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为的前5年(下篇:返回南京和出差西安)

2009年11月初,终于结束了出差深圳的日子,被南京召回。记得刚回到南京的第二天就下起了鹅毛大雪,那好像是雪下的最早的一次。

于是就进入了第三个项目组,交换机测试,当时的领导是我在南京待了这么长时间以来技术和管理能力都很牛叉的一位,还有TSE,也是大牛,我一直很佩服他们,后续的几位领导的专家都是我吐槽最多的。

刚到南京,在酒店住了两周后就搬到了邓府山村,在这里我和另外一个同事合租,一直住到现在,近4年时间了,在这里已经习惯了,步行上班25分钟,离地铁站15分钟,并且有直达公交到新街口。期间搬了两次家,但都在一个小区,房租的价格由1400-1300-2100,增幅惊人。

在深圳出差的时候在天涯上认识了一位mm,回南京后就和她见面了,第一次见面的地点是悠仙美地,聊了两三个小时,感觉还不错,mm属于小巧可爱类型的,比我大一岁,后来每天都和她聊天,周末就出来约会,相处的还比较不错。可惜的是被母亲扼杀在摇篮里,理由是年龄比我还大,经过无数次的思想斗争后,终于放弃了,从联系的少了到渐渐地失去联系,到她不再登陆QQ,手机停机后就完全失去了联系,成为了生命中的一位匆匆过客。

在交换机测试待得也比较舒服,日子不紧不慢,领导待人和蔼,同事间关系融洽,也没有那么多的糟心事。那时候的主要任务就是测试执行和自动化用例写作,由于第一次接触到交换机产品,一切都感到是陌生的,刚开始学习起来有点吃力,一有不懂的就去请教同事和专家,在这个时候我还坚信华为的专家就是真的专家,就是一些搞技术的大牛,尤其是对TSE佩服的五体投地,感觉他啥都懂,无所不能,正是这种认识和比较让我对后面的专家有着一种深深的鄙视。但是在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对我的人生进行职业规划,因为此时我对未来还是很模糊的,可能当时领导也觉得我资历尚浅,也没有和我沟通过我的发展,我就这样漫无目的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在汇鸿办公的,食堂饭菜很难吃,但是比较便宜,5-6元钱,和现在的食堂价格相比简直是太幸福了,现在食堂里一餐12-14元钱,不仅贵,而且难吃。晚上加班到20:40以后,还可以在食堂拿到7元钱的宵夜,这个7元钱的标准从08年进公司到现在就一直没有变过。后来政策有调整,每个月底每个人自己申 晚上加班天数,然后再乘以7,并且扣完税后发到你下个月的工资账户上,忘了申 了钱你就拿不到了,不知道出这个政策的目的是啥,总感觉公司在这点上相当抠门,物价上涨迅速,夜宵补助居然还是7元钱的标准,并且还要自己申 ,默认是没有的,哎。

2010年3月份,南研所基地主体部分建设完毕,公司终于结束了租赁写字楼的日子,搬到了自己的场地。基地面积很大,用地面积45万平方米,规划总容纳约1W人,整体采用园林式建筑风格,有山,有湖,有小河,有小桥。到目前为止,南京HW本地员工已经达到8000多人了。

2010年4月底因工作调整,被调到了第四个项目组,路由器测试,这是我在HW待的时间最长的一个部门,直到今天2013年10月,我还在这里,见证了第三代路由器的诞生和成长。

路由器产品是新成立的一个部门,主要竞争目标就是cisco和H3C,采用多核设计。刚去的时候就被扔了近十个特性来让我进行测试设计,特性不熟悉,测试设计方法不熟悉,就照着别人的思路葫芦画瓢,无人指点,无人关心,好像都很特别忙的样子,TSE的工作好像就是下发任务,不去关心任务完成进度和质量。

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到了7月中旬,又接到新的任务,出差西安,我又想出去玩玩了,欣然接受,和增哥一起去了西安。出差背景就是我们产品部分功能基于西安的某平台,因测试急缺人手,所以只能从南京调人去西安出差支援。

刚到西安的第一天,我们就出去转了转,了解了下周围的环境,结果发现很荒凉啊,这里的荒凉指的是不见超市,不见饭店,不见娱乐场所,只有企业和工厂。西安的IT公司真多啊,IBM,Oracle,Sybase都进驻西安软件园了。住宿酒店到公司步行约30分钟,每天我们都是步行上下班的,后来发现离住宿酒店15分钟的路程有一片居民区,里面有几家饭店。炒个带肉的菜才10元钱,饭是用小碗蒸出来的,味道很不错,后来也经常怀恋起这几家饭店的味道和价格。

在西安的两个半月时间里是我在HW这五年来过的最爽的日子,以致于后来每每和增哥聊天时都感慨一番,当年在西安真是爽啊。心情舒畅干活效率自然提高很多,不像在南京,心情一直很忧郁。增哥是新员工,出差到西安的时候还没转正,晚上加班比我多很多,早晨也要比我提前一个小时到,但是他也觉得相当爽,累一点没关系,只要心不累就行了。我们后来经常在一起骂领导,骂专家,领导不懂管理,专家不懂技术,在一起讨论部门出现种种劣习的原因,增哥后来实在受不了HW的氛围,离职闪人了,去了中兴特种,后来在三星立足了,从测试转成了开发,很羡慕他的洒脱。

在平台这边负责测试的特性功能点不是很多,并且技术含量比较低,不像开发人员过的很苦逼,天天晚上加班到22点多。平台那边测试和我们不一样,他们能够走读代码,有点白盒测试的味道,而南京这边虽然领导说要看代码,但从上到下没人重视,再加上平时实在太忙,很多人连阅读代码的基本功也丧失了,我也是这其中一员,在这里做测试,荒废了代码能力,现在想捡起来却发现很难了。这里还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领导求着员工周末或者国庆来公司加班,而在南京是领导逼着员工周末来加班。这里的TSE是一位mm,技术也很牛叉,这也是我和增哥公认的。

在西安需要吐槽的是饭菜太难吃了,真不知道西安的同事是怎么忍受的。在心声 区上看到过一篇帖子,吐槽南研所的饭菜难吃,有人回复了那你到西安来尝尝就知道南京是天堂了,而我也有同样的感慨,在南京吐槽南京的伙食很差,来到了西安了却怀恋起南京的饭菜了。在这里基本上每周都是双休,一到周末我和增哥就出去玩,逛了兵马俑,大雁塔,古城墙,钟楼,回民街,半坡遗址等很多景点。回民街的核桃,肉夹馍令人回味无穷啊。西安的古城墙比南京保存的完整,在城墙上骑着自行车绕了一圈花了将近两个小时。

终于在9月30 结束了出差西安的日子,这也是到目前为止的最后一次出差,和同事乘坐飞机在30 回到了南京,又是因为晚点,30 晚上才到达南京。蔡蔡也来南京陪我玩了一个国庆。

于是回到项目组,继续干活。这个时候领导跟我谈到发展前景,走技术通道或者管理通道,由于之前对那些技术大牛很是敬佩,于是就选择了走技术通道。

日子在一天一天地过去,我的任务就是测试路由器的一些特性,整个路由器测试组分成了三个组,支撑组,协议组,业务组,我在支撑组,主要负责广域 链路的部分特性。整个产品大概6,70个特性,我刚开始分配到的是ATM和接口备份特性。说实在话,这些知识包括后面测试的FR/ISDN等等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当时火得不行,但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了,外国佬由于之前部署了大量的该类 络,不愿意花大量血本进行升级改造,用的还是那些古老的 络,就像ISDN,单链路的话才64K,捆绑32条通道也不过才2M,居然还有人用,my god。

我觉得对于我们产品而言,真正的测试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技能,一、有发现问题的强烈意识,并对自己的特性乃至整个产品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二、有阅读代码的能力,掌握基本功能的实现流程,可以初步定位问题;三、掌握负责特性的协议标准;四、了解友商产品的实现细节;只有具备这几个技能的测试人员才是一个好的测试人员,但是可惜的是我却发现没有任何一个人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小领导大领导都在忙忙碌碌自己的事情,很少有人去关心兄弟们的情况,这也和HW的导向有关,以结果为导向,重在结果,真的没有人去关心过程,这也是我们的悲剧之一。

小领导PL简称他为T,很文艺的一个人,会写诗。这个时候每当有员工来,他就会即兴赋诗一首。从西安回来后,我就成为了他的手下,他经常把我拉到会议室找我谈话,慷慨激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教我如何博得领导的欢心,经常指出我的缺点,工作主动性不够啊,文档输出总结不够啊等等。对我要求相当严格啊,很多东西都要照着他说的来做,不然又要被关进小黑屋被苦口婆心地教育一番,哎。

时间一趟到了2010年的3月份,这个月是黑色的,版本要过点了,第一个版本,即将对外销售,所以版本的质量决定了销售量的多少。中领导PM发话了,晚上要加班搞。他的加班指的不是17:30下班后的加班,而是20:40下班后的加班。这个月相当苦,基本上每天都搞到22:30以后,全月奋战29天,仅休息了2天。就连周三周五晚也不例外,更为变态的是,PM晚上22:00左右经常到每个人的工位来瞅瞅,看看人在不在,惹得民怨沸腾,哀声连连。

熬过了3月,进入了4月,中旬的时候每组抽调几个人开始写自动化脚本,设备形态太多,单板太多,没有自动化只靠手工测试的话工作量巨大。当时部门的自动化水平参差不齐,底层的支撑库封装性太差,于是还从深圳请来了专家,以几个特性为示例,从建模开始,到典型用例写作,再到BAW提取,最后到支撑库封装,一步一步地进行指点,然后产品测试人员和支撑库开发人员协同工作,一边写脚本,一边调试支撑库,我被分了两个特性,XDSL和ATM,大约200多个脚本,从5月初开始写作,目标是6月底完成。刚开始的时候开会,自动化组的领导就问6月底完成是否有困难,大家都反馈有,领导问困难在哪里,如果是时间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加班来解决。加你妹,我们天天加班,你他妈的下班就拍拍屁股走人。之前一直很奇怪,为啥非要在六月底完成,这个计划是根据什么来制定的,最后才明白,7月1 就是下半年,领导也要绩效考核,这是为了他们的绩效考虑。但是领导给的理由是为了让自动化脚本早日在工厂落地,保证版本质量。最后实践证明,到了8月份脚本还没有在自动化工厂执行起来。

于是抢时间,抓进度,负责该工作的领导每天都在督促我们进度,天天催,打电话催,刚开始支撑库进度严重影响我们脚本的调试,但是这些在领导们眼里都不是理由,他们要的是进度,要的是脚本调试数目,有次在电话里我就跟自动化组的领导吵了起来。心情也在这段时间里变得异常的烦躁,这是我在HW第一次有了离职的念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六月底完成了任务,我的R1版本工作宣告结束,正式进入R2版本。

R2版本换了一个PM,新的PM是我在交换机时的那个PL,因为工作业绩突出,升为PM。这时我的特性换了两个,但是任务还是一样,继续测试,测试,测试。

在R2版本的工作和之前一样,其实也没啥特殊的,由于干得很平常,所以在我的脑海中已经遗忘了在这个版本我做了哪些工作。

部门这时新进了很多新员工,我也就顺理成章地带起了徒弟,带了两个,一个是合作方的,一个是HW本地员工,第一次当导师,感觉很新鲜,徒弟问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每问必答。后来在R3版本和R5版本又带了两个徒弟。

到了2012年的2月份,这个时候R3版本刚起步,我被扔到了R3版本进行测试设计的工作,主要进行新增接口E3以及其他特性一些新增功能点的测试方案设计和测试用例写作。这个时候我们组的PL也换人了,之前的同事P升为PL,原PL不知道啥原因去了市场部。

P刚来华为没多久,之前是在中兴工作过多年,为人还好,这是在我们组唯一没有被骂过的领导。当时我是组内进公司最早的人,每次有啥事的时候,P都拉上我一起商讨。经常照顾我,有时给我申 一些奖项啥的。后来当P不再担任我们组PL时,偶然听得他在别人面前对我的评价,能力较强但是有点懒。是的,其实我也认为我很懒,我也不知道为啥,工作了以后再也没有了在学校里苦读的那种激情,在大学里我一直是很奋斗的,但是现在懒却是我的致命缺点。

R3版本P让我自己选特性,我就选了用得比较多的PPP特性,后来才发现用的人多, 上问题也多,后来PPP出了很多 上问题。

2012年9月份,LMT某PL被人检举下台,P去了SIT测试组,我们组又换了一个PL,还是组内的同事升上去的,简称H,之前也在中兴工作过。

2013年2月份,R5C00版本开始投入测试,

2013年7月份,开始进行R5C10版本的测试设计,主要新增了主备倒换功能,WAN领域就投入了我一个人进行设计。

测试了这么久,尤其是在一个产品待了这么久,知识学到的却很少,天天都在敲着无聊的命令行,我想出去接触下外面的世界了,可惜投了不少简历,却石沉大海。虽然测试做了5年多,但是对外界流行的测试工具不会用,也许在HW工作时间久了,视野变得狭窄了,知识面也越来越窄。每天晚上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学习JAVA,学习JSP/SERVLET,学习ORACLE,有机会我想出去接触接触外面的世界,其实外面的世界是很精彩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5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2日

相关推荐