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是企业职工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品成本的计算内容,是企业进行各种费用计提的基础。工资核算与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为:工资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高,工资管理涉及面较广,工资数据采集要求较高。每个月进行工资计算的程序基本不变,工资核算的这种重复性和规律性为工资核算的电算化处理提供了方便。实行工资核算的电算化处理后,工资处理的精度、速度和灵活性大大提高,从而大大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资管理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及时计算职员工资,正确计提和分配工资费用,同时登记有关的总账和明细账。
工资管理模块的业务处理流程如图2-3所示。
图2-3 工资管理模块的处理流程
一、工资管理模块初始化工作
工资管理模块可以与财务软件的账务处理模块中已经存在的账套相对应,也可以独立设置工资处理账套。各套工资数据资料相对独立,分别处理,自成体系。
初次使用工资管理模块,先要做的是建立工资账套。设置工资账套功能主要有增加核算单位、删除核算单位、修改核算单位基本资料、指定关联的账务处理系统等操作项目。
(一)设置基础信息
1.设置工资类别
工资类别用于对工资核算范围进行分类。企业一般可按人员、部门或时间等设置多个工资类别。
在工资管理中,如果单位存在按周或每月多次发放工资、或者存在多种不同类别的人员,每一类人员的工资发放项目不同,计算公式亦不同,但又需要进行统一工资核算管理的情况,则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的工资类别,实现多个类别的核算。例如,某企业正式职工和临时职工工资组成项目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工资核算,则可以设置正式职工和临时职工两个工资类别。
设置工资类别、人员类别、部门档案、工资项目等内容时,需关闭工资类别。设置工资项目计算公式,设置人员档案、输入工资数据、定义工资转账关系、工资计算、设置所得税基数、工资费用分配等操作,需要在打开某一工资类别下进行。
2.设置工资项目
工资项目设置即定义工资项目的名称、类型、宽度、小数和增减项等。系统中有一些固定项目是工资账中必不可少的,包括 “应发合计”“扣款合计”“实发合计”等,这些项目不能删除和重命名;其他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义或参照增加,如基本工资、奖励工资、请假天数等。在此设置的工资项目是针对所有工资类别的全部工资项目。
3.设置工资项目的计算公式
设置工资项目计算公式是指企业根据其财务制度,设置某工资类别下的工资计算公式。例如:缺勤扣款=基本工资/月工作日x缺勤天数。运用公式可直观表达工资项目的实际运算过程,灵活地进行工资计算处理。
定义公式可通过选择工资项目、运算符、关系符、函数等组合完成。
系统固定的工资项目,如“应发合计”“扣款合计”“实发合计”等的计算公式,系统根据工资项目设置的“增减项”自动给出,用户在此只能增加、修改、删除其他工资项目的计算公式。
定义工资项目计算公式要符合逻辑。系统将对公式进行合法性检查,对不符合逻辑的公式,系统将给出错误提示。定义公式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先得到的数据应先设置公式。
4.设置工资类别所对应的部门
设置工资类别所对应的部门后,可以按部门核算各类人员工资,提供部门核算资料。
5.设置所得税
为了计算与申 个人所得税,需要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相应的设置。设置内容具体包括:基本扣减项、所得项目、累进税率表等。
6.设置工资费用分摊
企业在月内发放的工资,不仅要按工资用途进行分配,而且需要按工资一定比例计提某些费用。为此系统提供设置计提费用种类和设置相应科目的功能。
(二)录入工资基础数据
第一次使用工资管理模块必须将所有人员的基本工资数据录入计算机。
(1)单个记录录入。选定某一特定员工,输入或修改其工资数据。
(2)成组数据录入。先将工资项目分组,然后按组输入。
(3)按条件成批替换。对符合条件的某些工资项,统一替换为一个相同的数据。
(4)公式计算。适用于有确定取数关系的数据项。
(5)从外部直接导入数据。指通过数据接口将工资数据从车间、人事、后勤等外部系统导入工资管理模块。
二、工资管理模块日常处理
(一)工资计算
1.工资变动数据录入
工资变动是指对工资可变项目的具体数额进行修改,及对个人的工资数据进行修改、增删。变动工资数据是指输入某个期间内工资项目中相对变动的数据,如奖金、请假扣款等。
2.工资数据计算
工资计算是根据用户输入的职工工资数据和定义的计算公式,使用工资计算功能,会计核算软件能自动完成工资计算,包括应发工资、扣款合计、实发工资等数据。
通过工资数据计算,可以按部门或类别分别汇总工资数据资料,生成工资发放表、工资发放条、部门汇总表、职员类别汇总表以及所得税申 表等基本工资 表和表单。
用户选择或输入定位条件,系统根据所选的条件将光标移动至满足条件的位置。
(2) 过滤。这是一种根据所输入的条件对当前窗口所显示的内容进行删减的方法。
(二)个人所得税计算
工资管理模块提供个人所得税自动计算功能,用户可以根据政策的调整,定义最新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系统可以自动计算个人所得税。
一般会计核算软件都会有扣缴所得税功能,扣缴所得税功能是让系统自动计算个人所得税,但软件中提供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依据只与该工资系统中的数据有关。
(三)工资分摊
工资分摊是指对当月发生的工资费用进行工资总额的计算、分配及各种经费的计提,并自动生成转账凭证传递到财务处理模块。工资费用分摊项目一般包括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各类保险等。
工资管理模块中对工资费用自动转账凭证的定义往往采取系统默认设置和系统引导设置等方便用户操作的方式,使转账凭证的设置变得简单而易于把握。
通常需要对工资费用结转凭证的以下要素进行设置:
1.凭证类型
用于指定工资费用结转业务所生成的转账凭证的类别,一般为转账类型。
2.摘要
一般只设置一个摘要内容,这个摘要将被这一凭证的每一行共同使用。比如“分配本期工资费用”“结转工资费用至各成本费用项目”等。
3.会计科目代码
这是工资费用自动转账凭证定义中最主要的设置项目。在设置工资费用科目时,需要按职员类别分别进行设置,即需要直接指定每一类职员的工资费用应结转的会计科目。
通用软件也有按部门或按每一职员分别设置费用科目的。实际操作中,对于设置的职员类别,需要逐个设置。
4,借贷符
表示凭证中某项目所涉及金额的方向。
5.工资费用栏目
用来表示当前会计科目中所记入的工资费用金额所依据的工资栏目名称。通常为“应发工资”栏。
(四)生成记账凭证
工资凭证生成过程中涉及的基本操作有分录显示、编制凭证、生成凭证等。
三、工资管理模块期末处理
工资管理模块的期末处理主要是进行期末结账以及工资表的查询输出等工作。
(一)期末结账
在当期工资数据处理完毕后,需要通过期末结账功能进入下一个期间,已经结账的数据将不能修改。系统可以对不同的工资类别分别进行期末结账。
由于在工资项目中,有的项目是变动的,即每月的数据均不相同,在每月工资处理时,均需将其数据清零,而后输入当月的数据。当系统进行月末处理时,选择需要清零的项目,最终系统会提示月末处理结束。
(二)工资表的查询输出
工资数据处理结果最终通过工资 表的形式反映,工资管理模块提供了主要的工资 表, 表的格式由会计软件提供,如果对 表提供的固定格式不满意,用户也可以自行设计。
1.工资表
工资表包括工资发放签名表、工资发放条、工资卡、部门工资汇总表、人员类别工资汇总表、条件汇总表、条件统计表、条件明细表、工资变动明细表、工资变动汇总表等由系统提供的原始表,主要用于本月工资发放和统计。用户可以对系统提供的工资表进行修改,使 表格式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2.工资分析表
工资分析表是以工资数据为基础,对不同部门、人员类别的工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产生各种分析表供决策人员使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