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接吻、12岁清纯少女写真……这些APP辣眼睛!家长千万要注意

小禺儿 番禺台

现在很多音视频APP宣布整改

针对的人群直指未成年人保护

但是,海量的互联 应用

还是给监管部门和家长

带来了巨大挑战

有一些APP上

就藏着很多少儿不宜的软色情信息

家长们千万要注意了!

小猿搜题等11家APP

缺失未成年人保护条款

4月底至5月初,南都未成年人 络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测评100家APP后发现,软色情、暴力元素仍在“爱看”、“堆糖”等APP中普遍存在,绝大多数APP的家长同意机制形同虚设,未成年人毫不费力就能获得新的身份,进入原本“少儿不宜”的虚拟天地。

有专家指出,在APP中推广“家长监护模式”极有必要,但中心通过测评发现,受测的100家APP中,仅有快手、优酷、哔哩哔哩等两成APP通过主动的产品设计来保护未成年人。

接受测评的近九成APP在用户协议及隐私政策中提及未成年人保护,但也只是简单地声称“如果您未满18周岁,请在法定监护人的陪同下阅读本协议及其他相关协议”“如果您低于18周岁,请不要向我们发送您的个人信息”等。

未成年人是否真的获得法定监护人许可?绝大多数APP并没有要求提供父母同意书之类可验证的证明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11家APP的隐私政策对未成年人信息保护只字未提,其中甚至包括小猿搜题这样以中小学学生、家长、老师为主要用户群体,包含大量年龄、学校、班级、家庭情况信息的APP。

事实上,学生信息一直是信息泄露的重灾区,培训学校等机构倒卖学生信息的黑灰产案件屡见不鲜。小猿搜题的用户量也不少于5000万,其隐私政策却“巧妙”地规避了保护未成年用户的责任。

隐私政策红黑榜

左侧为红榜,右侧为黑榜

APP年龄限制形同虚设

伪造身份轻松过关

从国际范围看,有年龄限制的APP,一般会通过注册时弹窗提示、在注册页面提供出生日期填写等做法,限制不符合年龄要求的用户注册个人账 。但在中心测评的100家APP中,八成没有对未成年人设限。

一些APP在苹果商店显示年龄在12岁以上者才能注册,实际注册中并没有限制,只要填写手机 就可以顺利使用。

例如凤凰新闻APP,去年底曾因“持续传播色情低俗信息”等违规行为被国家 信办要求整改,其介绍显示,APP中会有偶尔/轻微的成人/性暗示题材,偶尔/轻微的色情内容或裸露。

研究员使用测试手机 成功注册凤凰新闻,设置年龄为10岁,依然能看到大量不适合未成年人的新闻内容。

随后,研究员以家长身份联系客服,却被告知账 无法注销,也不能开启家长监护模式。

凤凰新闻客服称无法注销账 。

另有两成APP设置了“18禁”等门槛限制未成年人注册,但研究员实测发现,这些门槛通常只是“看上去很美”。

以知名 交软件探探为例,注册过程中要求填写出生年月,出生在2001年4月以前(即年满17周岁)的注册者才能进入下一步;视频软件优酷则要求注册者填写“4×5=?”等数学题的计算结果,以此过滤低龄未成年人。

优酷年龄限制界面。

未成年人 络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称,可以看到各平台在限制未成年人注册方面作出的努力,但实际效果要打个问 。中心调研发现,未成年人虚 年龄,或使用其他成年人手机 、身份证 注册账 的情况较为普遍。

部分APP中含有

未成年人色情相关内容

需要承认的是,APP限制和家长监护无法排除所有风险。由于 民鱼龙混杂,许多家长都担心孩子上 时交友不慎、遭遇坏人。

例如今年3月,一位女性 友发帖称,bilibili用户科里斯诱导她10岁的未成年女儿进行“文爱”。此事随即引发热议,bilibili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很快处理了用户科里斯,并就此开始建立专门的青少年用户保护体系。

事实上,为了减少未成年人 络 交的潜在风险,《未成年人 络保护条例(送审稿)》第十七条提供了参考方案“ 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信息搜索服务的,不得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显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搜索结果。”

但在此次测评期间,中心发现,bilibili的“血泪教训”似乎没有给其他互联 企业敲响警钟。三成APP中仍能通过“添加好友”等渠道检索到未成年人的ID,包括年龄、位置等个人信息。

此外,部分APP甚至出现大量软色情信息。

在APP“爱看”中,研究员不但搜出小学生相关内容,还出现和小学生有关的色情图片。

在“最右”中搜索小学生,会有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内容出现,如未成年人接吻图集等。

最右App中出现的小学生接吻图集。

“爱阅读”会根据注册人的性别,大量推送带有暗示性的阅读材料,并配有夸张的卡通头图。

“堆糖”中则能搜索出“12岁清纯美少女写真集”一类的内容。

糖中出现的“12岁清纯美少女写真集”。

去年8月,作业帮、小猿搜题也先后被曝出APP内含有色情信息。因此,这些平台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的 络权益,也需要关注。

未成年人保护测评总分红黑榜

左侧为红榜,右侧为黑榜

结论与建议:

用产品设计解决未成年人保护问题

告结论

●过度收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情况普遍存在

在使用 络产品时,用户需要出让部分隐私信息交换。测评结果显示,超过6成APP未能遵循最少够用原则收集未成年人信息。

相比于成年人,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他们在 上留下的个人家庭、朋友身份信息,家庭、学校、单位地址,电话 码等,更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尽管89%的APP在隐私政策里涉及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内容,称征得家长及监护人同意才能收集和使用,但实际上这些条款如同虚设。仅有不到两成的APP尝试对未成年人设限,而且绝大多数平台在收集未成年人信息时,实际并未采取任何措施来征得家长同意。

●未成年人身份认证机制仍有待完善

从少数产品推出的年龄限制设计看,实际能发挥的效果有限。未成年人使用父母账 悄悄注册登录游戏等平台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平台如何加强未成年人身份识别机制,值得关注。

不管是直播平台的“早孕 红主播”,还是 交平台、音视频APP存在的成人诱导儿童“文爱”、“磕泡”等现象,都说明了 络平台的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可能侵害儿童权益。虽然被测的100家平台中,过半建立举 系统,但专设处理侵犯儿童权益的,不到一成。同时,当出现不适宜儿童观看的信息时,绝大多数平台未能给予提醒。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用户的内容分区和展现机制,及其权益保护等举措仍需加强。

鼓励平台推出更多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特殊设计

针对 络平台存在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在呼吁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之外,或许一些特殊的产品设计更能起到儿童保护的作用。然而测评发现,100款被测APP中,仅有两成特殊产品有“家长监护模式”、“防沉迷设置”。在上述两种模式之外,我们鼓励更多平台推出更多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特殊设计。

●健全保护机制,充分保障未成年人上 权利

在今天,未成年人的生活或许已很难离开 络。与其阻止和限制未成年人上 ,不如更多思考如何引导和帮助小 民们,为他们打造绿色上 空间。

以美国儿童 交 站“企鹅俱乐部Club Penguin”为例,在收集儿童信息前,会发送邮件通知家长及监护人,并设置了文字过滤器、对话监控系统、举 系统等,严禁儿童玩家透露任何私人信息,比如不能输入电话 码、地理位置以及任何有明显意图或建议的词汇,否则就会被踢出系统。

诸如这样的设计,结合具体场景,既保障了未成年人上 的权利,也能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良 络信息侵害。

你平时放心让孩子用手机吗?

对于这个情况

你有什么看法?一起谈谈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4月19日
下一篇 2018年4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