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鉴定)会,建龙集团《基于工控安全的自主可控PLC开发及应用研究》和《钢铁企业智能安防可视化管控平台开发与应用》两项目顺利通过评价(鉴定)委员会专家评审,两项目整体上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基于工控安全的自主可控PLC开发及应用研究》
项目背景
工业控制安全问题是制造强国、 络强国建设的“燃眉之急”,特别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尤其需要安全技术保驾护航。工业领域里工业控制设备主要是PLC可编程控制器,一直以来我国工业应用的PLC主要以国外进口品牌的产品为主,工控市场存在长期垄断现象,工控安全难以从底层进行全面的安全保证,发展国产自主可控的PLC系统势在必行。
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建龙集团)及其建龙西林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建龙西钢)携手北京和利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攻克了双95国产化率PLC系统设计难题、编程组态环境的跨平台难题、工控系统实时性和稳定性保障难题和自主可控PLC系统在冶金领域的适配性难题;实现了和利时PLC首次在建龙西钢焦化、烧结、制氧、发电工序使用,元器件种类和数量国产化率均达95%以上,实现PLC自主可控。
以王国栋院士为主任的评审专家组对项目进行了评价:
项目亮点
首次将国产处理器芯片及操作系统应用于PLC产品,开发出基于龙芯处理器的PCIe背板高速总线技术;采用光纤同步技术,具备机架冗余、CPU冗余、通信冗余、通道冗余智能切换功能,保证控制器故障切换时间小于20ms。
开发出基于QT框架的自主可控跨平台逻辑组态软件,实现软件的研发、升级、维护的全程可控;支持MIPS、X86等多平台指令集;支持LD、ST、CFC、SFC四种组态语言;具有在线调试、仿真调试及程序检查功能;支持多种协议硬件配置组态;拥有完全自主的编译前后端,支持增量编译和增量下装。
基于自主开发轻量级可信计算3.0双体系架构,采用静态可信度量和动态度量技术、四元组动态度量技术、轻量级国密加解密技术,实现系统由内向外的主动防御功能。
该成果授权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9件,获软件著作权3件。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建龙西钢,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经济与 会效益显著。
下一步,项目组将依托建龙集团14家钢铁子公司,实现国产PLC在“铁钢轧”主体工序以及其他辅助工序的推广应用。
《钢铁企业智能安防可视化管控平台开发与应用》
项目背景
目前,全国冶金、有色金属企业约有 6.3 万家,从业人员约715.3 万人。伴随着金属冶炼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安全生产风险高,事故防控难度大的问题也随之显现:高温熔融金属泄漏、爆炸、喷溅和煤气泄漏等安全风险, 储柜(罐)趋于集约化、大型化,能量巨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更加严重,事故防控难度大。
为此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吉林建龙)、吉林建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紫光软件有限公司、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开发出集安全生产体系智能化、智慧园区可视化、消防系统智能化融合为一体的综合型智能安防管控平台。
以徐金梧教授为主任的评审专家组对项目进行了评价:
项目亮点
提出了一站式安全数据集中可视化管理理念,开发出跨平台数据导入技术,建立了钢铁企业智能安防可视化管控平台。
开发了跨系统动态视频与生产实时数据图表的时空整合方法,实现了多系统相关安全生产数据的有效融合。
基于自主研发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厂区安保及交通智能化管理。
开发了消防系统智能化运维技术,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消防应急预警、现场处置能力。
该成果获得授权软件著作权8件、发明专利2件。目前,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吉林建龙,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会与经济效益显著。自2020年上线应用以来,全方位、多视角展现了该公司安全生产态势,使得人、机、料、环和谐运作,各类事故风险和危险源处于有效控制状态,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下一步,项目将扩展针对工厂环境图像识别和行为识别场景的AI技术应用,利用智能化辅助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打造智慧工厂,并将技术成果在集团和行业内进行推广。
您以为这就结束了么
并没有哦
本周二、周四
(也就是12月28日、30日)
建龙集团还有5个项目
将进行科技成果评价(鉴定)
“它们”将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