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软件ZAO火爆,可你知道“丢脸”的后果吗?

我不知道你们的朋友圈是啥样的。

反正我的朋友圈最近被一款名叫“ZAO”的AI换脸软件刷屏了。

用户只需要在App中上传一张照片,就能将自己的脸替换成“小李子”“玛丽莲梦露”等大牌明星的脸。

同样也可以将一些电影中角色的人替换成自己的脸,而且它的人脸融合效果非常棒,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于是我的好友们纷纷一夜之间跃升一线,“接拍”了复联、泰坦尼克等国际大片。

这个App从上线开始就在微信朋友圈等 交平台上迎来了病毒式的疯狂传播,一夜之间收获了 100万+ 的用户量,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

截止至9月4日,该App在苹果商店的下载量已经飙升到了免费App下载榜和娱乐App榜单的第1位。

国民的猎奇心理给这款App带来了现象级下载量,关于ZAO的话题也频频被送上微博热搜。

但其实AI换脸并不是算黑科技了,在国外的影视剧中,都已经被熟练应用。

例如《速度与激情7》里为了让已故的主角保罗·沃克在大银幕上回归,就采用了视频换脸技术。

电影的主创团队捕捉了保罗生前的影像资料,再通过CG制作虚拟模具嫁接到替身演员身上,最终实现换脸。

这项技术的根本核心是一个“自动编码器”。

它类似于一个深度神经 络,它能够接收数据输入,并将其压缩成一个小的编码,然后从这个编码中重新生成原始的输入数据。

AI换脸真正进入国内大众视野并在国内火起来,是要追溯今年年初,B站UP主“换脸哥”发布的一段94版射雕英雄传视频。

视频中,原本饰演黄蓉的演员朱茵的脸被替换成了杨幂的脸。

从流出的视频和动图看,虽然是用AI合成的,但是整体效果十分逼真。

“换脸哥”发布杨幂版射雕英雄传之后,迅速在 上发酵并引起了 友们的热议,B 站视频截止删除前点击量超出 20 万,微博话题阅读量更是达到了 1.3 亿。

不过随着话题逐渐变热,批评和指责也随之而来,有不少杨幂的粉丝认为 AI 换脸侵犯了公民个人肖像权。

而且,如果任由这项技术发展,那么在当今这个 AI 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先进的情况下,普通人尤其是普通女孩子的个人隐私也就受到威胁。

有 友爆出在使用ZAO时,ZAO 的用户协议居然公然写着“允许 App 获得肖像权的使用权和改动权”。

这一条款引发了巨大争议,也引来了其背后灰色产业的质疑。

它到底会不会将我们的肖像保存在数据库中?

如果数据泄露了该怎么办?

它将用我们的肖像去做什么?

被换脸的视频有可能被用于诈骗或敲诈?

……

一系列的影响细思极恐。

之前国外一位名叫 deepfakes 的小哥,致力于在论坛上分享其利用AI技术制作的明星换脸小视频。

被他用 AI 换脸搞过的明星和名人数不胜数,既包括大部分的好莱坞明星,也包括川普这样的政治人物。

除了一些普通的恶搞,他甚至还把一些羞羞的片子里的女主角换成当红女星的脸。

不仅女明星无辜躺枪,也给女明星的公关团队添了不少麻烦。

“受害者”之一好莱坞女星斯嘉丽·约翰逊在接受《华盛顿邮 》采访时,发表了自己对于 deepfakes 的愤怒看法。

她表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即使你拥有自己形象图片的版权,在别的国家也不一行适用,面对充斥 络的AI换脸情色片,她和她的团队无能为力。”

之后由于大量“受害者”的投诉,论坛迫于压力封杀了 deepfakes 的账 。

这次封杀却让 deepfakes 直接开源了其 AI 换脸项目的代码,虽然ZAO并没有表示其换脸技术源自开源的“deepfakes”代码,但其技术有着强烈的相似性。

尽管AI换脸技术背后也许存在着不为人知的灰色地带,也许被人口诛笔伐。

但不可否认的是,AI换脸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另一层面上的横向发展。

作为一种深度学习算法,简单地说就只是代码和数字。

正如有 友说:“技术本身没问题,只是用错了地方。

近年来,人脸识别不仅在国外流行,在我国也迎来了井喷式发展。

从阿里巴巴无人店的“刷脸”支付,到iPhoneX的“刷脸”解锁引起全民大讨论,再到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的“刷脸”过站,“刷脸”的突然出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跨越性的便利。

无人店的实名验证支付、手机的人脸识别解锁、滴滴快车的司机注册还有一些公安部的监测系统等,背后都是依托着一项Face++的人脸识别技术。

说到这项技术,那就不得不提这项技术的研发团队里“元老级”员工——范浩强,2011年国际奥林匹克信息学IOI竞赛金牌(亚军)得主。

在范浩强12岁那年的暑假,他接触到了程序设计。

当时他发现家里有一个“很高端”的计算机,这台“不仅能计算,还可以写程序”的计算机成为了他计算机人生的第一个“导师”。

当时的他觉得大脑被瞬间扩展了。他惊奇地发现别人算数需要自己去算,而自己知道怎么通过写程序去算。

“编程简直是一个超能力”

范浩强回忆说,就这样,范浩强和计算机结下一段不解之缘。

出于强烈的兴趣和好奇,他开始看各种各样的技术书籍,那时的他还并不知道计算机和数学一样也是有竞赛的。

优异成绩的范浩强在高二时如愿获得了清华大学的保送资格,并且通过“二次招生”考试进入了清华姚班。

出于对人工智能未来的信仰,大学期间,他深耕人脸识别领域的技术。

范浩强认为:“脸是一个极具价值并且通过非人工智能的手段难以挖掘其价值的东西,是视觉和人工智能一个极佳的结合点,因此人脸识别极具商业潜力。

花了7年的时间,范浩强以“拔节的速度生长”。

他和团队一起在人脸识别、人脸检测方向拿下了多个顶会级比赛的世界第一,“人脸识别”也逐渐成为现实,应用在各类场景之中。

范浩强说,现在的AI已经不是莱特兄弟时代了,而是生产野马战斗机的那个时代

未来 会对于AI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会大幅提升。

我们在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时,要教给孩子引领未来的技能,而编程正是与未来对话的语言。

正如范浩强在博客上的第一篇文章,名为《小强之歌》,发表于 2008 年 3 年,里面写道:“我追求完美,却不稀遗憾。我编程,我快乐。

这篇博客书写的是范浩强的初心,也激励着全国很多参加信息学竞赛的同学。

“我们正站在变革的边缘,而这次变革将和人类的出现一样意义重大。”

著名数学家弗诺·文奇的话来形容AI人工智能时代可能略显夸张。

但是随着微软小冰、谷歌AlphaGo等AI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我们有理由相信,AI时代已经到来。

如果你也想试一试、体验神奇的编程课,欢迎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免费领取~

或私信给我/进入主页点击下方0元试听按钮领取~

会有老师主动联系你1对1授课喔~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8月2日
下一篇 2019年8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