没有意义的低质量UGC,对于群中人数较多讨论效果很好的场合下还有破坏氛围的副作用

改进建议:

1. 考虑增加ICON上的交互效果反馈,如变色(用户需要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交互效果)

2. 重复签到没有意义,建议二次点击“签到”后显示浮字“已签到”

细节:发布消息后默认退出输入法,不利于用户再次输出内容,不符习惯(已在群组中改进)

5.2 送花

先点击右上方的花朵后的界面

不知主播收花数目是否和节目热门度、能否上话题榜有关,但此种交互虽然对于用户来说学习成本很低,却似乎没有太大必要。对于用户来说,想表达对主播的欣赏,可以通过点击主播头像“关注”来做出选择,添加一个略显重复的评判维度对于蜻蜓方来说意义不大,倘若单纯希望用户在听的过程中产生用户行为,我觉得此处用上文改进建议中提到的“赞”更有价值

5.3 用户关注

点击其他用户头像时弹出对话框截图

上图中两种情况的差别或许在于游客身份与注册登录用户?(此处存疑,应该不是资料不完整的缘故)

上图用户个人资料截图

空空如也的个人资料界面,且没有任何“关注”选项入口(关于群组的问题后面会提,此处蜻蜓官方应该正在着手做重点优化)

5.4 群组

作为最新版本新增的功能,可以看出蜻蜓fm 交化的探索。

群组信息、聊天界面、群组成员列表、成员个人资料界面图片如下

作为蜻蜓fm 交化的初步探索,官方更新日志上指出“开通校园电台的群组功能”、“大 交平台重磅来袭”(新装用户可以在安装成功打开应用后予以提醒)。实际体验后,笔者发现的确有许多校园电台可以进入专门的群组中,告别之前略有些苍白的直播间,有了更好更简洁的交互体验和 交可能,也许校园电台的群组开设只是第一步,某种程度上也作为蜻蜓fm方的灰度测试,以获取用户反馈确定是否快速迭代。

简单说一说我所想到的“群组化”、用户间 交关系初步建立后的产品改进想法。

1. 群组从聊天室到群组简洁、成员组成上都有手机QQ的影子,然而蜻蜓fm的重点显然不是包含所有手Q的功能再加其他,而一定要有所取舍,满足基本的聊天工具配置(表情丰富化、图片、声音发送)后有自己的特色,笔者认为作为一款基于“听”的产品,基于“声音”的特质作为名片、介质都很有想象力和趣味性。比如个性签名可以是用户的一段语音自我介绍等

2. 个人资料下方的巨大空白显然有文章可做,一是用户微博相关内容,登陆蜻蜓的途径只有两条:新浪与腾讯微博,然而在产品内在逻辑中,除SNS分享流中存在微博元素外再无微博化体现,那么在个人资料这里似乎有蜻蜓-微博都希望呈现内容的空间;二是用户在蜻蜓内的收听行为,如他的收藏、他最近听过的内容等。无疑这里存在用户隐私问题,这部分可以交给用户来做选择—设置中提供是否在个人资料中显示收藏的选项

五.其他杂想

移动 络电台市场风起云涌,但其实各家同类产品之间差异性均较明显,各有优势和侧重。 荔枝FM倡导“人人都是主播”,提供简易的节目录制工具和展示平台来满足生产内容的“主播门”的需求,力图达到降低主播门槛、促进主播产出高质内容最终吸引粉丝的终极目的。然而在实现上困难确实太大,取决于有多少人有能力持续产出高质节目。

窄播关注个性化资讯,以人工语音播 的方式播放用户主动订阅的内容。存在的问题或许主要还是节目量的不足,难以达到真正的深度个性化定制。

考拉FM在内容版权上有其他电台不具备的优势,侧重“节目”,弱化“电台”,通过大数据在数字娱乐行业不断深入的应用,利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力图找到用户真正痛点,然而精准确定需求一直以来就是难点。

蜻蜓fm和喜马拉雅作为翘楚,就像沃尔玛的超市,又像web1.0时代的门户 站,即我这里东西应有尽有,要什么用户自己去选择,很多时候用户在这个平台下听了某个节目是无法和节目的提供方交流的,而是和平台上的管理员和其他听众交流。(当然两家也开始逐渐注重自家经营节目的重要性,如喜马拉雅的“段子来了”反响强烈)

为何移动互联 时代,门户类高大全的两个产品而不是近来吵得如此火爆的UGC类应用处于领先地位呢?原因在于音频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不同于文字、照片甚至是视频的低门槛,普通用户没有良好的嗓音、充足的素材整理与准备周期很难产出高质量的UGC内容,更别提持续产生优质内容了。因此至少在近几年的移动 络电台发展进程中,PGC仍然是王道,UGC只能作为辅助内容和刺激用户活跃度的陪衬角色。

内容选择上,蜻蜓fm一直强调和自豪的一点是自己电台覆盖的全面与稳定,然而众多的电台除了特定的用户群外,用户很难发现各个电台有哪些优质内容,这时就需要“门户”做好整理运营了,可以看到【精选】中已经在做这件事并且做的很好,然而如何让更多事实上非常优质却沦为长尾的节目呈现在合适的用户眼前或许比内容的全面更为重要。另外,自媒体流必然是大势所趋,引入自不必说,界面呈现、节目编排上也应抢占先机。

做不做自营?

淘宝模式OR京东模式?或许对于蜻蜓fm包括喜马拉雅在内短小精悍的创业团队来说为时尚早,然而“段子来了”的成功必然给蜻蜓fm带来压力,大家都做平台,东西一家比一家全,但我有我的特色自然会吸引来你的用户。在笔者看来,校园电台是蜻蜓一大特色,相比其他几家FM公司在校园推广上有明显优势,似乎可以从这里出发更加品牌化。

媒体方向or 交方向?

应该说都有发展空间,媒体方面。蜻蜓有做过一些明星访谈节目,也有许多线下活动与线上互动结合。播客内容上的第一栏就是新闻资讯,看起来还不错,然而做媒体对公司基因与财力的要求明显更高,有搜狐、新浪等巨头虎视眈眈,并且潜力上比 交出口要小。最新版本发布似乎已经宣布了蜻蜓fm的 交化布局,群组的出现意味着也许会建立初步的SNS框架。

豆瓣式or微博化

对于电台或是节目的喜好而建立起的弱 交关系说起来应该是兴趣类豆瓣式的 区,蜻蜓fm自然向往能够形成豆瓣式的高质 区氛围,但是群组实时评论的形式显然离“ 区”还远,或许只是想借此初步建立框架也未可知。存在的唯一一种用户间交互“关注”让笔者似乎看到了微博的影子,其实在此之前,我所设想的SNS框架就是基于微博的,当然要先选定一家(以新浪微博为例)-即将两者账 打通,部分数据共享:用户用微博登陆时,蜻蜓即获取用户在微博端有关信息(如关注了哪些歌星、影星,关注过哪些自媒体博主,喜欢互联 还是乐于购物等),当用户在微博上有新的feed发布后可以获取数据,从而丰富用户信息数据库。

蜻蜓借此可以在新用户发展初期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以便精准内容推荐、推送甚至未来广告的精准投放;用户可以一键关注播客提供者的微博,并可查看群组中其他用户的微博主页,微博方获得了用户的活跃度与分享率;用户角度,从蜻蜓fm获得了更佳的用户体验,在微博可以参与蜻蜓举行的一些市场推广活动。至少在面上看是一个三赢的局面,或许微博本身的内容低活跃趋势也是蜻蜓的一个顾虑吧。

车联 与可穿戴设备有多远?

巨大的市场前景带来白热化的竞争,按新闻反馈来看,蜻蜓fm在这两个领域上都走在同行的前列。仅从这个领域来看,电台播放内容或许不甚重要,谁能先行占领市场,获取足够大的市场份额才是重中之重。或许懂产品、懂市场推广、又懂硬件的人这几年时间入行移动电台会是个明智的选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4年9月11日
下一篇 2014年9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